中國拿14架轟5,與羅馬尼亞以物換物,使得我國軍工進步20年?

蝦兵械將 2024-04-21 00:54:09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時,我們的航空工業幾乎還是一片空白,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航工業已經達到全球最頂尖的水平,研制出了殲-20隱身戰機、直-20通用直升機、運-20戰略運輸機等一系列先進飛機。

殲-20隱身戰機是中航工業的傑作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在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史上,除了國內科研人員的嘔心瀝血,外部的技術援助也是必不可少的。

蘇聯與中國航空工業

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在朝鮮戰場上擊退了美國與15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這讓蘇聯意識到了中國的戰略價值。

于是,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慷慨地向中國提供了涉及156個工業項目的援助,其中軍工項目有43個。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從蘇聯引進了米格-19P和米格-21F的生産線,並仿制出國産的殲-6與殲-7。

蘇聯米格-21F戰鬥機

不得不說,蘇聯的工業援助爲中航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米格系列戰機基礎上仿制的殲-6與殲-7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爲了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爲捍衛祖國領空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殲-6與殲-7的性能開始逐漸落後于世界一流水平,中國空軍需要更先進的戰鬥機。

可到了60年代,中蘇關系已經出現了裂痕。

當時蘇聯爲了確立自己在社會主義陣營的領導地位,逐漸走向了修正主義與大國沙文主義的錯誤道路,中國也因此與蘇聯劃清界限。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蘇聯擁有更先進的戰鬥機型號,中國也不可能引進這些機型。中國空軍的裝備升級之路,此時已經面臨困境。

值得慶幸的是,即使中蘇交惡,但得益于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互相尊重的外交原則,許多社會主義小國仍然和中國保持著不錯的關系,羅馬尼亞就是其中之一。

60年代的羅馬尼亞

作爲最早加入華約組織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羅馬尼亞可以輕松獲得蘇聯的先進武器,但它並不願意對蘇聯言聽計從,因此羅馬尼亞希望建立更完整的國防體系。

與羅馬尼亞的交易

對于羅馬尼亞來說,要想擁有更完整的國防體系,與中國合作無疑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雖然中國的軍工實力與蘇聯存在較大差距,但畢竟中國擁有最齊全的工業部門,絕大部分的武器裝備都能獨立制造,其中就包括羅馬尼亞心心念念的轟炸機。

正在投彈的轟-5輕型轟炸機

于是從1971年到1979年,中國陸續援助了3批共計14架轟-5給羅馬尼亞。

而羅馬尼亞自然也要對中國予以回報。

1978年,中國代表團在出訪羅馬尼亞期間,參觀了羅馬尼亞空軍裝備的米格-21MF,並且帶回了這款戰機的設計圖紙與座艙蓋、機炮、彈射座椅等相關零部件。

對于當時的中國空軍來說,米格-21MF的引進價值非常重要,甚至不亞于蘇聯援助的米格-19P與米格-21F。

意義重大的米格-21MF

爲什麽這麽說?

其實當時中國空軍服役的殲-7I和殲-7II都是在米格-21F型戰機的基礎上進行仿制與改進,但米格-21F是米格-21系列的第一種批量生産型,它缺乏先進的火控雷達與電子設備,只具備在白天作戰的能力。

相比之下,米格-21MF搭載了更多的先進航電設備,包括雷達測距器、大氣數據計算器、通訊電台等。

在一系列先進航電設備的加持下,米格-21MF才算是具備真正的全天候作戰能力,這是它與米格-21F等老型號的根本差距。

米格-21MF的駕駛艙內景

在引進米格-21MF的圖紙與數據後,中航工業立即對我軍裝備的殲-7系列戰機進行升級改進,最終成功研制出了殲-7III型戰鬥機,它成爲了中國空軍邁向信息化與現代化的起點。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從這段曆史來看,羅馬尼亞援助給中國的米格-21MF圖紙與數據,相當于把中國空軍直接領進了信息化空軍的大門,爲當時迷茫的中國航空工業指出了一條明路。

因此有人說,如果沒有羅馬尼亞,中國空軍很可能還要長期裝備老式的殲-7I型與殲-7II型戰機,遲遲無法意識到航電設備對空軍戰鬥力的影響有多大。

這話或許有些誇張,但如果說中國和羅馬尼亞以物換物後,助力中國軍工進步了20年,這倒也不是妄言。

在引進米格-21MF之後,中國空軍下一次引進現代化戰機的全套生産技術,是在90年代後期引進的蘇-27SK戰機,滿打滿算的確差不多隔了20年。

90年代的蘇-27SK戰鬥機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米格-21MF,中國空軍可能會遲20年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不過要強調的是,外部的技術援助只是中航工業崛起的因素之一,真正的技術進步都是需要我們國內的科研工作者付出無數的心血與努力才能實現。

從90年代起,中航工業在吸收俄制先進戰機技術的基礎上,還大量采納西方先進戰機的優秀設計與思路,最終打造出了以殲-10系列與殲-20系列爲代表的強大戰機陣容。

殲-20是中航工業的集大成之作

如今,我們的殲-20已經被譽爲國際最頂尖的五代機之一,而曾經被我們視爲“師傅”角色的俄羅斯,其研制的蘇-57無論是産能還是質量都被殲-20壓過了一頭。

至此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航工業做到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奇迹。

參考資料

【1】中國戰機制造商名機巡禮:殲-7 利劍出鞘,出口冠軍 中國軍網

【2】代名機的誕生——記米格-21 的發展過程 空軍之翼

18 阅读:5397
评论列表
  • 2024-04-21 19:08

    引進蘇27才是跨越式發展,米格21mf只能算是補票。

  • 2024-04-22 07:13

    引進米格21是中蘇關系破裂後,蘇聯在國際上需要我們的幫助,它們只給了我們全套的圖紙。根本沒有生産線。一切都靠我們逆仿制。由沈飛轉給成飛,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們才徹底摸透殲七的全部技術。也可以說培訓了一只過硬的設計團隊。爲殲十、殲二十打下牢固的基礎。

  • 2024-04-21 20:41

    P-13Φ-300(WP-13)之126#渦噴發動機來自羅馬尼亞,爲我航空發動機發展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2024-04-21 22:11

    殲7三,是被否定的路線。 在此之前確實認爲它更好,實際並不理想。 這是因爲,蘇聯在東歐戰場需要米格21重型化,所以把輕型戰鬥機的米格21幹的全能化,航程,全天候,火力全面提升,但飛機的機動靈活能力大幅度下降。 而我國需要殲七打防空戰,以保護爲主,蘇聯則是進攻爲主,這就導致需求不同。 後面的發展路線就不同了。

    平凡人生 回覆:
    您再說它也是前線戰鬥機,包括我們改造雙三角機翼和航電,航程依然很短,沒有改善。
  • 2024-04-22 16:14

    [無奈攤手]小編水平一般。但是小編說的一點是絕對無法回避的。那就是:MIG21MF是我國全天候戰機研究的開端也是各種航電設備仿制的開端。

  • 2024-04-21 16:12

    小編水平一般。

  • 2024-04-22 20:10

    中國這個徒弟勝過師傅了。[點贊][點贊][點贊][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蝦兵械將

簡介:武器裝備,軍事小百科,盡在蝦兵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