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紙舊影話九江|民國小報的驚悚故事

馮曉晖 2024-03-06 23:51:33

《故紙舊影話九江》系列采撷報刊書籍、檔案文件、照片地圖等,立足當代視角,通過解讀原始史料,多維度地向讀者展示九江近代的曆史風貌。

本篇資料:

民國三十五年(1946)六月五日第六期《一周間》,作者不詳。

篇名:《九江磁窯活燒處女》

背景說明:

《一周間》是一份民國時期在上海出版的周刊。據記載,1934年5月17日,上海現代書局創辦《一周間》,主編張常人、洪深,該刊物現存僅五期。1946年5月1日,《一周間》周刊在上海再次出版,每期12頁,現存最後一期爲1946年9月27日出版的第十四期。兩份雜志風格不同,前者有國內、國際要聞,圖書、電影及評述等,後者多爲國內八卦新聞,兩者無繼承關系。1946年的《一周間》的出版地址爲上海甯波路同和古裏四號,售價每冊300元。編者尚未查詢到該周刊的其他信息。

正文:

我國産磁器磚瓦之區,若江西景德鎮、九江、宜興等地,向來通行著一種惡規,那便是每一新落成之窯,在開始出品之前,必須選擇一對童男童女作燃料葬之,則日後燒出來的磁器彩色必特別鮮麗,樣子特別好看。

這樣慘無人道的迷信舉動,九江政府在七七事變之前一度嚴厲禁止過的,但九九勝利後的今日,據說一般窯工仍沿襲舊規,以活生生之人充燃料。不過辦法已有了更變,原來童男童女已改爲處女一名。

那些處女,大多數都是從外地販賣來的。不過初來時在窯主家裏要住上二三年光景,並非立即殉窯的,在此一時間內,窯主對他必以親生的女兒看待,一切需要,盡量供給,(不過除去男女之間“解決”事件)養得她們服服帖帖,等到新窯一旦落成,則便冷不防把她投入火窯去,因爲窯火猛烈,故而一個處女往往燒得連骨灰也不易覓得。

窯主感其恩,故每逢處女忌日生日,必爲她們做羹飯超度,並爲她們找覓鬼“對象”把她們嫁出去,那正如甯紹(甯波紹興)人爲死人成親“陰配”一般。在科學昌明的原子時代,還有此種愚不可及的惡規,真是笑煞外國人呀!

解讀:

這是一段僅400余字的短文,內容雖然驚悚了些,卻也沒有更多的轉折或細節,可以解讀的內容並不多。

先說“磁窯”。曆史上,“磁”與“瓷”二字長期混用,但“磁”使用的時間更長,也更廣泛。“磁器”一詞或許誕生于磁州窯(今河北磁縣),如今仍有大量遺留,如北京的磁器口。從這份報道中可以看出,“磁器”仍是民國時期的主要用詞。直到上世紀直到50年代,國家有關部門強力推行文字規範化工作,規定通用“瓷器”稱謂,不提倡使用“磁器”。如今日本、韓國、港澳台及海外華人現在仍然繼續使用“磁”字。

童男童女祭獻或處女祭獻,是全世界大多數民族早期原始宗教所通行巫術儀式,並不止限于中國。以血肉之軀獻于冶煉之爐,更是古已有之的習俗,典型的是幹將莫邪劍的鑄造,傳說幹將莫邪爲夫妻,爲吳王阖闾鑄劍,炭燒多日而不融,于是莫邪跳入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莫邪是女子,本文中說的也是用處女祭獻。祭獻後的女子成爲了爐神,所以窯主之前必須以親生的女兒看待,獻祭後也要感恩超度。

童男童女獻祭磁窯是有明確記載的。據《玉雜俎》卷十二謝本:“景德鎮所造,常有窯變之。不依造式,忽爲變成,或現魚形,或浮果影。傳聞初開窯時,必用童男童女各一人,活取其血祭之。故精氣所結,凝爲怪耳。”

以上摘自《景德鎮陶瓷民俗文化與民間傳說的研究》,作者:吳本榮等;來源:景德鎮陶瓷學院。編者未能找到《玉雜俎》原文,故無法確定其年代。

到了1946年,這種封建惡習還會在九江存在嗎?編者並不相信,將一位大姑娘在家裏養幾年,再猛然間把她推入火爐,是謀殺,這種事情瞞不住的,民國政府再無能也不會坐視不管。以編者看來,更大的可能性是這份八卦雜志道聽途說或刻意渲染的驚悚故事。

文章的最後一句挺有意思:“在科學昌明的原子時代,還有此種愚不可及的惡規,真是笑煞外國人呀!”是經典的魯迅先生所總結的“友邦驚詫論”。

【後記】本篇輕松一下,也是告訴讀者,本系列什麽類型都會有。這則驚悚故事的主要內容不可當真。編者研究這篇文章,是因爲文章的第一句:“我國産瓷器磚瓦之區,若江西景德鎮、九江、宜興等地。”這句話才是編者所看重的文史價值。

瓷器生産與銷售,是九江近代商業之大宗,亦是編者近來所關注的課題。人們總說的九江的茶市和米市,以編者看來,九江近代有三市:茶市、米市和瓷市,或許瓷市的影響力和曆史周期,更大于茶市和米市。

0 阅读:2

馮曉晖

簡介:旅行、攝影、碼字,多個職業,多種角色,多一種維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