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爲何頻頻制造兩岸矛盾,他又做了哪些背離人們意願的事情?

司空知山海 2024-05-08 06:45:19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

2024年4月6日,賴清德在記者招待會上頻繁爆出台獨言論,不但要阻止兩岸統一,還表示將改造社會。

自從台灣大選開始,賴清德便屢屢發聲,幹擾兩岸的正常交流與和平統一。

隨著他正式上台的時間越來越近,賴清德更是作出各種“台獨”行爲,甚至考慮以軍事方式直指大陸腹地。

賴清德爲什麽如此積極地制造兩岸矛盾,他又做了哪些背離人們意願的事情呢?

賴清德上台

早在1997年擔任“國大代表”時,賴清德就表現出了明顯的台獨傾向。

當時的台灣管理層李登輝主張廢省修憲,得到了賴清德的積極擁護。

不過由于李登輝沒能一手遮天地強行改變政治形態,所以這件事被暫時擱置。

李登輝下台後,下一任的陳水扁依然是分裂分子。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賴清德的台獨傾向更加明顯,他四處演講,鼓吹台獨,甚至用絕食博人眼球。

在陳水扁因爲貪汙和洗錢等罪名被判入獄時,賴清德聲援對方,試圖串聯民進黨立委,讓陳水扁繼續執政。

馬英九執政期間,賴清德當選爲台南市長。

在兩岸關系相對緩和階段,他來到複旦大學演講,表示對兩岸貿易持開放態度。

不過在說到國家統一問題時,賴清德不僅沒有擺正立場,還表示這是台灣人民自己的決定。

這個言論很快引來海峽兩岸聲討。

賴清德出任台南市長期間,曾以不出席會議的方式,反抗議會長的最終人選,並成功將非自己陣營的官員拉下馬。

同時他表示自己將做滿4年台南市長,但中途又忽然變卦,參與台灣省級行政工作,成爲“行政院長”。

2017年,他在接受台灣“立法部門”質詢時表示,自己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

賴清德的官位越來越高,但是台獨主張始終沒變。

2019年3月,賴清德表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國沒有隸屬關系。

2023年,他又在采訪中發表分裂言論,甚至不承認九二共識。

對此,新華社曾發聲譴責,認爲他的政治生涯並沒有爲台灣民衆謀取福利,甚至將人們拉入更加可怕的深淵。

有三個無法自圓的方面,表現了賴清德不爲人民考慮,只是專注于自己的政治生涯。

首先,賴清德多次提到自己是台獨的政治工作者,這個定義本身就是經不起推敲的。

管理層的職權是人民賦予的,政治官員也只能是服務于人民。

在大陸實施惠台政策後,有六成台灣民衆表示願意來大陸發展,這個事實與賴清德鼓吹的台獨截然相反。

從目前形勢來看,人民並不希望分離出去,與大陸斷絕聯系,所以賴清德的分裂觀點是反人民的

其次,賴清德在公開場合表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論。

台灣和大陸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觀念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過。

二戰期間,《開羅宣言》中有明確記載,可以證明在台灣屬于中國這件事上,是國際公認的。

在日本投降前夕,《波茨坦公告》也重申了這一觀點。

不管是日本、美國還是聯合國,都公開承認台灣是我國的一部分,單是賴清德想以一個台灣地區官員的身份分裂國家,自然是不符合人民意願的。

最後,賴清德曾標榜自己愛台灣,但是從他從政期間的做法來看,並沒有體現出對台灣的深厚情感。

從勞基法到年金改革,賴清德幾乎是頂著罵聲,強硬完成轉變的。

有人認爲,這些改革還會影響到下一代,讓以後的台灣民衆無法得到足夠的社會保障。

而在日本核廢水排海後,蔡英文及賴清德不但沒有立即限制日本産品流入台灣,還如常進行對日貿易,讓島內人心惶惶。

口口聲聲愛台灣的政客們,實際上正在做著危害人民的事。

2024年1月,賴清德以微弱的優勢,成爲台灣地區新的“領導人”。

而台灣,將迎來何種命運呢?

即將上位的賴清德

4月6日,賴清德表示,要實現台灣主權和民衆自由。

這個觀點引發現場激烈討論,隨後,他表示還要洗滌每個人的心。

《聯合早報》發文稱:爲了繼續施行自己的台獨計劃,賴清德或將在文化或教育方面下功夫,影響島內民衆的判斷力和觀念。

事實上這則言論出現的時機,正好是賴清德組建人員時期,同時“文化部長”一職正好空缺,他便任命小野爲新任文化部長。

小野是沒有明顯黨派傾向的官員,他接到任命通知後表示:

有人告訴過我,目前政治的黑暗面。

這話側面證明了賴清德團隊並非民心所向,也預示著分裂行徑不爲民衆所容。

與小野相對中立的政治態度不同,其他人員則都是劣迹斑斑,大多數人曾因犯罪而被起訴。

比如“經濟部長”郭智輝,曾因違反證券交易法被判處1年零10個月刑期,又因違反商業會計法再次增加入獄時限,並被罰600萬新台幣。

“工程會主委”陳金德,曾在購買農舍的問題上違反規定,遭監察部門彈劾,同時他還牽扯到一個高達25億新台幣的工程案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賴清德的人事班子陸續敲定。

人們意識到,這屆班子並不是以能者爲尊,而是選用對他分裂計劃有益,並且好把控的人員。

《海峽軍事》刊文認爲,賴清德更願意用自己人,即自己人脈圈中的合作者,比如行政部門的副手鄭麗君,就是賴清德派系中的代表。

而在安全事務方面的相關職位分配上,他則留任了蔡英文時期的大部分官員。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認爲,賴清德在軍事及安全方面的態度與蔡英文並沒有本質區別,在對待兩岸關系時很可能延續蔡英文的政策,走“抗中保台”的計劃。

當下台灣的經濟形勢並不樂觀,台灣民衆已經有改變現狀的想法,此時的賴清德還任用自己政治圈裏的人,勢必會激起人們的不滿。

台灣時事評論員黃智賢認爲,解決台灣經濟壓力的最好方式,其實是兩岸統一。

如果賴清德願意放下注定不會成功的台獨理念,放下“反中”思維,台灣也會有美好的未來。

那麽賴清德能夠幡然悔悟,放棄台獨的想法嗎?從目前來看,他不會。

4月25日,賴清德宣布了最後一波人事任命,台“防務部門”負責人一職,由顧立雄擔任。

顧立雄不是軍人出身,在軍事戰略部署和安全防衛等方面也算不上精通,他最初是以陳水扁辯護律師的身份進入大衆視線的。

他與賴清德一樣大肆鼓吹台獨,依靠當時的政治環境,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一點點成了重要的政要人物。

蔡英文第一次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時,美軍先後5次對台出售軍事裝備。

蔡英文連任台灣地區領導人時,顧立雄擔任台安全部門秘書長,美軍對台出售軍事裝備的次數暴漲到了20次。

從前後之差可以看出,顧立雄上任後,增加了向美國購買軍事裝備的次數,台灣地區武器數量也迅速增長。

這既表明了台灣當局的政治立場,也表現出其軍事方針。

可見,賴清德讓顧立雄擔任台灣防務負責人的目的,已經再清楚不過。

今年3月,賴清德到台灣“中科院”視察,目的是了解台灣武器研發進度和“抗中”導彈的進展。

有消息稱,賴清德想通過雲峰導彈攻擊大陸的內部區域。

那麽雲峰導彈到底有多厲害,給了賴清德如此大的底氣,雲峰導彈會成爲沖突的關鍵嗎?

雲峰導彈

雲峰導彈自李登輝時期著手研發,到陳水扁時期繼續發展。

馬英九執政期間,兩岸往來頻繁,關系密切,雲峰導彈的研發中止。

蔡英文上任後,雲峰導彈的研發工作重新運行。

該導彈經過多次改變代號,得到了歐洲某國的技術支持,最終在2014年量産。

據了解,雲峰導彈采用了沖壓式噴射發動機,速度比音速快4倍,重量則有200公斤。

根據台灣方面消息,雲峰導彈的攻擊範圍還在優化,未來可以將射程擴展到2000公裏。

2021年,台灣“立委”在問到雲峰導彈實際情況時,邱國正表示,新型雲峰導彈還在研發中。

到了第二年,“立法院長”遊錫堃表示,雲峰導彈已經量産,射程可達北京。

雖然台灣政客們對雲峰導彈的威力深信不疑,但是它的性能始終是個謎,台灣軍方似乎沒有公開雲峰導彈的想法。

評論員薛嶽在節目中表示,從研發周期和台灣的財力來看,雲峰導彈的彈頭可能屬于TNT彈頭。

如果是這樣,那麽它具有十分明顯的短板。

雲峰導彈的預估射程爲2000公裏,屬于中程的範圍,想打擊指定目標,必須有精准的導航。

而現階段的問題是,台灣地區並沒有GPS引導,所以雲峰導彈的精准度是沒法保證的。

另外,台灣“防務部門”早在2021年就已經承認,一旦開戰,解放軍的優勢巨大。

這種優勢在于,解放軍擁有對第一島鏈西區的全方位控制能力,其中包括實施軟硬殺傷電子攻擊、阻絕通信信號與遮沒通信功能;

並且擁有將台灣地區海軍、空軍打擊至癱瘓的實力,還具備了相當成熟的反制作戰體系。

也就是說,雖然部分台灣政客不遺余力地鼓吹台獨,但是從軍方的角度出發,台軍明白雙方的軍事差距,並在相關文件中很直接的得出客觀結論。

這側面說明,賴清德所謂的軍事打擊,只是個噱頭。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表明了台獨分子不顧事實,一味分裂國家的險惡用心。

針對台灣研制的雲峰導彈,軍事學家張學鋒表示:

雲峰導彈研發的主要意義,不是能不能打擊大陸,而是它一旦出現在發射台上,將遭受解放軍猛烈的火力打擊。

賴清德所倚仗的雲峰導彈,與其說是攻擊大陸的武器,更像是加速自己滅亡的毒藥。

而被迫與他一起受罪的,還有上千萬期盼和平統一的台灣同胞。

在賴清德視察雲峰導彈後,我解放軍就作出了兩點回應。

第一:派出大量戰備警巡,越過台灣政客口中的“海峽中線”,以實際行動震懾台獨分子;

同時空軍進行軍事演習,熟悉對巴士海峽的制空權,與海軍形成兩面包抄之勢。

第二:山東艦駛出海南軍港,雖然沒有公開出海目的,不過考慮到台獨分子頻繁活動,此次出海自有震懾之意。

與此同時,最近大陸開放了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的通道,台灣部分農漁産品也逐漸流入大陸。

針對這個舉措,台灣各界紛紛呼籲賴清德認清現實,促進兩岸關系正常化。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認爲,此舉表現出大陸對台灣人民的信心,相信人民與政客之間的不同。

這給台灣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作爲執政人員,賴清德應該積極回應,恢複兩岸關系。

成功大學教授則表示,由于政治原因,兩岸關系長久處于緊張狀態,這本就不利于台灣的發展。

如今大陸釋放善意信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希望賴清德抓住機會,多用積極恰當的話語表示意見。

總結:

距賴清德正式上任之日越來越近,民衆的擔憂也加重。

《中國時報》發文表示,本屆台灣行政團隊中,有近三分之一人員是民代出身。

不過這些人卻沒能代表人民,推動台灣地區的發展,反而因爲台獨思想,造成台灣經濟動蕩。

另外,賴清德雖被選舉爲新一任領導人,但是實際選票只有40.5%,接近6成民衆不支持他。

而台灣立法機構113個席位中,賴清德所在的民進黨占51個席位,低于國民黨,在各項決策中缺少主動性,這也表明賴清德的政治團隊並非民心所向。

根據賴清德最近任人唯親的做法和對待兩岸關系的態度來看,他只能代表少數人。

他正在以少數人的觀點誤導多數人,這對台灣的未來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總的來說,不管賴清德做什麽,都改變不了兩岸同源的事實,也無法撼動一個中國的原則。

一切妄想分裂祖國的個人或組織,終會走向滅亡。

參考資料:

《港媒:“台獨”必然被清算,賴清德或大陸審判通緝對象》澎湃新聞

《新華社三問“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就任至今爲民衆做過什麽》澎湃新聞

《賴清德團隊“獨上加獨”,島內民衆提心吊膽》環球網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