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賺錢的騙局,明星操盤狂騙幾十億,震驚國內外

翠丫看電影 2024-04-28 10:23:27

在上進和上班之間,這屆年輕人還是選擇了上香。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當新一屆年輕人,成爲點燃香火新的主力軍。

寺廟和信仰,已經成了當代頂級流量。

火到什麽程度呢?

據說杭州40℃高溫天,每天6點多就有青年男女排隊請購“靈隱寺十八籽手串”。

年輕人可能壓根不理解何爲十八子中的六根、六塵和六識,但重在許願。

以至于前段時間,杭州靈隱寺官方公衆號發布了一則聲明,要求各線上平台停止一切以杭州靈隱寺名義進行的商業活動。

原因是有人以「靈隱寺」的名義注冊商號,在網絡上提供售賣,問題是靈隱寺根本沒有官方授權。

公告發出後,很多花大價錢網上買手串的人,才驚覺自己著了道。

實際上,這種騙局在國內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在國外也頻頻出現。

相比起來,冒名賣賣假手串都不算什麽。

有些人能做到「空手套白狼」「借雞生蛋」,直接讓一座寺廟成爲一棵巨大的搖錢樹。

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兒?

最近有部Netflix新劇,就拍出了這個「空手套白狼」的人性高端局。

更令人驚訝的,這竟然是一部泰劇——《絕廟騙局》。

誰敢想?泰國這個佛教大國,拍出了一部揭露「佛教騙局」的影視劇。宗教很暴利,信仰很值錢。但它是如何運作的?掙了多少?交不交稅?背後藏著哪些灰色地帶,卻很少有人敢說出來。

更別說在泰國,這個人口7000萬,94%爲佛教徒的國家。

據2017年泰國宗教局數據顯示——泰國77個府共有41,142座佛教寺廟,僅曼谷就有456座。

這是泰國最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領域,不得不說,這部《絕廟騙局》相當于在挑戰整個國家的文化信仰。

本劇的男主,披納若·蘇潘平佑。

還記得2017年那部大爆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嗎?他飾演男二。

作爲槍手團隊中的富二代,不善考試,卻能提供重要的人脈與啓動資金。

這一回,這次昔日頂流搖身一變,成了《絕廟騙局》中一個天才少年,阿勝。

他和兩名小夥伴,一起創業做NFT遊戲。

一個是富家子弟,遊戲哥,另一個是設計師,寶兒。

三個人年少輕狂,借了2500萬泰铢的高利貸用來研發虛擬貨幣遊戲。月利息200%,30天內還不上,利息再漲20%。

遊戲推出後,在互聯網大受歡迎,遊戲裏的代幣價格也不斷上漲。

但沒想到,很快就遭人陷害,遊戲後台被黑,幣價也隨之暴跌。

三個年輕人上一秒還在暢想未來,下一秒就成了身負重債的可憐人。

還遭到債主暴力威脅,不許逃跑、不許報警,否則小命不保。

壓力巨大的他們,瀕臨崩潰。

在焦頭爛額之際,阿勝回老家陪母親去寺廟祈福,此時他敏銳地發現了一條發財之道:寺廟代理。

在泰國,寺廟的收益驚人。

如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廟,每日僅香火收入就有近兩千萬泰铢,折合成人民幣約四百萬元。

這是一樁近乎零成本且持續吸引大量信徒自願貢獻的生意,無需繳納稅金。

而這些收入幾乎完全歸寺院所有,因此每家寺院的收入明細往往難以查明。

寺廟代理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他們通過與寺廟合作,從中抽取一小部分利潤,便能輕松獲取暴利。

他們不僅經營寺廟的香火、法物等銷售業務,還負責寺廟的宣傳推廣。

從一個大蛋糕中,抽一小塊,對于代理來說易如反掌。

于是,三人合計一番,決定幹上一大票。

他們先是找到一家地理位置適中,翻新成本低,住持好說話的寺廟——普蘭寺。

普蘭寺地處偏僻,住持老邁好說話,只有一個混不吝的義工柴勇當代理人,主理俗務。

這仨通過分紅的方式買通這家寺廟原有的代理人,拿到經營權。

接著請來一位長相帥氣,口碑不錯的法師,進行一系列包裝通過網絡宣傳出去。

最後,再舉辦各種活動吸引目光。

錢,就這樣流進來了。

通俗來說,就是簡單翻修一下廟,和廟裏代理人合作分賬,在社交平台做推廣,請頂流來當義工增加曝光。在附近搭建市場給廟裏引流,在捐功德處設立二維碼。再給寺廟請個僧人來講經,瘋狂營銷他,做播客,賣文創。並且,要實時大聲喊出「榜一大哥、大姐」的名字。

在這個過程中,阿勝發現了一條更加暴利的途徑——售賣“聖物”。

這些所謂的“聖物”,往往只是一些成本低廉的佛珠、佛墜等飾品。

然而,在代理人的精心包裝和營銷下,它們卻搖身一變成爲了能夠保佑平安、帶來好運的神奇物品。

這些物品的價格也水漲船高,甚至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爲了進一步提高“聖物”的銷量,寺廟代理人開始制造各種“神迹”。

他們假扮記者,跟隨救援隊到處尋找意外事故,借此接近事故人員,並與其進行交易。

這些人被誘導成爲托兒,爲他們的“聖物”宣傳造勢。

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神迹”竟然“屢屢應驗”。

有一位司機原本因事故雙腿受傷,無法再開車,然而在佩戴了代理人提供的佛墜後,竟然奇迹般地康複了。

這一事件被新聞媒體爭相報道,使得這些“聖物”的名聲大噪。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些物品具有神奇的力量,紛紛購買以求得平安和好運。

一個成本低廉的佛墜,陡然成了賺取暴利的搖錢樹。

正如阿勝當初的那句話:以信仰爲基礎的捐贈是無法計價的。

一套組合拳下來,普蘭寺成了網紅寺廟。

一時間香火旺盛,功德錢收不過來,發財樹供不應求,還引來了地方政客贊助。眼看還清債務指日可待。

但隨之而來的麻煩也不少。

僧人會因爲爭奪法事而大打出手,隔壁寺廟眼紅香火派人來鬧事,還有大廟主持來施壓。

更有甚者,寺廟原代理人和部分僧人涉嫌交易毒品,被警察或逮捕或通緝。寺廟住持的唯一弟子,涉嫌和政客一起洗錢。一時間寺廟名望一落千丈,他們該如何拯救這顆搖錢樹?又或者說,他們該如何逃出這場漩渦?

這個故事以泰國爲背景,揭示了寺廟中的黑暗一面。

雖然爲了劇情需要存在一些誇張成分,但也反映了現實中的一些問題。

正如劇中引人深思的一幕:真正的信徒相信的是世間萬物的因果法則,而非虛構的"神迹"。

佛法之所以能曆久彌新,香火不斷,是因爲科技進步並未消除人們對精神層面的探索和困惑。

揭露這個騙局,實質上是粉碎了他們虛幻憧憬。

然而,有些人可能固執地堅守在夢境之中。

真正高超的欺騙,不在于巧妙的手法,而在于觸動人心深處,即那份甘願被騙的情感。

“宗教是最長久的流量”

泰國那四萬多間寺廟幾乎在每一個泰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無論婚喪嫁娶,還是排憂解惑,老百姓都喜歡往寺廟跑,在心理醫生和寺廟之間,人們甯願去寺廟捐款、積功德。

甚至可以這樣說,這些寺廟的存在就像他們的精神寄托。

在我們眼中的一張張鈔票,在他們心中是一種信仰的表達。

泰國人對僧侶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不止平民百姓,達官顯貴也如此。而《絕廟騙局》要做的,是將傳統的「神性」拉到現實場域中,一把扯掉佛像的遮羞布。也讓觀衆一同看到底下的藏汙納垢。

比如,造神。比如,講故事。再比如灰産。而三人組之所以能運營寺廟如此成功,背後也有幕後黑手的推波助瀾。劇名《絕廟騙局》,不只是主角販賣信仰求財,更是政客利用寺廟洗錢。第一季結尾,主角們的巨額高利貸已還清,但運營天賦被政客看中。他們被迫去運營一家更大的寺廟。

實際上,對于我們而言,這也並非一個毫不相幹的天方夜譚。

雖沒有這麽誇張,但相似的寺廟詐騙案同樣也存在于國內。

我們不難發現,輕易對他們的騙局上鈎的,大部分都是些中老年人。

因爲觀念的限制,他們很容易相信宗教的玄妙,以及看似無法解釋的奇迹。

這在國內也同樣常見。

《今日說法》節目中,就曾經就報道過一個案件。

幾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自稱大師,以「國學」爲幌子開設神秘課程。

他們自稱是地藏王菩薩、能量大帝轉世,能教學員打開自己的神識。

再找來一些托兒,在網上聲稱:聽了課之後,失聰的耳朵能聽見了、艾滋病竟痊愈了!

然後,就慫恿上了年紀的學員買高價會員課。

3年內斂財5000余萬元。

上香、求佛、買「聖物」,逐漸成了一種流行。

這就讓一些人有機可乘。

前面提到的「假十八籽手串」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隨著這樣的需求增多,寺廟商業化的各種問題也不斷出現。

起初,爲了拉動經濟發展,同時提高寺廟收益,很多地方開始以一座寺廟爲核心打造商業化景區。

本意是好的,但耐不住有人會鑽空謀財。

除了寺廟經營的故事線外,《絕廟騙局》還深入挖掘了主要角色的人物內心世界。

特別是多爾法師的愛情線,讓整個劇情更加豐富多彩。

多爾法師在面對禁忌的愛情時,既感到慌亂又迷茫,這種矛盾的情感表達讓人印象深刻。

他的愛情經曆讓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柔軟和脆弱,在禁忌和責任之間掙紮的他,成爲了整個劇情中的一抹亮色。

《絕廟騙局》不僅是一部充滿懸念和刺激的爽劇,更是一部對人性和社會現實的深刻探討。

通過寺廟經營的故事,劇中展現了人們對信仰和利益的追求,以及在面對金錢和欲望時所展現出的種種真實面孔。

那些奇葩的斂財之術雖然看起來離譜,但確實能夠盛行。

因爲它們有足夠的市場存在,而這背後其實也反映了一種社會問題:

越來越大的社會生存壓力,讓許多人看不到出路,不得已才轉向形而上的「玄學」尋求慰藉。

就像這部泰劇裏的三人組,是爲了還貸款才不得已進行這場騙局一般。

他們自身其實壓根就不相信什麽神秘力量的幫助。

說到底,很多時候「身不由己」背後的東西,才是那個最值得關注的。

今天,大家爲什麽聽到寺廟的商業化,會如此反感呢?

可能是因爲當佛教走出寺廟,卷入風起雲湧的市場經濟中,「佛」的神聖性就被解構了。當然,這種解構在曆史上也並不少見。比如,曆史上的「四次滅佛運動」。比如,《西遊記》中猴哥的金句——“求仙問蔔,不如自己做主;念佛誦經,不如本事在身。”

0 阅读:37

翠丫看電影

簡介:一種“真情實感”傾訴,更是一種“點到爲止”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