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啓動2024年5G-A通感一體專項攻關暨技術試驗

項立剛 2024-04-03 18:40:19

3月27日,中國移動在深圳召開“5G-A通感一體技術研討及技術試驗啓動會”。會議是在國家發展低空經濟戰略的大背景下,圍繞5G-A通感一體技術方案、試驗驗證及應用試點等主題進行研討,發布全球首個中頻“通感一體技術體系”,並正式啓動了中國移動2024年通感一體專項攻關暨技術試驗,將在廣東、浙江、福建、江蘇、上海、雲南等多省開展面向低空泛探、低空航線、水域航道、海域泛探和橋梁微形變等六大場景的5G-A通感一體技術試驗,以加速通感一體化的技術、産業和應用成熟。

低空經濟作爲國家聚力發展的産業“新賽道”,正逐步成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隨著無人機、通用航空等産業的快速發展,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正迅猛擴張,部分地區日常無人機飛行規模兩年內已增長5倍以上。這一新興戰略産業的發展對于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將有力擴大消費需求、促進形成新的強大市場,推動經濟內循環釋放巨大的發展空間,成爲經濟增長的超級引擎。

當前,低空經濟的發展還處在較爲早期的階段,要推動其健康發展,需要解決一系列核心問題。其中,加強低空航空設備的通信覆蓋能力和感知管理能力是重要環節,不同系統間的互聯互通以及對飛行器關鍵信息的實時感知是保障低空安全和高效飛行的關鍵基礎。亟需推動通信與感知技術的不斷成熟,以滿足多種複雜場景需求,爲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通感一體作爲5G-A和6G的標志性技術之一,爲了實現技術上完全獨立的兩個體制相互融合,中國移動基于“一網多能、兩個融合、多維兼顧”三大設計原則,圍繞“新架構、新空口、新硬件、新組網”等方向提出數據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層協同的通感一體技術體系,攻關“混合波形OPIC新空口”“雙層移相超級張角新硬件”“Mater+Slave兩級BBU新架構”“多源異構數據融合目標檢測新平台”等多項關鍵創新技術和能力,形成全新通感一體化網絡指標體系。該技術體系面向大規模應用和多場景需求,首次將技術原理差異巨大的通信和感知融爲一體,實現了通感同硬件、共頻率、共空口資源等網絡能力,爲構建滿足低空經濟等高質量發展需求的通感一體網絡能力立穩根基。該技術體系全面應用于中國移動5G-A通感一體預商用網絡,並指引6G通感一體技術研究。

“混合波形OPIC新空口”首次將蜂窩移動通信波與雷達波進行內外層疊加,具有資源靈活擴展、天然規避大氣波導幹擾、無GAP設計低開銷等特點,可在時頻資源開銷控制在10%以內的前提下,靈活匹配低空感知1Km、水域航道2~3Km及海域泛探20Km等多種場景遠距離覆蓋需求,旨在爲遠覆蓋高性價比網絡提供最優解決方案。

“雙層移相超級張角新硬件”首次提出多級模數混合多級相位調控,引領産業由傳統的24°垂直張角擴展至60°以上,實現單一設備通感一體,空地兼顧的突破,在拉齊對地覆蓋能力的同時,將通信及感知能力擴展至300米低空,爲建立地空立體網絡奠定硬件基礎。

“Mater+Slave兩級BBU新架構”突破性提出通算融合基帶硬件架構,實現分布式感知、集中式關聯能力,並首次提出感知目標管理技術,以滿足低空經濟等廣域感知範圍內的高精度高確定性感知需求。同時,基于緊耦合網絡架構,創新提出業務控制、授權、傳輸以及結果開放等核心網新技術.

“多源異構數據融合目標檢測新平台”基于中移淩雲平台,開創性地提出了一種自適應融合框架,並將平台構建的四維空域網格計算引擎(Meta-Cube)融入通感一體化技術體系,實現了多源異構數據的高效管理與智能化融合,同時結合先進計算引擎和綜合分析算法的模型高效完成異常行爲檢測,更加精准、高效、智能地解決客戶痛點。實現敏捷部署、多源探測、多維智算、安全開放、需求定制能力的業務平台新功能。

以此次發布的通感一體技術體系爲基礎,在滿足業務指標要求下,預期可以約10%的資源開銷,實現低空感知覆蓋超過1Km,海域覆蓋達到20Km,硬件垂直張角擴展至傳統站型的3倍,到達低空300米以上。

中國移動一直致力于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服務社會民生,用最優質的網絡服務回饋客戶。目前已正式發布5G-A商用計劃,通感一體作爲其中重要的一項技術,將有力提升5G-A網絡核心競爭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創造新型交通運輸實體經濟價值。

0 阅读:61

項立剛

簡介:行業觀察者,對通信、手機、移動互聯網觀察、研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