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大事: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貫通

橋梁雜志 2024-03-18 09:38:16

01

全長9640米 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貫通

經過33個月建設,廣州至湛江高鐵全線控制性工程湛江灣海底隧道今日貫通。

據了解,廣州至湛江高速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東省建設規模最大的高鐵線路,2020年6月30日全線開工,投資總金額約998億元人民幣。該線路起于廣州站,沿途經過佛山、肇慶、雲浮、陽江、茂名、湛江等市,終至湛江北站,正線全長約401千米,設計行車時速350千米,預計2025年底全線完工。

據施工方介紹,作爲廣州至湛江高速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湛江灣海底隧道單洞雙線,全長9.64千米,穿越近2.5千米的湛江灣海域,是目前中國獨頭掘進距離最長的大直徑“穿海越城”高鐵盾構隧道,具有開挖斷面大、地質條件差、廢棄泥漿多、易結泥餅、建設標准高等特點。“永興號”盾構機的開挖直徑達到14.33米,相當于5層樓高。盾構機在湛江灣海底隧道不僅會遇到容易黏刀盤的粉質黏土,還會遇到容易磨損刀具的鐵質膠結石英砂岩。地下管網密集、地面高樓林立,也對盾構機掘進的姿態、性能等帶來極大考驗。通過改進盾構機排渣系統構造,對刀具材料進行優化,有效提升了此類複雜地層施工效率。

湛江灣海底隧道全線由一台盾構機向一個方向掘進,是我國目前獨頭掘進距離最長的穿海高鐵盾構隧道。這種長距離獨頭掘進,避免了海域段掘進風險,降低對地層沉降的影響,掘進效率更高。通過盾構智能化管理系統,盾構機在穿海越城中保持了地面沉降的毫米級控制。

廣州至湛江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後,廣州中心城區至湛江中心城區可實現一個半小時互達,將填補粵西沿海地區沒有無砟軌道高鐵的空白,成爲連接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北部灣城市群的高速鐵路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使陽江、茂名、湛江三地高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來源:中新網、央視新聞)

02

深江鐵路跨虎跳門水道特大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3月14日,經過90余天的連續作業,深江鐵路重難點工程——跨虎跳門水道特大橋主塔樁基礎施工順利完成,標志著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深江鐵路起自深圳西麗站,正線全長116公裏,跨越珠江口,串聯深圳、東莞、廣州、中山和江門等粵港澳大灣區5座城市,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珠三角地區主要跨江城際通道。

據介紹,跨虎跳門水道特大橋主橋爲“鋼桁加勁—部分包覆鋼混”組合梁斜拉橋,全長589.6米、主跨300米,包含主塔2個,是項目控制性工程。該橋施工設計采用了多項新型技術成果,其中水下基礎開挖施工采用的深嵌岩非爆破開挖深水基礎工法,是中國首次應用複雜工況下大深度非爆破水下鑿岩開挖,同時其應用的“鋼桁加勁—部分包覆鋼混”組合梁爲中國首創的新穎梁體結構。

“此次完成樁基礎施工的主塔18號墩,具有樁長孔深的特點,施工中混凝土澆築量大、落差高、控溫難度較大,而且施工範圍處于一級航道,日均穿梭船只近300艘,安全風險高,給施工帶來極大挑戰。”施工方現場負責人介紹道。

爲確保澆築作業順利進行,項目設置安全作業區、警戒區以及導、助航標志,保障來往航行船只及水上作業人員的安全。施工中,項目部安排技術員全程緊盯樁基模板、預埋件、鋼筋保護層、混凝土質量及振搗工藝等關鍵卡控環節。此外,還利用信息化平台實時監控質量、安全、進度。

深江鐵路是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後,深圳前海自貿片區與廣州南沙自貿片區可實現半小時高鐵互聯互通。(來源:中新網)

03

太原將迎來一座嶄新的跨汾河大橋

3月11日,官方發布“淨因橋建設工程方案公示”,太原又將新添一座跨汾河大橋。

淨因橋位于新蘭路以南約500米,柴西路跨汾河橋以北約2.8公裏,西起規劃廣場前路,東至濱河東路,全長約434米,其中橋梁段全長約374米,寬30米。橋型將會采用上承式空腹拱橋,橋跨布置爲5×72米。橋梁設計基准期100年,設計荷載城-A級。淨因橋橫斷面方案爲中間21米寬機非混行車道,兩側各4.5米寬人行道,總寬30米。淨因橋西與規劃廣場前路平交,橋東與現狀濱河東路設置菱形立交,濱河東路主線下穿,兩側設置輔道與淨因橋平交,信號燈控制。(來源: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04

廈門海滄隧道海滄大橋之間有了新通道

3月13日,廈門石塘下穿通道建成通車,從此海滄隧道、海滄大橋之間有了新通道,兩條西向跨海通道互聯互通實現“無紅綠燈”快速暢行。

目前項目石塘片區主線已通車投用,配套輔道、慢行系統建設也在有序推進中。“到今年6月,石塘片區交通系統將逐步完善,屆時項目提升改造效果將真正顯現。”代建單位項目負責人表示,全面建成後,馬青路將實現過境車輛與周邊通行車輛合理分流,“快慢、遠近、人車”不同交通屬性的通行單位“各行其道”,區域交通能力還將再度升級。

據悉,馬青路不僅是廈門連接漳州的重要通道,也是海滄與廈門本島間“一橋一隧”交通聯系的快速集散通道,還是海滄區與集美區之間的主通道,現狀道路爲城市主幹道。此次改造範圍是目前馬青路唯一尚未完成快速化改造的路段。

從全線來看,當前翁厝、鳌冠下穿通道正在進行管線遷改等工作,預計年底主線建成。作爲一項暢交通、利民生、惠長遠的重點交通工程,馬青路提升改造後將強化廈門西線跨島發展交通運輸能力、效率,不僅優化了城市交通銜接、發揮快速路網功能,還將進一步提升特區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爲特區打造“人暢其行、物暢其流”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提供重要支撐。(來源:東南網)

05

馬鞍山擬年內開建首條過江隧道

3月12日,從馬鞍山市交運局獲悉,湖北路過江通道有了最新消息,根據《湖北路過江通道項目清單控制價編制項目招標計劃》,該項目計劃招標時間爲4月。

據介紹,湖北路過江通道工程位于長江下遊小黃洲河段,項目西起于和縣G347國道,沿規劃海峰路敷設,采用隧道方式依次穿越烏江水道、小黃洲及長江主航道,東岸穿越雨山河後沿恒興路布設,于長江路東側出地面,接線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的快速化方案,終點止于G205國道(天門大道)東側。根據公開的初步計劃,該項目總投資約91.69億元。

繼馬鞍山長江大橋和在建的巢馬城際鐵路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後,湖北路過江通道將成爲馬鞍山市第三條過江通道。作爲馬鞍山市首條過江隧道,湖北路過江通道建成後,將實現馬鞍山人“過江不看天”且“一腳油門過長江”的願望。據透露,湖北路過江通道力爭在年內開工建設,有望“十五五”期間建成通車。

湖北路過江通道建成後,將大大緩解全市跨江交通的壓力,提升整體交通路網的運輸能級,湖北路過江通道將成爲和縣與中心城區的直連通道,將有力推動長江兩岸協同發展,爲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提供重要交通支撐。(來源:安徽商報融媒體)

0 阅读:215

橋梁雜志

簡介:促進科技發展,傳承橋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