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不停地出發,不停地告別

嶽麓山上的樹 2024-05-14 09:36:20

《我的阿勒泰》是一部8集的小短劇,很治愈。這部劇不太像現在的電視劇了,沒什麽狗血的沖突沒什麽神經的展開,就這麽淡淡的把生活鋪開在眼前。因爲是新疆的故事跟我身邊的生活完全不同,說的也是另外的語言,很有新鮮感。導演的鏡頭感又超級好,把所有的美景都拍的很好看,當然把人與人的感情也拍的很美好。整個劇太美好了,心裏暖暖的,想去好好愛一個人,去好好生活。

該劇改編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聚焦哈薩克青年巴太和漢族母女,通過“人與自然矛盾、傳統婚戀與自由戀愛矛盾、民族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發展矛盾”探討快速發展社會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與沖突。生長在阿勒泰的漢族少女李文秀一心在大城市中追求文學夢想,卻屢屢碰壁被迫回到老家與開小賣部的母親張鳳俠相依爲命。在結識哈薩克少年巴太之後,文秀漸漸發現了當地之美。

開頭文秀自述的口吻拉開冬日雪景天地,靈動安谧又豐富的內心獨白,爲全篇定下基調。前兩集各方人物登場,帶著各自的人生設定和困擾。這些靈魂在世外桃源般的阿勒泰開始重新呢喃,編織,融于廣闊天地。沒有漂浮的劇情設定,導演通過鮮活的故事將漢與哈、父與子、母與女、妻與夫、人與天地自然、舊與新,闖入與傳統交織,急速碰撞並最終爆發。而到了最後,一切又歸于和解與平靜。

看之前以爲是空有畫面的乏味文藝片,沒想到看下來整體劇情風格輕松搞笑,這才反應過來這是輕喜劇。畫面如最初想象的治愈美麗,每一幀都可以當作桌面。內核觀念是傳統和新思想的碰撞,劇裏的每個角色都在經曆著不同方面的新舊沖突。張鳳俠豪放自由,雖然是漢族但與村民們打成一片,幾乎和當地人一樣;李文秀天真可愛,二十歲不到的年紀,卻想著證明自己有沒有用;讓我最驚豔的是巴太,一個氣質迷人的遊牧民族青年,特別是第一集結尾他與踏雪相依的畫面,雖一句台詞都沒有,但能完全感受到巴太複雜的情緒。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淳樸善良的民族、勇敢善良的女性、單純美好的初戀、美麗如天堂般的阿勒泰,讓人如此向往,如此美好,“再顛簸的生活,也要善良的過”,生活雖然貧窮,但很快樂。好羨慕這樣的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習慣了科技帶來的便利,習慣了快節奏的去卷,但阿勒泰那樣的生活也很好呀。很難不爲20歲的情愫而感動,“清楚地看見你”,“這不明顯嗎”,簡單直白的感情令人在屏幕前感動。

一本散文集改編的短劇,我看到了哈薩克遊牧民族最原始的生活,看到了張鳳俠肆意的人生,看到了文秀“去生活,去愛,去受傷”,看到巴太在人生的曠野上肆意追逐踏雪,看到了拖肯在傳統文明下的掙脫……高小亮和張鳳俠之間的感情,我並沒有覺得突兀,張鳳俠重情重義,無論多麽灑脫的人,內心還是會有渴望的一面,她很想好好談一場戀愛,但是這場戀愛不會超過女兒在她心中的分量,不會超過草場在她心中的地位。文秀和巴太,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無論他們的結局是什麽,在我這裏,少年少女的羞澀、猶豫和熱烈都揮灑在夏天的牧場,留下了最美好的記憶。

因爲一本書,喜歡上一個人,一部劇,一個團隊。女性視角的阿勒泰是如此瑰麗動人。草原,藍天,馬兒,羊群,歡聲笑語,一切都令人如此著迷。晴朗的天空下,所有故事都在按部就班地發生著,生活在前方拖拽,誰也沒有被丟下。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不停地出發,不停地告別。難怪湖南企發文化的婷婷一直在感慨,這延綿千裏的家園,這些大地最隱秘微小的褶皺,這每一處最狹小脆弱的棲身之地……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無聲。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