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身邊的消費煩心事④丨定制家具爭議頻現,商家如何才能不“任性”?

中工網 2024-03-21 07:20:59

【聚焦身邊的消費煩心事④】

原標題:工期拖延、質量堪憂等問題屢屢出現(引題)

定制家具爭議頻現,商家如何才能不“任性”?(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郜亞章

“房子裝修整個過程中,最讓我糟心的就是定制家具。”近日,四川成都消費者李女士告訴記者,2023年6月,她與當地一家裝修工作室簽訂了全屋定制的裝修合同,沒想到裝修過程一波三折。

定制家具以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房間利用率等優點受到消費者的青睐。然而,記者了解到,消費者在選擇定制家具時遇到的麻煩可謂五花八門,工期拖延、質量堪憂等問題屢屢出現。

有專家表示,定制家具的優勢在于根據戶型以及消費者的需求量身打造,標准難以做到絕對統一,但極具個性化的行業不應該“任性”發展。減少消費者與商家的矛盾沖突,規範市場行爲,實現定制家具行業的健康發展,是當前亟待重視的問題。

安裝過程問題多發

“約定安裝時間是一周,最後卻花了兩個月,安裝時出現很多問題。”李女士說,安裝過程中,對方時常遺漏家具配件,還造成櫃體開裂、翹邊,只得返工,工期一再拖延。全屋的開關插座無法銜接,李女士搬進新家的計劃只能延後。

“出了問題才發現,合同裏約定的內容不夠細致,後來都是商家說了算,讓我感到很無力。”李女士說。

李女士的裝修過程充滿波折,而天津消費者田先生等了快一年也沒有等到裝修師傅進場。2023年3月,田先生與一家裝修公司銷售人員達成口頭協議,預付4萬元定制全屋家具。

“6月我們就完成了基礎裝修,通知他們進場,但對方表示夏天溫度高,木頭材料不穩定,不建議安裝。9月又告訴我工廠著火,等到年底一塊木板都沒見到。”田先生無奈之下只好報警,在警方協助下,對方才同意退款。

爭議頻現原因何在

“消費者與商家簽訂的定制家具合同本質上是承攬合同,消費者向商家下單交費,商家根據測量結果以及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定制、交付、安裝。定制家具不是一次性交付,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尺寸不符、質量不合格或者與消費者實際需要不符的情況,就會産生爭議或糾紛。”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表示。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副秘書長林海指出,定制家具不獨立于整體家居消費和服務,需要與其他項目配合,容易出現對接不到位的情況。同時,裝修是部分消費者的知識盲區,導致其無法做出精准的風險控制。

北京一名定制家具設計師丁先生告訴記者,這個行業有一定門檻和專業要求,但目前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缺乏實踐經驗就開始攬活,有的商家爲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擇手段。“全屋定制收費項目很多,板材種類也是五花八門,需要消費者花一些時間做功課避免踩坑。”

誠信經營是立足之本

如何規範定制家具市場?李斌認爲,定制家具作爲一種産品有其自身的質量標准,商家應該按照標准生産,同時要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把重要信息披露給消費者,拒絕虛假宣傳。

“對于消費者而言,簽訂合同時要謹慎,合同要約定清楚內容,合同主體是誰,是不是品牌方授權的門店;定制家具的價格信息、折扣信息;材質、數量、規格、標准、交付時間、退換貨以及違約責任等信息要細致明確。同時,消費者在選擇商家時,應當了解其經營狀態和清償能力。”李斌建議。

據悉,《全屋定制家居産品》行業標准已于2016年實施,該標准對全屋定制家居産品的材料、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現場驗收等內容和環節都做出了規範要求。

“定制家具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企業的規範經營和用心服務,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企業更要加強自律,從業人員也應提升職業素養。”林海建議,消費者裝修前要實地了解裝修公司的交付效果,花時間學習裝修知識。

在丁先生看來,定制家具從業者要想走得更穩,需敬畏行業准則,敬畏經營理念。“商家需要重視信用,這個行業不是一錘子買賣,誠實守信才能長久立足。有關部門也應加大對不法商家的懲處力度,促使其合規經營。”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