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寫出一手漂亮字,網友:誰帶的娃真的很重要!

IF枕邊育兒 2024-05-08 18:25:28

一則網友分享的小視頻在網絡走紅,視頻中一個三歲左右的小男孩認認真真的蹲在地上,拿著羊毫蘸著水自如的寫著一手漂亮字,引來路人不斷駐足圍觀。

據悉,小寶貝之所以如此小小年紀就能寫得這麽一手漂亮的“好字兒”,主要是從小,就在書法愛好者爺爺的影響下,接觸到了筆墨紙硯,再加上自己對書法感興趣以及日常生活中爺爺的耐心指導,便不知不覺的養成了。

無獨有偶,鄰居家剛剛上小學的小文,在諸多同齡孩子中,也有一項讓人拍手稱贊的本領--小小年紀便能畫出一幅又一幅生動的潑墨山水畫,而這項本領,也是從小在喜愛美術的爺爺,言傳身教中逐漸掌握的。

此外,親戚家不到五歲的小姑娘豆豆,也是在今年拿到了幼兒組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她是自小就在擔任音樂教師的媽媽的熏陶下,才掌握了這項超乎常人的鋼琴彈奏技能。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不僅僅是父母,任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伴在身邊的人都是老師,而這些“老師”的言傳身教會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對他們産生深遠的影響。

由此可見,孩子成長過程中無論是習慣還是性格的養成,有一大部分原因都取決于身邊人。

那麽,對于家長而言,爲了幫助娃在成長的過程中,能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且具備正確的思維認知,家長朋友們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對自我做到嚴格約束。

作爲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從自身出發,對自己嚴格要求,做正確的事,說正確的話。

如此,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汲取,來自于家長正確價值觀理念的養分。

其次,始終都要保有上進心。

上進心,不應該僅僅只是家長們對孩子的要求。作爲家長也不能例外,無論任何年齡階段,家長都不能選擇放棄自我。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陷入“一切以孩子爲中心,忽視自我”的誤區,一味要求和督促孩子上進,自己卻躺在沙發追劇、玩手機、打遊戲。

試想一下:倘若孩子總是看到家長如此閑散頹懶的狀態,他又怎麽可能始終保持上進呢?

最後,對孩子有選擇性的加以引導。

如果在一個家庭中,有一位家長具備某項特殊的技能,例如,無論是爺爺擅長的書法、還是奶奶擅長的舞蹈,亦或是媽媽擅長的彈琴,或者是爸爸擅長的國球……

家長們都可以自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有選擇性的加以引導,探尋孩子的興趣點和天賦所在,讓他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掌握一項拿得出手的新技能。

比如,我家老公喜歡曆史,大寶就跟著了解了很多。我們平時聊天,他也會跟著講一些曆史。還有象棋,也是娃爹擅長的,倆人經常一起玩。

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引路人的重要角色,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等,大概率都會成爲孩子行爲習慣、思維認知的源頭所在。那麽,有哪些事項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的呢?我認爲有三點。

第一點:缺乏時間觀念

擁有正確的時間觀念,是做成任何事情、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時間觀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主觀上將成功拒之門外。

因此,作爲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缺乏時間觀,遇事拖拉、不積極解決,事情今天拖明天、明天推後天,最終導致事情堆積如山,無從下手解決。

Tips:切勿讓自己缺乏時間觀念的壞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成爲孩子思維認知中的一部分。

第二點:隨時隨地暴脾氣

俗話說:“暴脾氣的家長培養不出好脾氣的孩子”,暴脾氣既不能完美的解決對事情的不滿,反而還可能把事情越搞越糟糕,甚至還會對自己的身體帶來健康隱患。

而當著孩子的面發脾氣,不僅僅會成爲孩子效仿的對象,還會給他的內心帶來恐懼。

所以,爲了幫助孩子自小養成好脾氣以及良好的處事態度,作爲家長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氣,切忌在孩子的面前胡亂發脾氣。

第三點:不顧場合的批評孩子

很多父母喜歡不顧場合的批評孩子,本意或許是爲了孩子好,但卻忽略了孩子也是要面子的這回兒事兒。

當父母不顧場合的批評孩子時,或許已經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了嚴重的創傷和負擔,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敏感且自卑。

所以,家長們一定不要不顧場合的批評孩子,即使孩子真的做錯了,也要有選擇性的找尋時機和場合,加以正確的引導。

枕邊育兒寄語:

希望每一位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能擁有一套成熟且正確的教育理念和體系。在培養孩子優秀成長的同時,也不忘記精進自我;在引導孩子掌握本領技能的同時,亦能夠提升自我。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17

IF枕邊育兒

簡介: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側重産後護理、餵養、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