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蘇州之戰,譚紹光甯死不降

聊聊曆史 2024-03-19 11:41:31

蘇州之戰,戈登給譚紹光寫信:“武器彈藥,我已經放在高橋,你自己派人來取就好”。接著,戈登、譚紹光繼續厮殺,卻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友情。

戈登,洋槍隊首領,協助李鴻章攻打蘇州,是淮軍的得力助手。譚紹光,太平天國慕王千歲,蘇州守將,與淮軍、洋槍隊展開激烈厮殺,甯死不降。

戰場上,戈登與譚紹光是勁敵,卻彼此惺惺相惜,並結下深厚友誼。如果不是因爲這場戰場,也許戈登、譚紹光可以“桃園結義”,成爲兄弟。

戈登的回憶錄,被收錄在《太平天國史料譯叢》,是研究清朝末年蘇州之戰的重要史料,從回憶錄中可知了解戈登與譚紹光之間的往來情況,以及李鴻章蘇州殺降的經過。

圍繞蘇州之戰,戈登、譚紹光有很多交集,他們都很欣賞對方,只是處在不同的陣營,各爲其主,做了自己認爲正確的事情。

戈登,英國退役軍官,曾參加八裏橋之戰,攻入燕京,劫掠圓明園,並在筆記中痛斥聯軍的行徑。後來,戈登來到上海,加入“洋槍隊”。

所謂的“洋槍隊”,是清朝地方官員、商人勾結列強,組建的一支幹涉軍,主要將領是洋人,士兵則是來自東南亞以及本地的散兵遊勇,故而紀律非常糟糕。

拿了錢就辦事,這是“洋槍隊”的特點,華爾、白齊文這兩位美國冒險家相繼擔任“洋槍隊”的首領。後來,華爾在戰鬥中被譚紹光打死,白齊文則投奔譚紹光。

白齊文桀骜不馴,清朝沒有及時發放糧饷,便率兵劫掠銀庫,還打傷清朝地方官員,搶走了4萬兩白銀。帶著這支“洋槍隊”,以及豐厚的銀子,白齊文來到蘇州投奔太平軍。

白齊文到來,譚紹光非常高興,讓他負責訓練炮兵,以及通過他特殊的私人關系去購買洋槍、洋炮。但是,譚紹光很快發現,白齊文所部紀律很差,白齊文經常拿了錢不辦事。

譚紹光需要一批軍火,便讓白齊文去上海購買,結果白齊文拿去花天酒地,只帶回一批洋酒。譚紹光並不說什麽,卻不讓白齊文參與軍務,讓他當“貴賓”。

白齊文在蘇州,也覺得沒意思,又想離開太平軍。譚紹光並不阻攔,但白齊文不講武德,不但帶走了人馬,連武器、彈藥也帶走,一起給了戈登。

太平天國戰爭期間,爲太平軍效力的洋人並不少,譚紹光也有一支“洋槍隊”以及一幫外國顧問。隨著局勢惡化,以及白齊文拉攏,許多人都想離開蘇州,投奔戈登而去,或者自謀出路。

洋人想要離開,戈登很高興,卻擔心譚紹光阻止他們,甚至軍法處置。戈登爲了保護洋人,便寫信給譚紹光,希望不要把他們視爲“逃兵”,因爲他們是受雇于太平軍的外國人,按合同辦事而已。

戈登告訴譚紹光,洋人要離開,你不必阻攔,也不要爲難他們,甚至斬首。洋人願意留在太平軍,我也尊重他們的選擇,畢竟都是雇傭,談好即可。

李秀成、譚紹光比較熟悉西洋事務,對待洋人也很友好,基本不會阻攔,即便戈登沒有提出要求。此時,戈登這麽說,譚紹光順水推舟,給他一個人情。

譚紹光收到來信,也回複戈登,闡明太平天國對洋人的政策,又以“同爲上帝子女”爲由,希望戈登能支持太平軍。當然,這只是譚紹光一廂情願,戈登怎麽可能參加太平軍呢。

戈登的爲人,譚紹光很清楚,所謂參加太平軍,只是客套話而已。譚紹光主要目的,是拿回被白齊文帶走的洋槍、洋炮、彈藥,因爲這些不是白齊文帶來的,他拿了太平軍的東西。

譚紹光回複戈登,說太平軍尊重洋人的選擇,白齊文等人來去自如,但你們要把他帶走了武器還回來。因爲這些東西不屬于你們,就如同在蘇州效力的洋人,他們選擇去留,都是自由。

戈登答應了譚紹光的請求,便讓人把武器送到高橋,讓譚紹光派人來取。爲了表示感謝,戈登還贈送一匹馬,並告訴譚紹光:“白齊文沒有帶回馬匹,這是我個人的意思,希望你收下。”

戈登、譚紹光,都相信對方,也確實履行了諾言。但是,此時太平軍與清軍正在打仗,戈登與譚紹光依然要相互攻殺。戈登率“洋槍隊”攻打婁門,他拿著文明杖指揮作戰,從未攜帶武器,一直都是如此。

譚紹光是猛人,不但親自拿洋槍,還站在第一線,光著腳指揮戰鬥,故而人設形象非常好。白齊文離開後,蘇州依然有一幫洋人,心甘情願爲太平軍效力,例如白齊文麾下首席大將史密斯。

譚紹光勇猛,淮軍也沒啥進展,但蘇州與外界的聯系中斷,城內沒有多少物資支撐,故而人心思變。郜永寬等八大將,與程學啓聯絡,希望投降淮軍。

郜永寬對李鴻章不信任,希望戈登作爲擔保人。戈登許諾保護他們的安全,並向程學啓提出要求:“希望能把譚紹光交給自己,我會保證他不與帝國爲難。”

按照最初的協議,郜永寬擬定兩種擒拿譚紹光方案。第一種,譚紹光出城作戰,他們就關閉婁門,讓戈登俘虜他。第二種,把譚紹光推下城池,交給戈登處置。

郜永寬的作戰計劃,因李秀成從無錫來到蘇州,行動失去了可能。譚紹光也知道他們想投降,但郜永寬等八人掌握蘇州城絕大多數兵馬,即便是李秀成也奈何不了他們。

李秀成到來,郜永寬不敢這麽做,只能繼續與淮軍談判。郜永寬告訴戈登,希望你們進攻婁門時,不要攻打我們的部隊,我會以白頭巾作爲標志,但戈登並不同意。

戈登告訴郜永寬,要麽你們直接投降,要麽直接撤退,因爲一旦交戰起來,就很難保證不傷到無辜。如此,郜永寬只能加快投降步伐,與譚紹光的矛盾更加尖銳。

蘇州陷落,譚紹光死後,戈登從兩位效力譚紹光的法國人哪裏得知,譚紹光一直希望與戈登碰面,並有重要的話告知,但他沒機會了。譚紹光想說什麽,不得而知,卻表明譚紹光信得過戈登。

慕王府議事會上,郜永寬等八人搶先動手,殺了譚紹光,首級送給李鴻章。戈登按照協議,不讓“洋槍隊”入城,只是帶著翻譯,來到慕王府上,打算安葬譚紹光,但找不到願意幹活的人。

戈登保護不了譚紹光,卻力保郜永寬等8人的安全。戈登見到郜永寬,問他目前有沒有麻煩的事情需要自己幫忙,郜永寬表示一切順利,不必擔心,戈登便走到郜永寬府上,與他的家人碰面。

此時,程學啓跑進來,說郜永寬不聽約束,出現了不愉快的事情。得知李鴻章殺了八人,戈登怒不可遏,郜永寬的家人也擔心安全,便扣住戈登,但翻譯很急中生智,說戈登活著,你們才安全。

戈登逃過一劫,但淮軍更加過分,居然洗劫蘇州城,郜永寬的王府也是他們“關照”對象。戈登無法阻止,他只能把郜永寬的兒子保護起來,留在身邊,並把事情公布出去,希望懲罰李鴻章。

戈登惱火李鴻章背信棄義,便拿著洋槍去找李鴻章決鬥,李鴻章不敢招架,閉門不出。此時,“洋槍隊”已經很久沒有發軍饷,群情激動,准備殺向淮軍大營,戰鬥一觸即發。

李鴻章無奈,只好請赫德出馬,從私人錢庫那裏給“洋槍隊”七萬兩銀子,其中一萬兩給戈登。但是,戈登依然不滿,“洋槍隊”也希望多發幾個月的銀子,赫德繼續出面協調,說是攻占昆山後,從厘金處拿出款項,這才擺平了事情。

蘇州之戰,譚紹光、戈登是勁敵,也是朋友,各爲其主,談不上對錯。但是,李鴻章背信棄義,與兩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人格之高低立判。

1864年,戈登遣散“洋槍隊”,他拒絕清朝授予的提督與爵位,只拿著一件黃馬褂。臨走時,戈登告訴李鴻章:“中國人吃苦耐勞,如果訓練好,一定能由弱變強。”

1885年,戈登前往非洲作戰,在喀土穆被馬赫迪起義軍打死,清朝賞賜給戈登的黃馬褂也成爲戰利品。戈登死後,清朝還給他修建紀念堂,如今天津還有戈登堂。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