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董卓剛入京,就可以號令百官,甚至能夠廢立皇帝呢?

文诩曆史 2024-04-15 10:17:38

東漢末年,作爲京都的洛陽發生了一起影響未來局勢的事件,那就是十常侍之亂。在這場混亂後,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同歸于盡,來自西涼的軍閥董卓乘勢而起,把持朝政,徹底拉開了這一場亂世的序幕。

那麽不禁有個問題,當時作爲外臣的董卓,在洛陽並沒有多少根基,爲何就能快速掌握朝政,號令百官,甚至廢立皇帝呢?他是如何獲得如此大的權力的?

要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當時的背景。

東漢末年,漢靈帝在位之時,宦官擁有很大的權力,其中以十常侍之中的張讓和趙忠的地位最高,宦官蹇碩更是深得漢靈帝信任,用來作爲削弱何進兵權的一個人物。

因爲宦官爲禍多年,士大夫以及朝臣都對他們恨之入骨,因此想要借助外戚何進的力量鏟除對方。不過因爲漢靈帝的存在,雙方之間的矛盾並沒有爆發。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宦官與外戚之間的矛盾也就此爆發了。首先是蹇碩曾想扶持陳留王劉協繼位,因此必須鏟除何進。但是因爲何進眼線衆多,蹇碩的謀劃不僅失敗,而且自己也身首異處。

其余的宦官爲了保全自身,紛紛投靠何太後。因爲有了何太後的庇護,何進雖然也想鏟除宦官,但是不得不顧慮對方的感受。

袁紹就在這個時候出了個計謀,建議何進召外兵入京,逼迫何太後,達成鏟除宦官的目的。董卓就是這個時候,名正言順地率領大軍來到京都附近。

當他率軍來到河東的時候,就不斷打探洛陽的消息,因爲董卓想要獲取更大的好處。沒成想,何進被十常侍所殺,洛陽中爆發一場大亂,少帝和陳留王也被張讓等人挾持出了洛陽。董卓很清楚,自己的機會到了。

最後,董卓率領大軍趕到洛陽,成功接到少帝以及陳留王,並順勢進入洛陽。

原本以爲沒了十常侍,大漢可以中興,不成想又來了一頭吃人的猛獸。董卓進入洛陽後,迅速掌控朝堂,鏟除異己,成爲當時漢王朝實際的決策者。

那麽董卓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計謀。

其實,董卓最初進入洛陽的時候率領的軍隊並不多,僅僅不過3000人,但是因爲夜色,洛陽中的人也不清楚董卓的底細。後來,董卓采用計謀,讓人以爲他的軍隊源源不斷進入洛陽,讓城中的衆人根本不敢動。等到真的弄清真相的時候,西涼軍已經來到,洛陽就真正落入董卓的手中。

其二,就是軍隊。

軍隊就是董卓的立身之本。本來西涼軍作爲邊軍,戰鬥力就要強于洛陽的軍隊,後來董卓又吞並了羽林軍和並州軍,手握數十萬的軍隊,洛陽城中哪個人都和他叫板?

其三,時機太好。

董卓進京一方面是名正言順,另一方面又讓洛陽的官員措手不及。

董卓率軍前來是得到何進的號召的,因此是名正言順,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想要董卓離開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何進還活著,也許可以命令董卓離開,但是何進死于十常侍之亂中,根本沒有人能號令董卓。

另外,這一晚的混亂實在是讓洛陽的官員始料未及。短短一晚,大將軍何進喪命,十常侍也全部死亡,等他們得到消息的時候,就是董卓帶著軍隊保護少帝和陳留王回宮。他們根本來不及布局,就必須面對董卓。

總而言之,董卓能夠掌控當時的朝廷,實在是時機掌握的太好。當時的洛陽正處在一片混亂當中,根本沒人想到董卓會趁這個時候入京掌控一切。那個時候的董卓所做的決策和展現出來的果斷,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代枭雄。

1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