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武士成《刺客信條》主角,日本玩家急了

遊研社 2024-05-18 02:05:35

發現日本有黑人武士,育碧好像比織田信長還激動

在育碧正式公布《刺客信條》系列新作《刺客信條:影》一天之後,本作的全球首秀宣傳片在油管上收獲了36萬個踩,遠超視頻的點贊數,成爲育碧近期風評最差的一支視頻。

作爲對比,當育碧在2022年宣布《刺客信條》系列將回歸本源時,《刺客信條:幻景》在玩家們的期待中被寄予厚望,彼時的首秀宣傳片僅有不到1萬個踩。

相信關注《刺客信條》新作的玩家應該也都聽說了,《刺客信條:影》的故事背景設定爲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男主角也選用了日本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黑人武士“彌助”。

三年前我們寫過一篇介紹彌助生平的文章,簡單來說,彌助是一位史料記載並不詳備的黑人武士,大家只知道他曾在織田信長的麾下建功立業,而在織田信長死後,關于彌助的記載徹底銷聲匿迹,彌助本人的行蹤也變得杳無音訊。

盡管彌助的武士生涯足夠傳奇,曆史的恰當留白也爲現代人的文娛創作提供了絕佳的素材,但要說備受矚目的彌助與近年來大行其道的“政治正確”毫無關系,那絕對是在自己騙自己——隨便翻翻《刺客信條:影》的相關討論,你會發現大部分玩家反感的也正是所謂的政治正確。

既然彌助無法滿足玩家們的期待,那麽育碧當初爲何要選用這位黑人武士擔任主角?站在舞台中央的日本玩家,又是如何看待彌助這位角色的?

1

關于彌助是否值得被當作《刺客信條:影》的主角,日本玩家們的意見也是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趨勢,或者換個詞來說,叫做“褒貶不一”——貶的部分顯然占比更大一些。

看看育碧日本官方賬號發布的遊戲宣傳片,你就會發現贊踩比已經逼近1:10,玩家們點踩的力度比原版英語宣傳片要大得多,看上去日本玩家相當不待見彌助這位黑人主角。

這個視頻下面也有很多非日本玩家的評論,有點像是海外玩家開辟了新的戰場

最近這幾年的日本互聯網有個叫做ポリコレ的說法,這個詞是political correctness的縮寫,換到中文互聯網的語境裏就是大家常見的zzzq(政治正確)。《刺客信條:影》放出預告片當天,ポリコレ一詞短暫地出現在了日推的熱搜榜上,不過很快便被當天更爲炸裂的《咒術回戰》新情報擠了下去。

在反感政治正確這件事上,日本玩家跟中國或者說全球範圍內的玩家都沒什麽區別,論據還是那套論據,話術也還是那套話術,畢竟大家經常發的那些梗圖裏,好看的角色往往都是從日本遊戲裏挑出來的。

不管是言論相對比較緩和的推特油管,還是口無遮攔的匿名論壇,《刺客信條:影》在日本玩家群體中的風評都好不到哪去。在罵得比較狠的5ch論壇,“唱衰”是主流看法,“嘲諷”是實際行動,啥都要陰陽怪氣兩句的5ch老哥,這兩天已經把育碧公司從裏到外問候了個遍。

開始清算

當然,也存在一部分對此不以爲意的日本玩家,他們只是覺得彌助作爲真實存在過的曆史人物,出現在日本背景的遊戲裏合情合理。這倒不難理解,日本向來有著主張“表現自由”的傳統,他們對待文娛作品的態度本就相當隨意,既然不列顛君王可以是美少女,那日本武士爲什麽不能是黑叔叔?

隨著事態發展,部分日本玩家突然注意到了一個盲點——《刺客信條》在日本其實算不上什麽熱門遊戲,怎麽冒出來這麽多人討論?

“你們一個個都罵得這麽起勁,遊戲真出了你們會買嗎?日本人本來也不喜歡玩《刺客信條》,爲什麽要罵得這麽狠呢?”

這事兒可能育碧也想不明白。

2

2020年,《刺客信條:英靈殿》發售,育碧在後來的財報中表示,本作的首周銷量超過了《刺客信條》系列的其他任何作品,創下了這個IP的銷售記錄。遊戲發售一年之後,育碧宣布《刺客信條:英靈殿》已經成爲育碧曆史上收益第2高的遊戲,商業成績斐然。

而根據日媒Fami通公布的遊戲銷量周榜來看,《刺客信條:英靈殿》在日本的PS4首周實體銷量爲45055份,算上PS5版或許能有5萬,再算上數字版也許能沖擊一下10萬,反正不管怎麽算,本作在日本的銷量數據都不是很好看。

《刺客信條》——或者說廣義上的歐美3A遊戲,對日本玩家的吸引力天然不足。2021年年底的時候日本NHK電視台搞了個遊戲總選舉,找來了超過5萬名日本國民爲喜歡的遊戲投票,結果前100的榜單裏,只有區區6款外國遊戲,其中符合3A定義的,恐怕只有《對馬島之魂》和《Apex英雄》。

《對馬島之魂》是個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它的潛行暗殺玩法和背景選材都像極了如今的《刺客信條:影》,如果《刺客信條:影》能夠複制《對馬島之魂》的劇本,興許也能在日本賣出個好成績。

但話又說回來,《對馬島之魂》在2022年7月時銷量已達973萬,是妥妥的千萬級大作,日本本土銷量則在2023年5月剛剛越過百萬門檻,照這麽看,日本玩家撐死也就貢獻了十分之一的銷量。

可別小看了這十分之一,《對馬島之魂》的百萬銷量其實已經屬于“西洋遊戲”(洋ゲー)在日本的天花板,隨便翻翻最近幾年Fami通公布的日本遊戲銷量周榜,你很難找到賣得比《對馬島之魂》更好的歐美大作。

做日本題材從來都不是爲了收割日本玩家的錢包。與其說《刺客信條:影》將背景故事設定在日本是爲了討好日本玩家,倒不如說育碧是在討好除日本以外的其他玩家——在《刺客信條:影》公布之前,衆多歐美玩家都對一款鵝“日本背景刺客信條”翹首以盼。

《刺客信條:奧德賽》宣傳廣告,男主角阿利克西歐斯回答網友問題:告訴我們日本版《刺客信條》什麽時候會來?

不止是玩家,部分開發人員也是如此。5月16日,日媒Fami通就曾放出了《刺客信條:影》的獨家采訪,遊戲創意總監JONATHAN DUMONT解釋了他們爲何選用彌助作爲主角:

“從一開始我就覺得,通過講述與葡萄牙人到來有關的故事,是诠釋日本危機的絕佳方式。團隊很喜歡彌助這名角色,大家認爲通過他的視角探索日本會很有意思。

如果故事從身處日本社會的武士開始展開的話,他的身上必然會擁有一些我們不一定知道的概念,他也會成長爲一位有趣且能勾起玩家好奇心的角色。”

順帶一提,Fami通的這段采訪原本有一句“我們的武士”,後被Fami通刪除,不知道是翻譯問題,還是爲了避嫌

爲歐美人提供觀察日本文化視角的文藝作品這些年倒也不少,前些日子在美國大火的電視劇《幕府將軍》就是一部日美合拍的時代劇,俗稱“日版權力的遊戲”。歐美人看完之後老喜歡了,iMDb評分都沖到8.8分了,第二季最近也宣布續訂了,看上去像是一起成功的文化輸出案例。

但一定程度上來說, 也正是這部影片給《刺客信條:影》在日本玩家間的反響埋了雷。

3

《幕府將軍》開播期間,一句神秘的日本諺語傳到了日本網友的耳朵裏:勇敢的武士需要黑人的血(勇敢な侍には黒人の血が必要だ)。

很顯然,這是一句徹頭徹尾的胡話,日本曆史裏從來沒有這樣的諺語。這句諺語到底出自哪咱也不好說,至少大家最初聽到這句話,是因爲有媒體抱怨“《幕府將軍》裏怎麽沒有黑人啊”。

這時候,不少日本網友才注意到,原來真的有很多歐美人以爲戰國時代存在大量黑人武士,甚至連土生土長的日本武官坂上田村麻呂,也被部分黑人學者當成是黑人了。

反對者們不由地抗議:“這個學說明明沒有任何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卻不知爲何被黑人學者用來證明古代日本存在黑人。”

盡管《刺客信條:影》選用的是真實存在的黑人武士彌助,可誰又敢保證類似的胡言亂語不會在遊戲發售之後被重新提及?

很多玩家可能並不知道,在《刺客信條:影》正式公布之後,彌助的英文維基百科頁面吵得那叫一個熱鬧。

先是一位日本曆史學者主張“彌助並非日本傳統意義上的‘武士’,而是‘武將’”,大夥由此展開混沌而又高強度的爭吵,事到如今已經到了教人看不懂他們到底在爭什麽的地步。反正這兩天關于彌助身世的探討,比之前幾十年都要熱鬧。

日本學者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kosho(武將?),大家紛紛表示沒聽過啊你真的是曆史學者嗎還有你的日語怎麽這麽奇怪

部分日本網友顯然從這一系列事件中感受了一種自己國家文化被挪用、乃至曆史被篡改的危機感,因此如臨大敵。

2015年,育碧曾爲iOS設備開發了一部名爲《刺客信條:記憶》的角色扮演卡牌遊戲,遊戲中玩家將探索多個曆史時期和化身爲多名不同的刺客,其中包括首次出現的日本刺客,山內鷹。

山內鷹是一名日本戰國時代的刺客,他隸屬于刺客兄弟會,與德川家康的家臣服部半藏共事。在遊戲中,服部半藏和山內鷹開啓無雙模式,接連刺殺了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日本大名。

顯然,曾經的育碧是有能力做出更符合大家預期的日本刺客。

大環境在變,很多東西都在變。當《刺客信條》系列脫離歐洲視角,開始聚焦東亞,玩家們想要的肯定是原汁原味的東方文化,而育碧破天荒地打破系列傳統,選用非當地主角,也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刺客信條》系列的主角一直都是背景故事裏的當地人

《刺客信條》系列一向以魔改曆史見長,《刺客信條:枭雄》中的開膛手傑克在育碧編劇筆下都能成爲兄弟會的一員,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彌助出現在刺客信條裏倒也不算奇怪。

不過換句話說,彌助近些年來超高的出場率也像是在找補,像是在刻意迎合遊戲之外某種的因素。

說到底,彌助到底是誰,對玩家來說其實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一直都是意識形態的對立,以及話語權的爭奪,這大概也是末法之世的一個側面吧。

日本人,你要自信!

此時此刻,似乎也只有中國玩家還在意《刺客信條:影》作爲雙主角作品的另一名女主角——因爲她看起來真的很像鄭伊健。

0 阅读:539
评论列表
  • 2024-05-22 13:14

    既然是“刺客”信條,那至少不能太顯眼吧?在腳盆國,無論身高,還是膚色,還是體味,黑人都太出跳了吧?

遊研社

簡介:爲你打開遊戲新視野,帶你一同領略遊戲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