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到骨子裏的家長,通常有兩種極端表現,一眼就能看出家境如何

陪寶寶寫日記 2024-05-18 16:10:33

我的一位朋友在孩子學校門口開了一個文具店,通常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就是文具店生意最好的時候,朋友跟我說,每天都有家長帶孩子到店裏買文具,但他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家庭家境如何、有錢沒錢。

他告訴我說,條件不好的家庭,父母通常有兩種極端表現,一種是哭窮,一種是炫耀。

就拿孩子買支鋼筆這件事來說,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家長要麽跟孩子說“這支筆這麽貴,你可要好好用,保管好,爸媽賺錢不容易,一個月的錢夠你買幾支筆?”

這種家長一看就是窮到骨子裏的人,哪怕現在也許家庭條件還不錯,但那種深入骨髓的貧窮感讓她終身都擺脫不了。

還有一種家長,特別喜歡炫耀,還拿買鋼筆這件事來說,不就十幾塊錢的事嗎?非要說一堆什麽“我給孩子買過很多很貴的筆都不用,臨時買支便宜的用用”,很多人以爲這類人家境不錯,實際上這種人也是窮到骨子裏,越窮越喜歡炫耀,總想讓周圍人都知道她過得好。

而這兩類極端家長,最容易養出自卑孩子。

孩子懂事的背後是內心的貧瘠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家長總是哭窮會對孩子有什麽影響?

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最大的問題是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偏激。

我從小就是聽著父母的“哭窮”長大的。

媽媽總是苦口婆心得對我說:

“爸爸媽媽養你不容易,全靠做點苦力活支撐著這個家,你得懂事點。”

“你讀書的錢,全靠我低聲下氣跟人求情才借來的,你要爭氣,不要讓我失望。”

因爲深知家裏貧窮,我不僅從不向父母要錢買零食,更是會想盡辦法再節儉一點。

小時候,我可以就著二分之一的煎蛋,吃完整整一大碗白米飯,就爲了能幫家裏省一點。

初中時,老師看我成績好,想免費給我“開小竈”,但我因爲晚飯得在外面吃,舍不得那幾塊錢給拒絕了。

高中時,學校要求住校,爲了盡可能節省飯錢,每次我只敢打一個菜。

如今,我也憑自己的努力,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卻始終改變不了心裏的貧瘠感:

覺得自己不配上千的衣服,總是去批發市場買幾十的衣服;

偶爾和老公出去搓一頓,結束後總免不了會産生愧疚和焦慮的情緒,好像花了這筆錢,家庭的風險抵禦能力就會大大下降;

買東西總喜歡看價格,價格稍微高一點,哪怕自己再喜歡,也舍不得買。

清華教授彭凱平層在訪談裏說過:

“如果告訴孩子家裏‘缺’,我們沒有別人好,其實是一種貧窮感的灌輸。它會讓孩子産生心理上的匮乏感。”

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窮,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可能窮盡一生都無法療愈。

不哭窮的父母都是這樣給孩子樹立金錢觀

書籍《正面管教》中曾說:

“好的教育不是哭窮,也不是裝窮,而是通過適當的教育,讓孩子明白勞動的意義和自我成就的價值。”

想要讓孩子懂事,花錢不大手大腳,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厲害的父母,都做到了以下這三點。

1.坦誠回應孩子的需求,還他們真實生活

同事曾跟我分享過自己的一個經曆。有一天帶兒子逛商場時,他看上了一個價值2000元的恐龍模型,想要買,同事考慮到價格太貴,沒答應買。

但兒子不肯,直接在商場裏打滾,大哭大鬧起來。

同事見狀,一把將兒子抱起,耐心得跟他說:“媽媽知道你想要那個恐龍模型,你可以先不哭嗎?媽媽帶你去個地方,去過後如果你還是想買,我們再一起商量這事。”

之後,同事帶他來到了商場外面擺攤販的地方,指著正冒著大太陽辛苦工作的攤主們,說道:

“你知道嘛,現在頂著大太陽,汗流浃背的叔叔阿姨們,他們起早摸黑辛苦一天,只能掙到200塊。而2000塊,他們需要堅持做滿10天才能掙到。

而對于我們家來說,2000塊是我們一個月生活費的五分之一,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買了恐龍模型,那我們這個月在其他地方就得省著花。例如你每天的早餐就沒法去早餐店吃,每周的出遊計劃就得取消,所以不能就這樣隨隨便便花掉。

如果你真得想要,可以通過自己攢零花錢的方式來獲得。”

聽完同事的話,兒子表示不想要模型了。從那之後,兒子不再亂要玩具,對于價格比較高的玩具,會主動攢零花錢再買。

當孩子提需求時,我們應該認真且坦誠得回應他的需求,而不是簡單粗暴得用賣慘來處理。

如果是合理且在能力範圍之內的,父母應該盡量滿足他;不合理的,父母應該帶孩子認清生活的真相,讓他明白,賺錢不易,應該把錢用在刀刃上;

超出能力範圍的,父母應該如實告知家裏情況,讓他明白,雖然暫時條件有限,但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擁有自己想要的。

2.不道德綁架孩子,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

很多父母總用犧牲感去培養孩子,希望以此能讓孩子懂事孝順。

愛哭窮的他們常挂在嘴邊的話,就是:

“我每天這麽辛苦賺錢,都是爲了你。你一定要好好讀書,才對得起我們。”

但這實際上是一種道德綁架,使得孩子迫于無奈而不得不服從自己。

心理學家李雪曾說:

“若父母對孩子抱怨‘我爲你付出了一輩子’,言下之意就是‘我一輩子都沒有愛過你’。”

作爲父母,應該停止向孩子訴苦,不用愛之名的“哭窮”來控制孩子;應該不過度犧牲,不必凡事都以孩子的需求爲優先。

曾有一個短短幾秒的視頻,火爆全網,獲得十萬點贊。

視頻裏,孩子問媽媽:

“工作那麽辛苦,是因爲我嗎?”

媽媽回答:

“寶貝,這跟你沒關系。工作辛苦是因爲工作是辛苦的,不論誰做都覺得辛苦。就像檸檬是酸的,誰咬一口都會覺得酸。”

不由讓人動容。

想要孩子懂事孝順,就要用愛去教育他,而不是用付出當籌碼去交易。

3.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觀

當孩子豎立了正確的財富觀,即便是窮苦家庭,也能培養出心裏富裕的孩子,相反,如果孩子的財富觀不正確,那麽再有錢的家庭,也遲早被孩子敗光。

針對這塊,推薦一套非常好的財商啓蒙書:《寫給孩子的財商啓蒙書》。

這是一套專門爲6-12歲孩子打造的財商啓蒙書籍,整套書一共5本,涵蓋了金錢的發展史、理財的思路和簡單方式、賺錢的准備和過程、花錢的基本准則、以及借錢的前提條件和還錢的智慧等內容,全方位培養孩子的財富規劃和管理能力。

這套書將高深的理財思維用簡單易懂的故事講述出來,讓孩子在閱讀財富大亨故事的過程中認識金錢、學會規劃金錢、養成更理性的消費習慣和理財習慣。

這套書把專業的經典金融理論知識通俗易懂地講述給孩子,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發展常識,啓發孩子的理財思維,激活孩子的經濟頭腦。

當孩子有了正確的財商,才能體會到真正賺錢的不易,懂得金錢的正確價值,明白人不能做金錢的奴隸,而是要做金錢的主人,更讓孩子明白,金錢雖然很珍貴,但很多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比如自我價值,再比如親情和友情等。

這套《寫給孩子的財商啓蒙書》得到過很多來自經濟學界、金融界專家的關注和認可,非常適合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閱讀,家裏12歲以下的孩子,強烈建議備一套,鏈接放在這裏,點擊即可購買。

聽過這樣一句話:

“窮養富養,從來不是培養孩子的標准,愛和陪伴才是。”

深以爲然。

願所有的父母都能正確看待貧富,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用愛一路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 阅读:822

陪寶寶寫日記

簡介: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多平台育兒原創,專注育兒知識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