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用戶突破9億,新的機會在哪裏

電商報 2024-03-26 10:37:56

CNNIC:全國網購用戶規模達9.15億人

電商行業的增長仍未到達天花板。

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較2022年12月新增網民248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

圖源:CNNIC公衆號

得益于出行和旅遊市場的複蘇,在線旅行預訂、網約車成爲用戶規模增長最多的互聯網應用,同比分別增長8629萬人和9057萬人至5.09億人和5.28億人;占網民整體的比例分別爲46.6%和48.3%,同比分別增長7.0%和7.4%。

電商行業用戶規模雖然增幅略遜一籌,但也依然保持穩定增長。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9.15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6967萬人,增速達到8.2%,占到了網民整體的83.8%。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電商首席專家李鳴濤,在解讀《報告》時表示,作爲數字經濟的重要業態,網購消費持續發揮穩增長、促消費作用。

商務部今年2月發布的信息顯示,2023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5.4萬億元,連續11年穩居全球第一。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8.4%,增速比上年加快2.2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7.6%,占比較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從業者。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此前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發展報告》顯示,當前我國電子商務從業人數已超7000萬人,提前完成了《“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中設定的2025年任務指標。

由此可見,雖然面臨著互聯網紅利消退,但電商行業仍處于蓬勃發展的上升期。尤其是在過去的一年中,電商市場的發展呈現出了很多新的特點,有望爲行業的未來貢獻新的增量。

電商市場發展呈現三大新特點

近年來,“存量市場”被屢屢提及。隨著國內網民規模已經接近總人口的80%,電商平台想要獲取真正意義上的“新客”已經越來越難,似乎只能和其它平台爭奪用戶。

但專家在解讀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時表示,2023年電子商務市場呈現出了三個新的發展特點,這些或許也是電商行業新的機會所在。

一是業態增長取得新突破,這主要體現在“跨境電商”和“農村電商”兩個方面。

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增長15.6%,比全國進出口增長速度高出15.4個百分點,跨境電商正在成爲外貿的重要新動能。

具體到平台來看,去年以速賣通、Temu、TikTok、Shein爲代表的跨境電商“出海四小龍”表現亮眼。

比如阿裏最新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阿裏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營收同比增長44%至285.16億元,整體訂單量同比增長24%。其中,僅速賣通訂單就增長了超60%,連續6個季度超出市場預期;

速賣通訂單增長顯著 圖源:阿裏巴巴公衆號

拼多多幾天前發布的財報則顯示,其2023年全年營收達2476.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0%。第四季度營收就達到了888.81億元,同比增長123%。

其中,包含了Temu營收的“交易服務業務”營收402億元,同比增長357%。據海豚投研測算,Temu第四季度的收入應該從2022年同期的基本爲零拉到了260億元上下,環比也實現了40%左右的增長。

與此同時,農産品直播等農村電商也在去年高速發展,全年農村和農産品網絡零售額分別達2.49萬億元和0.59萬億元,增速均高于網上零售額總體水平。

抖音發布的《2023抖音三農生態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電商三農達人數量同比增長105%,農貨商家數量同比增長83%,一共助銷農特産47.3億單;

快手電商則剛剛聯合快手三農宣布正式啓動“興農計劃”,今年將投入近百億流量及億元現金資源,持續扶持優質農産品商家。具體計劃包括與10個重點果蔬産業帶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爲超10000個新農人提供培訓支持,助力産地農産品銷售超100億元等。

二是平台企業拓展新領域,主要體現在“工業品電商”這個新的藍海市場。

專家認爲,工業品采購線上市場正在快速增長,帶動了上遊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數據顯示,淘寶天貓工業品市場年交易額超過千億元,京東工業已服務約7000家重點企業和超過260萬家中小企業。

去年3月30日,京東集團還宣布分拆京東工業在香港上市。4月7日,京東工業赴港上市備案獲批。

而就在去年12月,“震坤行”已在紐交所挂牌上市,成爲中國工業品電商赴美上市第一股。招股書顯示,其過去三年營收總額超過20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37.3%。

震坤行紐交所上市 圖源:震坤行

面向企業采購市場的工業品電商,如今正值井噴時期。艾瑞咨詢預測,2020至2025年,中國工業品B2B電商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爲30%,市場規模將從不足5000億增長至1.75萬億。

三是用戶消費出現新亮點,主要體現在國貨“潮品”消費、綠色消費、智能産品消費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的形成。

據《報告》統計,近半年在網上購買過國貨商品的用戶,占到了網絡購物總體用戶的58.3%;在網上購買過綠色産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用戶的比例達29.7%;購買過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産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用戶的比例達21.8%。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美妝媒體“青眼”發布的《2023年中國化妝品年鑒》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美妝市場規模達到7972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線上渠道市場規模4045.9億元,反超線下渠道。而且國貨美妝的年度銷售額同比增長9.96%,市場份額達到50.4%,首次超過了外資品牌。

在這些新的消費增長點背後,電商行業新型消費的潛力正在持續爆發。

短視頻和直播電商仍有增量空間

除了跨境電商、農業電商、工業品電商,以及各類新消費增長點以外,我們看到短視頻和直播電商也貢獻了可觀的增量空間。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包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67億人,占網民整體的97.7%。新入網的2480萬網民中,37.8%的人第一次上網時使用的是網絡視頻應用,較排名第二的即時通信(16.1%)高出21.7個百分點。

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10.67億 圖源:央廣網

去年3月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達到10.12億,首度突破10億大關。

換而言之,如今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應用吸引了近四成的新網民觸網,甚至超過了微信等即時通信應用,更不要說是電商應用了。

而隨著短視頻平台們逐漸將電商作爲核心業務之一,它們也成爲了電商行業獲取新客的重要渠道——在如今的互聯網存量市場,這些“增量”的價值不言而喻。

不過同時也需要注意的是,今年“3·15”晚會曝光了“手機主板變身‘水軍’工具”的亂象。涉事公司聲稱:“20塊手機主板就能集成一個主板機,一台電腦可以投屏上百台手機,可以一IP多機或者一機一IP。”

據悉,這些主板機成爲了網絡水軍利器,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發布多條廣告視頻觸達用戶,還可以用來注冊小號在直播間“薅羊毛”……

由此看來,短視頻用戶規模中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水份。在行業高歌猛進之時,其中摻雜的隱患也同樣不容忽視。

作者 | 李松月

1 阅读:57

電商報

簡介:電商行業信息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