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枭總統諾列加:美國培養的“瘋狗”,最終卻因反美遭遇跨境抓捕

文史磚家 2024-05-03 21:03:12

文|格瓦拉同志

美國一直視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爲自己的“禁脔”,不僅容不得其他大國染指,還嚴禁該區域內出現反美勢力,一經發現,便會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予以鏟除。兩百多年來,該區域內被美國推翻的國家首腦有很多,其中,號稱“毒枭總統”的巴拿馬軍政府首腦曼努埃爾·安東尼奧·諾列加·莫雷納堪稱典型。

諾列加,1934年出生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的一個貧困工人家庭,由于父母毫無責任心,年僅5歲便被遺棄在孤兒院。盡管童年非常不幸,但諾列加並未就此自暴自棄,而是拼命抓住任何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還在上高中時,諾列加便在日記中立下遠大抱負,稱“將來有一日,我要成爲巴拿馬的總統”,緊接著又寫到“當選後,我的第一志願是驅逐美國人”。

諾列加上高中時便立志要做總統

高中畢業後,諾列加如願以償地考入國內最好的大學-巴拿馬大學就讀,在校期間以思想激進著稱,經常爲學生報《教育報》的“更新與死亡”專欄撰稿,抨擊腐朽的政府,並以學生領導人的身份出席全國學生代表大會。在此期間,諾列加對政治産生濃厚的興趣,並日益展現出異于常人的宣傳、鼓動才能,爲他日後在政壇大展拳腳奠定深厚的基礎。

1954年,年僅20歲的諾列加大學畢業後投筆從戎,並以留學生的身份赴秘魯喬裏奧斯軍事學院學習,攻讀軍事工程專業。正是在秘魯期間,諾列加的才華、野心被美國中情局駐利馬(秘魯首都)站的站長看中,被其吸收爲在編的情報員,負責收集中美洲反美組織及其活動的信息。從日後的解密檔案來看,諾列加的表現相當出色,因而深受中情局高層的青睐,爲其日後借助美國上台埋下伏筆。

諾列加早在秘魯留學時便被中情局收編

學成歸國後,諾列加轉入國民警衛隊,並晉升爲上尉。在此期間,諾列加與青年軍官托裏霍斯等人結成摯友,並在軍中秘密從事反對腐朽政府的活動。20世紀60年代初,諾列加曾以巴拿馬軍官身份前往台灣政工幹校“遠朋班”接受訓練,1966年又前往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布雷格堡接受心理戰訓練。學成回國後,諾列加連獲晉升,逐漸攀升到國民警衛隊中高級領導職務。

1968年10月1日,阿裏亞斯第3度就任巴拿馬總統,此君上台伊始便想罷黜掌控國民警衛隊的托裏霍斯,以此建立獨裁統治。然而,托裏霍斯不甘就範,在阿裏亞斯采取行動前“先下手爲強”,和親信諾列加等人發動軍事政變,迫使阿裏亞斯帶著他的政府部長們和本黨議員躲到美國人控制的運河區裏避難。此時,距離阿裏亞斯宣誓就職僅10天而已。

諾列加的親密戰友兼“貴人”托裏霍斯

推翻阿裏亞斯後,托裏霍斯捧出皮尼利亞做臨時總統,並自封爲國民警衛隊總司令,執掌巴拿馬軍政大權。由此,巴拿馬進入長達21年的軍政府統治時期,國民警衛隊總司令扮演著實際上的統治者角色,形同“太上總統”,而曆任總統則無異于傀儡。托裏霍斯執政期間,對親密戰友諾列加委以重任,並提升他爲陸軍中校、國民警衛隊情報局長,使後者在軍中的地位不斷攀升。

1981年7月31日,托裏霍斯在軍事視察時因飛機失事罹難,享年52歲。托裏霍斯死後,巴拿馬出現權力真空,諾列加等最高司令部成員決定輪流執政。然而,1983年8月,在美國政府的暗中支持下,諾列加卻發動軍事政變,迫使任期未滿的國民警衛隊總司令帕雷德斯退休,由自己取而代之。

諾列加通過政變上台,在巴拿馬實行軍事獨裁

諾列加上台後,將國民警衛隊改組爲國防軍,同時控制議會、操縱政府,由此建立起獨裁統治。然而,巴拿馬民衆此時早已厭倦了軍政府的獨裁統治,要求“還政于民”的呼聲日趨高漲,並通過各種方式來對抗諾列加。對此,諾列加打著“清楚腐敗和顛覆活動”的旗號,大肆迫害反對軍政府的民主進步人士,強行取締工會,並對左翼遊擊隊、罷工工人等進行殘酷鎮壓,俨然一條“瘋狗”。

諾列加的上台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而後者在上任之初也頗能“知恩圖報”,爲中情局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由此得到對方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這也是他得以維持獨裁統治、鎮壓民主運動的底氣所在。然而,諾列加跟美國人的“蜜月期”並沒有持續多久,僅僅兩年過後,雙方便因巴拿馬總統巴爾萊塔“被辭職”、諾列加參與大規模販毒、圍攻美國使館等事件反目成仇。

諾列加上台後跟美國反目並大肆鼓動反美活動

巴爾萊塔雖然是諾列加捧出來的傀儡總統,但對軍政府的獨裁統治頗有怨言,並且力主調查一位知名反對派人士被謀殺案件,由此觸怒諾列加,被後者威逼著辭職,由第一副總統德爾瓦列接任。不過,巴爾萊塔雖然只是諾列加的“操線木偶”,但畢竟是通過公開選舉的方式上台,諾列加這樣做,有罔顧民意之嫌,所以激起國內許多政界人士的不滿,使政局日益動蕩。

對于諾列加肆意踐踏民主的做法,美國政府非常不滿,開始削減對巴拿馬的經濟援助,並對諾列加軍政府施壓,要求限制國防軍的政治作用。沒想到,諾列加根本不給美國“主子”面子,反而用巴拿馬運河做文章,斷然拒絕裏根政府提出的延期撤軍、續租運河等要求,聲稱美軍必須按期在1999年底前全部撤走,並將運河主權全部交給巴拿馬政府。

諾列加的強硬姿態,在美國看來無異于背叛

除此之外,美國中情局還發現,諾列加長期跟以麥德林黑幫爲首的哥倫比亞販毒集團勾結,將數量驚人的毒品僞裝成貨物從巴拿馬過境,然後運往美國進行銷售。據保守估計,諾列加每年能從毒品交易中獲利幾千萬美元,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對于諾列加參與販毒的舉動,美國裏根政府相當憤怒,曾通過中情局高層對其進行警告,但諾列加對此置若罔聞。

諾列加肆意踐踏民主、大肆販毒,加之在運河問題上采取強硬姿態,日益引起美國“主子”的不滿。對此,裏根總統在多個場合抨擊諾列加,要求他還政于民,以解決巴拿馬國內的政治僵局。對此,諾列加不僅強硬拒絕,並且還煽動大量支持者在1987年6月30日襲擊美國大使館,造成嚴重的外交事件。在這種情況下,裏根政府決定推翻諾列加,一勞永逸地清楚禍患。

裏根決定鏟除諾列加軍政府

爲了將諾列加拉下馬,美國采取“雙管齊下”的方式。從1986年開始,美國向世界大力宣傳諾列加參加走私販毒、謀殺政敵和大選舞弊等醜行,爲跨國抓捕他制造輿論環境。巴爾萊塔被迫辭職後,在美國的支持下,巴拿馬國內掀起一場大規模的“倒諾運動”。等到1988年時,美國司法部正式以“走私販毒”的罪名起訴諾列加,要求政府派軍強拿其歸案,從而爲美國的軍事行動提供法理基礎。

對于美國咄咄逼人的態勢,諾列加采取強硬對抗的姿態。1989年5月,諾列加悍然推翻大選結果,並將率領支持者進行抗議的當選總統恩達拉打成重傷,由此招致美國經濟制裁、外交誘逼、軍事威脅。對此,諾列加毫不示弱,而是在當年12月自封爲總統,並宣布與美國進入“戰爭狀態”。不久,又發生巴拿馬士兵襲擊美國駐軍事件,造成美軍一死一傷,這一流血事件無疑爲美國入侵巴拿馬提供絕佳的借口。

在巴拿馬作戰的美軍士兵

1989年12月20日,美國總統老布什以保護美國僑民的生命財産安全爲由,簽發代號爲“正義事業”的軍事行動,派出2.4萬名美軍對巴拿馬發動突襲。美軍的進展異常神速,僅用10多個小時便摧毀巴拿馬國防軍主力,並迫使諾列加逃往梵蒂岡使館避難。加上後續“掃尾”階段,美軍在巴拿馬的戰事共持續15天,用陣亡23人、傷324人的微小代價,徹底控制該國。

美軍雖然征服巴拿馬,但諾列加卻躲進外國使館尋求庇護,如何將他抓捕歸案成爲難題。對此,美國一方面向羅馬教廷施加壓力,一方面向諾列加展開心理戰,每天用幾十個高音喇叭在梵蒂岡使館喊話,要求諾列加投降,而一首名爲“無處可逃”的樂曲更是24小時不間斷地直對著諾列加住的小屋滾動播放。1990年1月3日,經過9天的煎熬和教廷使節的勸說,諾列加終于走出使館向美軍投降。

被判刑的諾列加

諾列加投降後,被占領軍押往美國受審。1992年,美國邁阿密聯邦法院做出終裁,判處諾列加入獄40年。雖然被判重刑,但諾列加在美國監獄中僅服刑15年,便于2007年獲釋出獄。然而,僅過了3年,諾列加又因“洗錢”的罪名,被引渡至法國並獲刑7年。諾列加在法國服刑1年後,又被巴拿馬引渡回國,並以軟禁形式在住所服刑。2017年5月29日,諾列加病死在醫院,享年83歲。

參考書目

1.易水寒:《“正義事業行動”-美軍入侵巴拿馬紀實》,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

2.馬平:《世界百年戰爭全景:世紀末局部戰爭大參考》,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年版。

3.張鵬、曹萌:《巴拿馬簡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