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平拜師:終于遂了多年心願,這只是開始,他將接受更多磨練

金娃趣談 2024-03-19 18:35:50

長篇曆史小說《問道無常之我命由我不由天》第四卷:悟道

第一百章 尹志平拜師

前文鏈接:第四卷第九十九章

邱處機看著尹和娃,看他仍然稚嫩的臉上滿是熱切和誠懇,不由想起年少時的自己。那時的他同樣這樣心無旁骛、一心求道,從尋師、拜師一路走來,不知道經曆了多少困苦,心中是何滋味唯有自己知道!

尹和娃的求道之路又何嘗不是充滿曲折?所不同的是,一直以來,阻止和娃拜師的不是別的,正是他父母期待他享有塵世幸福的深切關懷,其中波折雖然不比自己,不過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的確需要具有很大的決心才能堅持下來。

想到這些,邱處機不由微微一笑,說道: “從你很小的時候我就認識你了,我知道你一向聰慧好學,又一心修行,天生道材實在難得。你爲了拜師修行,不知道從家裏跑出來多少次了,如果我再不收你,未免太對不起你的一片苦心!”

“多謝師父!”一聽邱處機如此說,尹和娃不由喜形于色,當即就跪下給邱處機磕頭行禮。

邱處機呵呵一笑,連忙把尹和娃扶起來,收他爲弟子,爲他起名尹志平。

呂道安和宜遲見師叔收了弟子,都爲兩個人高興,宜遲更是憨厚地一笑,說道: “這下可好了,尹兄弟終于能夠拜師了!現在師叔收了弟子,以後說不定有多少人會慕名前來拜師呢!眼見得我們這重陽會是越來越興旺了!”

杜大成站在一旁,看著一向和自己親近的和娃拜于師叔門下,心中雖然也爲和娃高興,可是不知道爲什麽,卻有些怅然若失,雖然眉目之間滿是羨慕,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始終不能下定決心在這寂靜的山中修行,更受不得重陽會中的清靜自苦。

“這一番沉寂,不知道世間又有多少人能夠受得!”羨慕之余,杜大成擡頭看向門外蒼涼的青山碧空,雖然胸中頓時無比開闊遼遠,不過心裏卻也因此空蕩蕩的,實在遠非他所期待的熱烈氛圍。

對于他而言,山外的大千世界、軍營中的刀光劍影、熱熱鬧鬧的人情往來才更具有無窮吸引力。

尹志平拜邱處機爲師,得償多年心願,心裏自然是樂開了花,不過此時他卻明顯收斂了少年心性,尤其是換上呂道安給他拿來的那身藍色道袍,對著師父、師兄又深深施禮拜謝之後,言談舉止突然就更顯沉穩。

杜大成原本還想再戲谑幾句,不過看尹志平的神態,卻也不由莊重起來,想了想還是憋出一句: “尹賢弟,你雖然入了道門,不過咱們兩個到底兄弟一場,今年秋天我的喜酒你是一定要去喝的!”

說完這話,杜大成又將懇切的目光看向邱處機,帶了些央求的口氣說道: “師叔,這麽多年以來,我一直把重陽會當作自己的家一般,把師父、師叔都看作自己的親人,我想我這輩子大約也就只娶這一個媳婦,所以到時候請師叔一定賞光,一定要到鳳翔來,我一定要好好敬師叔幾杯!”

聽杜大成說得誠懇,邱處機只好點頭答應。

呂道安、宜遲和尹志平聽杜大成前面幾句話還很感動,可是及至聽到他說什麽這輩子只娶一個媳婦,尹志平不由嘻嘻一笑,吐了吐舌頭,卻沒有說話。

呂道安一向持重,話原本不多,所以也只是一笑,沒有說話。

宜遲一向直爽,對杜大成也是想什麽就說什麽,此時就不由大笑著說道: “哈哈,杜師弟,你這話未免說得太早了!看你杜大將軍福大命大的樣子,將來三妻四妾說不定也是有的!”

一番話說的幾個人都笑起來,杜大成到底還年少,臉上紅了一紅,一時卻反駁不出什麽來。

說笑歸說笑,不過邱處機秋天去參加杜大成婚宴的事情卻就此說定了。呂道安和宜遲都收到邀請,兩個人只說到時要看重陽會的事務,因爲邱師叔遠行,重陽會還是要留下主事之人。

邱處機收尹志平爲徒之後,果然陸續又有人聞名前來拜邱處機爲師。

一時,邱處機門下人才濟濟,重陽會顯得十分興旺。

邱處機收了弟子之後,他當然十分欣慰,尤其是想到師父當年要弘揚全真道派的心願,此時重陽會在龍門山一帶頗具影響、道風深入人心,眼見全真一派後繼有人,自然是無量之喜。

但是隨著新人增多,一段時間教導下來,邱處機冷眼看去,那些門外弟子自不必多說,就算是自己新收的弟子中,也是各色人等良莠不齊,形形色色有礙修行的問題層出不窮。

更讓邱處機難以理解的是,居然有幾個新進弟子頗以是自己門下弟子而自居,在和呂道安、宜遲這些師兄言談之時,竟然不將這些師兄放在眼裏,口口聲聲自己才是邱處機的正宗親傳弟子,好像因此就比其他人本領更高強、身份更威赫似的。

呂道安和宜遲都是誠笃憨厚之人,他們和師叔相處日久,知道師叔待自己這些馬钰的弟子和自己的弟子並沒有什麽不同,不過碰到這些剛入門的愣頭青,耳朵裏聽滿了這些不知好歹的話,礙于師叔的面子又不好發作,心裏免不了覺得委屈。

邱處機原本于這些世故人情並不大在意,不過門中弟子極多,免不了就有人替呂道安和宜遲打抱不平,慢慢的邱處機耳朵裏也聽滿了這些聲音。

對這些問題細加思量後,邱處機意識到,這些看似是爲人處世的“小問題”,其實卻是修行路上的一大障礙。

這些新弟子雖然都有向道之心,更不惜舍身出家,無奈出身不同、根基不同,在修行進業上悟性更是參差不齊,心性大有迥異。

“修行原本重在修心。”邱處機思忖, “修心聽起來極爲淺顯,極爲簡易,似乎極易行,極易得,殊不知這正是修行中最難的一節!就我自身而論,單這修心一節不知道耗費了多少功夫!現在我既然身爲人師,擔負引導他們入門修行的責任,萬萬不能少了對他們這方面的磨練!”

想到此,邱處機不由想起當初在昆侖山遇到師父時的情景。聽師兄講,師父當時正是因爲看到幾位弟子雖然身處塵外,心卻未定,故此才決定帶他們去深山清修。在赴昆侖山的路上,師父更是不惜讓幾位弟子放下面子,沿途乞討化緣。

“師父他老人家教導我們師兄弟幾個何其高明!這入山修行的本意也在于修煉平等心。師父曾經說過‘修心原是至要’,這自然是他多年修行有得,現在我怎麽卻把這個忘了!”想到此,邱處機就有了帶領弟子出山的想法,于是讓人把新弟子一並召集前來。

此時,除了尹志平之外,邱處機還收了宋道安、張志素、夏志誠幾個入門弟子。

宋道安比尹志平大幾歲,他原本在當地務農,平時閑暇常來重陽會聽經受課。宋道安雖然出身貧寒,沒有讀書識字,但是聽經不久即心有所悟,最後決定出家修行,拜了邱處機爲師。

宋道安入門後,對邱處機執弟子之禮十分恭敬,平時與師兄弟相處友善,倒不像那些年輕師弟偶有出言不遜之舉。

邱處機安排宋道安一起出山,主要是出于磨砺他性情,增強道心悟性的考慮。

張志素是個讀書人,自幼遍讀群書,才學極高,無奈身體單薄,自十幾歲時起就常常是藥罐子不離左右,慢慢的自己也就淡了科舉仕進之心。年少聰穎,又體弱多病,張志素自然對人生有著不同于一般人的領悟。

那次,張志素與朋友一起來重陽會,正趕上中秋節,前來聽經的會衆極多,其中不乏抱著逛廟會看熱鬧心態的會衆,擠得重陽會幾個庵堂密不透風。

那時,邱處機和呂道安一則顧念人數衆多,大家的人身安全問題,另外還要考慮道衆聽經受益情況,所以不免比別人更多了些憂急。

當時邱處機正在院中站立,看著張志素這一群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一路走來,在路上說笑聲不斷,仿佛一下子就把山外吵鬧不堪的市集原樣搬到了重陽會來,不由皺緊眉頭,雙手一指,對著這群人大罵起來。

(未完待續,歡迎期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