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芮城發現仰韶和龍山時期遺存

太原日報 2024-05-21 08:21:26

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芮城太安遺址的發掘資料,共清理龍山時期灰坑3座。出土陶器以灰陶爲主,並發現少量灰褐、紅褐陶。經調查,遺址現存面積約20萬平方米,包含仰韶、龍山時期遺存。

太安遺址位于運城市芮城縣古魏鎮太安村東北部,1959年—1963年晉南考古調查中首次發現該遺址。遺址區地形北高南低,北部爲陡峭斷崖,向南呈緩坡狀。南距黃河約3.5千米,東北距坡頭遺址約20千米,西南距南禮教遺址約6千米,隔黃河東南與河南三裏橋遺址相距約50千米。

2020年3月,爲配合黃河板塊旅遊公路芮城縣彩霞村至新村段項目建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公路經過的太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清理出的3座灰坑分布零散,形制均爲圓形袋狀,應是儲藏用的窖穴。出土的陶器器類豐富,有單把鬲、雙鋬鬲、斂口斝、甗、折腹盆、敞口盆、卷沿盆、高領折肩罐、侈口罐等。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鑿、石刻刀等。骨器僅發現骨鏟1件。

其中H2形制規整,體量較大,殘存容積約15立方米,複原容積約20立方米,坑底分布有炭粒、炭化植物根莖及少量黍、粟炭化植物種子。

此外,考古隊員還在發掘區周邊發現龍山時期白灰面房址5處、灰坑6處、陶片點20余處。從調查的情況看,龍山時代遺址現存面積約17萬平方米,仰韶時期遺址面積殘存約5萬平方米。調查采集遺物有陶器、石器,分仰韶和龍山兩個時期。

根據出土陶器的特征,可將太安遺址大致分爲兩期,H2、H3爲早期,H1爲晚期。該考古項目負責人薛新明分析說,太安遺址早期遺存代表了三裏橋文化偏早階段遺存的特征。其與河南三裏橋、芮城南禮教、夏縣東下馮遺址龍山時期陶器無論是器類組合還是器形方面都較相似,應屬三裏橋文化遺存。經過對出土碳化種子的14C年代測定,H1年代爲公元前2144年至公元前1960年,H2年代爲公元前2468年至公元前2287年。記者王荔 山西日報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