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基層|漫灌改滴灌一起算算節水賬

河北新聞網 2024-05-21 08:40:32

5月16日拍攝的辛集市馬蘭農場采用地下深埋水肥一體化精准滴灌技術的小麥試驗田。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攝

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

一個人,一部手機,小麥灌溉就能搞定。這是怎麽辦到的?原來是地裏隱藏的“黑科技”——地下深埋水肥一體化精准滴灌技術(以下簡稱“深埋滴灌技術”)。

5月16日,記者走進辛集市馬蘭農場,這裏的小麥已經進入了灌漿期,長勢喜人。

“‘雲’裏灌,線上管,智慧灌溉已成爲新趨勢。”辛集市馬蘭農場土地管理負責人李建鋒打開手機向記者演示,“你看,通過這個手機App發出指令,一鍵啓動,田裏的小麥就能得到精准灌溉。”

李建鋒說,以前大水漫灌,費時費力不說,地澆得也不均勻。現在這塊試驗田裏,用上了深埋滴灌技術,能精准鎖定需要澆水的地塊,哪兒缺水就澆哪兒,還能控制水量,解決了大田灌溉粗放、水資源浪費等問題。

從鋪設滴灌帶,到澆多少水、施多少肥,深埋滴灌成爲農民應用科技種田的重要“幫手”。“過去施肥‘一炮轟’,現在水肥一體化,分階段按需施肥、精准調控,實現節水增糧,這就是科技種田。”李建鋒說。

站在這塊試驗田邊,石家莊鑫農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建良告訴記者,這裏的深埋滴灌工程設施,都是由他們公司生産的。

“這項技術的滴灌帶埋設在地表以下25至30厘米處,使用壽命10年以上,省水、省肥、省人工。”胡建良介紹,在灌溉過程中,水肥通過地埋滴灌管上的滴頭緩慢滲入附近土壤,相當于把“營養餐”直接送到了小麥根部,既不影響田間農機作業,又能最大程度減少水肥無效蒸發。

聽胡建良這麽一說,站在一旁的正定縣廂同村種糧大戶錢永軍往前湊了湊,接了話茬:“如今大水漫灌不行了,必須走節水的路子。”

錢永軍算了近半輩子“水賬”,在安裝深埋滴灌設備時有過猶豫,但想到節水是好事兒,就在去年秋季,也爲種植的600畝地安裝了深埋滴灌設備。

“熬夜排隊澆地,那是在過去。”錢永軍說,以前大水漫灌,澆地時又是平整土地,又是挖溝引水,沒少費力。現在精准滴灌,掏出手機,水量、肥量、灌溉進度實時可查。

“效果怎麽樣?”記者問。

錢永軍笑著拿起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傳統大水漫灌澆一畝地需要60至80立方米的水,深埋滴灌澆一畝地用水量在20至40立方米,你說這節水效果明顯不明顯?”

降成本、增産量、長收益,人還少“遭罪”。錢永軍深知種地是本綜合賬,效益看産出:大水漫灌,水往哪去、肥往哪聚,導致營養不均、長勢不一,影響産量;深埋滴灌不一樣,水、肥直接“餵”到小麥根系,營養均衡、長勢齊整,一畝地也能多打糧食。

不僅節水節肥省心,還帶來種植方式的轉變。爲引水灌溉方便,過去地裏這兒起個壟,那兒挖條溝,零碎田塊多。實行深埋滴灌後,小田變大田,農機能在田裏“撒歡跑”。“有了這個‘黑科技’,小麥豐産豐收的信心就更足了!”錢永軍說。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1
评论列表
  • QQ
    2024-05-21 12:54

    一直有個問題想不明白,就是犁田的時候會不會把這東西搞壞[靜靜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