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留下2首詩,僅用一首擊敗李白與杜甫,被稱爲“孤篇蓋全唐”

陋室文史 2024-05-23 16:44:18

來源:中國知網 原創稿

唐朝作爲當時世界上實力最爲雄厚的國家之一,不僅國力強盛,在文學造詣上也達到了巅峰,被譽爲“詩的盛世”。

李白、杜甫等人留下了許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對唐詩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有一個人,他只有兩首詩被流傳下來,其中一首甚至趕超了李白與杜甫,被稱爲“孤篇蓋全唐”。

他究竟姓甚名誰?他的傳世之作爲何有如此高的評價?

明珠不會被蒙塵

人們常用“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抑郁之情。

人如此,許多事物亦是如此。

張若虛生活在唐朝,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四人一同被稱爲“吳中四士”。

他雖然有著別樣的才情,但是卻不如李白和杜甫那般有名氣。

史書中對他的記載寥寥無幾,只是記載他曾經擔任過兖州兵曹。

他享有“吳中四士”的美譽,想畢他應該創作過很多詩詞,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流傳下來的只有《春江花月夜》以及《代答閨夢還》。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樂府吳聲歌曲名,爲陳叔寶所做,後來隋炀帝也做過此曲。

但是經過張若虛的改編,已經是一首七言詩歌。

南陳末代皇帝陳叔寶即位時,正值隋朝開國之際。

他本想有所建樹,頒布了很多政令,但是也阻擋不住國家衰亡之勢。到後期,他索性不理朝政,沉迷女色。

等到隋軍兵臨城下,陳叔寶繳械投降,歸順隋朝。他荒淫無度,夜夜笙歌遭到了百官的謾罵,百姓的唾棄。他也因此被世人诟病。

隋朝到了隋炀帝時期,他也如陳叔寶一般,沉迷酒色,殘暴無度。

最終李淵推翻了隋朝的統治,建立了唐朝。

在那個唐詩盛行的年代,張若虛引用南陳和隋朝的形式進行創作,無疑會因爲陳叔寶和隋炀帝的緣故,遭到人們的冷眼相待。

《春江花月夜》就這樣被埋沒,靜靜等待著有緣人的發現。

直到明朝,文學大儒李攀龍在無意間發現了這篇作品,驚歎張若虛文筆的絕妙,將其收錄在《古今詩刪》中,後來整理其中的唐代詩歌編爲《唐詩選》,爲後世傳頌。

《春江花月夜》被收錄其中,這才得以重現于人們眼前。

詩歌中的人生哲理

《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

而且全詩以題目中的春、江、花、月、夜寫景,以江爲景象、月爲主體,將情與理蘊含其中。可謂是文筆絕妙,寓意深刻。

在詩歌的前八句中,詩人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爲人們展現出了春夜江水映月之景。

春天潮水浩浩湯湯,與大海相連,托起遠處的一輪明月。

江水因明月而閃耀,鮮花也因明月而動人。就連沙灘也因爲月光而使人分辨不清了。

張若虛句句不談月,卻句句都是月,將人們的目光聚集在月亮上,描繪了一幅寂靜優美的月下春江圖。

之後的兩句話,月亮升到高空,天地浩瀚只留一輪明月,這樣的場面不禁引發了詩人的遐想:什麽人最初看見月亮,江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緊接著,詩人一反常態,不像其他人那般感慨生命的短暫,而是看到了宇宙的輪回,生命的綿長。

他認爲個人雖然終有一死,無法長存于世間,但是人類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無窮無盡。

每天月亮都會有升有落,仿佛人們的出生和死亡。它每天輪回作息,仿佛人們的世代更叠。

月亮等待的人沒有出現,流水卻不領情,一直湍流不急,不渡有緣人。

在後四句話中,詩人借“白雲”的漂泊,暗含居無定所之苦。

借青楓浦之名,抒離別相思之意。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飽受痛苦之人並非一家。

在接下來的八句話寫閨中思婦,詩人以明月道出了思婦對遊子的思念。

月光想陪伴女子,照在她的梳妝台上,門簾上、搗衣砧上。

可是女子見到月光反而思念更深。奈何鴻雁和江魚都不能傳信,即便她並不想月光的陪伴,卻也只能借著趕不走的月光遙寄相思之意。

最後八句寫遊子。

“落花”常指生命的短暫和歲月的流逝。花開花落,是大自然的規律,卻也反映了歲月無情,時光荏苒。

“流水”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但與歲月、人生聯系在一起時,便只有人們對于時光的感慨了。

月亮的陰晴圓缺有著不同的深意。

“殘月”常常代表著離別、孤寂與衰老。

在作品中,“落花”“流水”“殘月”帶有孤寂之感。詩人用這三個意境襯托出遊子的思鄉之情,歸鄉之切。

冬去春來,流水潺潺。

他的青春也隨著時間和江水逝去,只能與孤獨作伴。不知道有幾人有幸能夠伴月歸鄉,只有那絲絲縷縷的月光搖蕩離情,灑滿樹林。

“明月”“江水”“白雲”“思婦”“遊子”這些常見的意境,經過作者的描繪,有了別具一格的意味。

他將自己的理解注入詩歌之中,借著對月下春江的描寫,巧妙地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生命無常的深刻認識,抒發了男女之間的離別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自己的思鄉之情。

同時富有想象力,突破了曆史的桎梏,體現了豐富的人生哲理,爲後世傳頌。

後人對這首詩評價頗高,認爲其超越了了李白與杜甫的作品,有“孤篇蓋全唐”之稱。 聞一多曾評價其爲“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結語

在遍地是詩人的唐朝,張若虛的才情被淹沒,志向被磨滅。

但是明珠不會被蒙塵,他的作品終于被人發現,迎來了自己的曙光。

《春江花月夜》以其優美的意境、深刻的哲理和華麗的語言,深受讀者喜愛,成爲流傳千古的佳作,被譽爲唐詩的開山之作。

如今,我們再讀這首詩,也會被其中唯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所震撼。

參考資料:

“孤篇”何以“橫絕”——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新解——戴繼華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7qHjwMDcsG3-mRA6MHQ7JnvdnXQfXzu0yvV7gF2lAdTpFMQ_-Eq_0Y9qVaK4af_TsF4eqN67GrG_NVLer6y8onuUVqnAnXF3v_jAwPjgM1ANs_l6OI98o7k2ifcGcqBWYEp6pdSNg0r7P8KNDIKdg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8 阅读:3726
评论列表
  • 2024-06-16 22:24

    詩名加分不少,相關古曲《夕陽蕭鼓》,又有名《浔陽夜月》,現在都變成《春江花月夜》了

  • 2024-06-15 22:19

    孤篇蓋全唐不是古人評的,是近現代才有的說法,過于絕對了,不過春江花月夜本身確實是千古名篇

  • 2024-06-11 05:49

    詩呢?何在?

  • 2024-05-24 12:23

    王勃的一首《滕王閣序》蓋壓全唐,至今無法超越

    sunshine 回覆:
    王勃名篇挺多的,只不過滕王閣序太過逆天[笑著哭],張若虛是真的僅有一篇名篇
  • 2024-05-25 16:26

    狗屁不通

  • 2024-06-15 21:46

    孤篇壓全唐,文盲還吹,唐詩三百首都進不去。

  • 2024-05-30 09:59

    論詩,我只服詠鵝三歲小孩都能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