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精准還省工無人農機顯身手

荔枝新聞 2024-05-25 22:40:50

俗話說“稻要養、麥要搶”。眼下,江蘇省蘇南地區小麥逐漸成熟,各地農戶搶抓晴好天氣,機械化收割。在豐收的田野裏,一台台無人收割機分外亮眼。

這兩天,在鎮江丹陽的年豊農場,近4000畝小麥正式開鐮收割。爲推廣應用智能農機裝備,這兩年,農場拿出了500畝田進行無人化作業示範,實驗田耕、種、管、收環節都實現了無人化智能作業,不僅更加精准,而且更加節本增效。

通過北鬥導航定位,無人收割機自主“回”字形收割作業,農機所行的線路軌迹會第一時間上傳系統後台形成數據檔案。除了收割的無人化,麥田的土壤狀況,周邊的氣象條件,種植戶都能通過智能管理系統第一時間掌握。從秋天耕種、到春季田管、再到眼下的“三夏”大忙,無人農機和各類智能裝備的全程參與讓種田更加精細。相較于普通田塊,500畝示範田小麥單季節省人力超140個工日,節肥減藥效果超過5%。

江蘇年豊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莊玉楓告訴記者,“病蟲害能精准預防到位,關鍵是無人化節約勞力,一年下來節省成本大概100塊錢一畝。因爲肥料施用精准,大概一畝地增産70到80斤。現在我們在逐步跟進,今後把4000畝地全部搞成無人農場。”

鎮江丹陽市農機推廣站站長陳新輝表示,“整個丹陽目前推進了另外8個市級無人化農場,通過這樣的布局主要目的是要把先進的農機和農藝相融合,讓廣大農戶更好更快地接受並應用先進的農機裝備 ,不斷提高糧食生産水平。”

在蘇州太倉市璜泾鎮雅鹿村,當地打造的全市首個無人農場也已開鐮收割。農機人員提前設定好收割路線,一鍵啓動後,無人駕駛收割機便在麥田裏來回穿梭、自動收割。根據需要,農技人員還能多線操作,一人操控多台無人收割機。省心省力的智能農機裝備成爲當地破解農忙時節用工難題的主動選擇。

蘇州太倉市璜泾鎮雅鹿村黨委副書記許立告訴記者,“目前我們農村的老齡化比較嚴重,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比較缺乏。無人農場建成以後,我們會在這500畝試點項目應用成熟的基礎上不斷向外鋪開,最終實現核心區域內全部實現無人化操作。”

截至目前,江蘇省建成省級糧食生産“無人化農場”50家,帶動應用了一大批智能農機裝備與技術,不斷提高了我省農業生産智慧化水平。今年“三夏”期間,各地進一步增加了智能農機裝備投用,調度准備了無人收割機、無人插秧機、無人拖拉機4876台,同比增加10%。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郝朦 編輯/高若婷)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