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智能客服成爲服務“包袱”

愛看頭條 2024-04-24 09:10:42

答非所問、自說自話、千篇一律、模板化明顯……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智能客服取代人工客服,但一些問題也隨之顯現,不時遭到消費者吐槽。人工智能客服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智能客服無法理解複雜的語言和語境、回複精准度不高、缺乏個性化服務、無法進行情感交流等,無形中成爲消費者與企業溝通的“攔路虎”,解決問題效率偏低,對企業形象造成了不良影響。

客服一頭連著消費者,一頭連著企業,承擔著了解消費者感受、回應消費者訴求的職責,需要開展細致且有溫度的溝通交流。因此,在人工智能技術尚不成熟的情況下,企業不能簡單地用標准化、程式化的智能客服替代人工客服,以響應速度取代解決問題,而是要綜合考慮智能客服與人工客服的平衡應用,通過二者分工配合,暢通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渠道,爲消費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體驗。

一方面,企業應不斷提高人工智能客服解決問題的能力。企業要著眼于服務流程“通不通”、客戶體驗“好不好”,通過持續優化算法、建立反饋機制等多種方式,提升智能客服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情感理解能力,使其能夠更加准確解析用戶的問題。另一方面,企業在引入人工智能客服的同時,應保留並設置“一鍵轉接、一觸即達”的人工客服,實現人機協同服務。對于常規性的問題,智能客服可以自動回複解決,而對于用戶急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涉及人身、財産安全等問題,則需要通過人工客服渠道優先解決。

客服不是成本“包袱”,而是服務“窗口”,是企業的寶貴資産。只有提供有溫度的服務,企業才能精准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解決消費痛點,贏得消費者口碑,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走得更穩更遠。(經濟日報)

投稿郵箱:6407990@qq.com

編輯:段琪琳 責編:高婷 覃峰 審核:馬蘭 黃佳琪 監制:趙若一 王晉升 總監制:李天翔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