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上海214公裏海岸線:滴水湖新顔

上海城市更新 2024-04-13 08:44:09

漫行上海,我眼中更在意“漫”,是沒有刻意計劃的隨意淡然,甚至是“走到哪裏算哪裏”。作爲地圖控、徒步控的我,再度選擇南彙嘴觀海公園作爲踏春目的地。

聽海觀海又嬉海之余,回滬途中路過滴水湖,卻不曾想環湖沿線一帶已然讓我不認識了。

圖源:網絡

滴水湖初印象

我知道滴水湖大概是在20年前。同事乘坐飛機經過東海回歸陸地時,透過機窗俯瞰,發現在東海之濱有個巨大的人工圓湖。當他落地後,又大老遠地開車再從市區前往,才知道它叫“滴水湖”。

那時的滴水湖開發伊始,岸堤上堆滿了新建的土方,湖水拍打著西岸的土地,湖中間的指環和白帆、矗立岸邊的景觀造型構成了我們對這個地方的第一印象。後來幾年裏,滴水湖還只是個“遠郊的擺設”,我們徒步35公裏“同心圓”,才近距離感受到滴水湖的美麗。

2024年春,再度去往滴水湖,明顯感到了那種加速崛起的變化,這讓我想起了九十年代的陸家嘴。此時的滴水湖與其何其相似——滴水湖畔的“建築奏鳴曲”前所未有的聲勢浩大,它真的在加速起飛!

圖源:作者

從地圖版面來看,滴水湖就像是臨港新城東側濱海的一顆“魚眼”。上海最東端的地理位置是滴水湖吸引人們前往的原因之一。無論是團建活動、休閑釣魚、徒步健身,還是騎行探訪,那裏都具有相當的吸引力:空氣質量優良、遊客較少、休閑空間充足。

一個景點兩家分店

從堤頂路出發,經過小桉路開車來到環湖東一路。喝一杯咖啡,觀賞一下湖景是我最初的打算,卻不料因此又開啓了一段新旅程。

猜猜看在上海,最東邊的咖啡館是在哪裏?而最早看到太陽的咖啡館又是在哪裏?在這樣的地理位置喝咖啡,你是否會感到心動呢?

圖源:作者

在全國咖啡店最爲密集的城市,“一尺花園”近年來異軍突起,頗有風靡之勢。然而,在滴水湖一帶直線兩公裏的距離內,竟然開設了兩家“一尺花園”,這無疑是個有趣的現象。這敢于“吃螃蟹”的勇氣,和這樣的布局模式是否會對經營效果産生影響呢?讓我們一起期待。

圖源:作者

若說喝咖啡是品味道,那麽風景定然是味蕾之外的最重要調料。湖東這家無疑是“一尺花園”衆多門店中最具特色的一家,通過空間的轉換和收放,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主題。

圖源:作者

後工業風的設計,以及原生態木材和線條明快的幾何造型,巧妙地將環湖公路和濱湖步道結合在一起。帶狀拱形的建築設計,與西岸滴水湖碼頭的水泥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寬敞的空間、上百個座椅,讓這裏集咖啡館和休閑集市的功能于一體。在這裏,你可以感受到獨特的公共空間氛圍。

圖源:作者

這家咖啡店距離地下車庫非常近,一腳油門就能抵達。比鄰的濱湖大道也十分適合騎行。相比城市中心的浦江濱江大道,這裏更加甯靜和舒適。

之後的環湖騎行,看到西岸分店的建築與東岸迥然不同,與西岸的各種建築更搭調,屬于現代派音樂廳或當代藝術中心風格,和一家蛋糕房共享一片天地。

西岸的一尺花園雖沒有東岸的那麽有味道,但是地理位置也很好,就在16號地鐵終點站附近。

圖源:作者

環湖騎行,樂趣不少

沿著環湖徒步或者騎行,可以看到景觀的變化,正慢慢從規劃地圖上漸漸生動立體起來。

圖源:作者

生態滴水湖,親水,步道,自然,生態。“獨釣寒江雪”在這裏變成了“獨守春湖鹳”。色友的長槍短炮在哪裏都能看到,相對而言,這裏人少幽靜,風景獨好,能出好片還是有保障的。

圖源:作者

水鴨成群,劃水天際處,滴水湖西岸的建築群隱然蔚爲大觀。這也是端著咖啡杯遠眺滴水湖西一路“熱鬧”的的吃驚感——幾年前沒有那麽多、那麽密集的“湖景天際線”。

圖源:作者

行攝在湖邊,歇腳靠騎車。順時針沿湖漫行,對岸中銀大廈成爲中軸線的取景點。遙望湖心,戒指環一樣的湖標,讓我回到20年前第一次看到它的場景。

彈指一揮間,臨港綻新顔。這世間沒啥是不變的,人工湖的它,人工新建的中銀大廈,講述著的就是滄海桑田的故事。

圖源:作者

像這類人行步道橋遇到五六個,它們雖不是最新建造,但是成色也在三年之內。較之當年徒步繞行滴水湖一無所有而言,這裏明顯在逐年變美。

圖源:作者

環湖東一路曾經的水上帆船俱樂部,現在一部分被新功能取代。這個畫廊倒是讓人眼睛一亮。“五彩斑斓”不僅是描述畫廊——公共空間的營建與打造,離不開設計者的獨到眼光與新穎思路,當然更要有一顆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之心。

圖源:作者

東岸步道即景——新的營造,搭建,勾兌,融合。美學從來不是說教,詩經賦予其風骨,讓建築真正成爲可閱讀。

圖源:作者

環湖東一路上現在也有這般高樓大廈矗立著了,這在幾年前是根本看不到的。

相較而言,滴水湖西岸是進入臨港新城區域的門戶,近水樓台,那裏從布局到建造實施,新中銀大廈的崛起,無不體現著西岸的先發優勢。

而現在的湖東側,北側,南側都開始出現新樓宇。看來,臨港新城滴水湖這塊熱土依舊持續升溫中。

圖源:作者

滴水湖西南岸的這幢傳統建築,與後方拔地而起的新流派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圖源:作者

這應該是20年前最早矗立在西岸的地標吧。明快簡潔的色調,成爲現在新來者的背景板,誰能想到20年前它也曾獨領風騷?

圖源:作者

拍攝的雖然是步道橋,但背景則是值得玩味的景觀:鱗次栉比,堆棧林立一樣的新建築。天際線之滴水湖北岸遠景——依舊是大量崛起的建築。

圖源:作者

分布在滴水湖畔的這些雕塑已經存在幾年,有幾十件之多。風動,車行,競技者的風采。難不成這就是滴水湖加速崛起的映像寫真?

圖源:作者

這些雕塑與身後日長夜大的中銀大廈共框一圖,或許相互印證成長經曆。再過幾年這裏又會變得怎樣?

圖源:作者

滴水湖內圈周長8.94公裏,這只是“概覽”的標識,實際上的環湖一路遠不止如此。

滴水湖不再變,因爲它半徑周長已經恒定;然而,滴水湖仍在變,因爲它周長的每個空間點還在“填進鋪滿”。作爲上海未來功能開發和城市提速的增長極,臨港新城將如何演變?一切都交給時間驗證吧。

圖源:作者

滴水湖碼頭,也是工業建築風,是環湖公共空間的完美作品,很耐看,很養眼,甚至有點兒驚豔。

從環湖西一路路過,有些路人會疑惑:“西一路沿湖啥時候變成山丘了?”其實這段是水泥拱頂結構,外立面和頂上覆蓋了植被,並設步道于其上。從外觀看形似綠丘,內裏則是中空的,有通透的空間一直通到屋頂。建築營造的美在這裏得到了再度演繹。

圖源:作者

這種水泥質感的營造風格,直追楊浦濱江工業鏽帶,似曾相識卻修新如舊。

這個建築既可以是音樂會的看台,也可以是湖濱觀景台。還有一覽無余的湖景,構成了別致的碼頭。

圖源:作者

落英缤紛的滴水湖西岸。雕塑是無聲的語言,座椅成爲街景的陪伴,滴水湖靜待春來。

圖源:作者

在路過這座步道橋時,遠眺湖心,發現眼前這個“莫比烏斯”橋竟然與湖心指環的形象非常適配,真是妙啊!又是一處新景觀。

圖源:作者

一路而來,沿湖比比皆是這樣的建築,施工速度一點不慢。當然,在基建狂魔眼裏,這可就是“小菜”了。而這座環型建築,或許是諸多同類建築裏辨識度最高的吧。

順時針兜轉一圈,終于回到東岸一尺花園。

圖源:作者

看這三五小酌的自在人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畫卷。

此時遇到一群狗狗在開生日派對,這是年輕人的玩法。

尾聲

圖源:作者

走馬觀花,行攝匆匆。滴水湖環一路部分景觀在清明時節略作遊覽,更多的感受是它在快速變化,以及無限的發展潛力。以《滴水湖新顔》爲題,是爲記錄下它的變化,是否妥當仁者見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作爲一種漫生活的延續,眼光還是要放得長遠一些。也許到2025年或者2035年,我們再看回這裏,那時的臨港、浦東還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也許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作者:“上海城市更新” 特約撰稿人

編輯:魏玺玲

審核:夏    雨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