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古人用玻璃吹的!河北的這串“爛葡萄”火上熱搜……

長城網 2024-05-26 22:50:30

夏日已至

一口酸酸甜甜的葡萄

解渴又開胃

今天

#這串爛葡萄

竟是古人用玻璃吹的#

登上微博熱搜榜

↓↓↓

這串葡萄由北宋工匠制作

被河北定州博物館收藏

這串葡萄看上去

再不吃可就爛了

葡萄果實上

覆蓋著一層白白的霜

還有一些黃色的鏽蝕的斑塊

看了就知道准沒打農藥

葡萄果實的顔色被鏽迹覆蓋

難以分辨

是紫紅色抑或是紫黑色

枝幹枯如柴火

看樣子早已缺水

不知摘下來多久了

要是在水果攤上

看見這種賣相的葡萄

是會扭頭就走的

可如果說

這串葡萄不是自然的産物

而是北宋工匠

手工制作的琉璃葡萄

曆經千年而不腐的它

現在正“躺在”

河北定州博物館裏

您能信嗎?

帶著疑問往下看↓

“薄皮大餡”的葡萄制作工藝

證明了我國玻璃制造的高度

這串葡萄總長16厘米

共46顆果實

珠徑1.3~1.82厘米

果實外壁極其地薄

內部中空

是由無模吹制法吹制成型的

△無模吹制玻璃示意圖

也就是說

每一顆葡萄均爲手工制作

沒有特定的模型

完全靠著北宋工匠

對自然果實的觀察

和精湛的玻璃吹制技藝

將形色各異的葡萄吹得“薄皮大餡”

再用金屬絲作爲枝幹

加以組合搭配,綴連成串

達到如此逼真的效果

這串琉璃葡萄出土于

河北省定州市靜志寺塔基地宮

地宮中一共出土了

玻璃制品30余件

其中一部分

是來自伊斯蘭國的進口産物

一部分是國産玻璃物品

區別在于

進口玻璃含鈉、鈣的成分較多

國産玻璃含鉛、鋇的成分較多

經研究人員測定

這串琉璃葡萄含鉛量較高

是土生土長的“國産葡萄”

葡萄引進靠張骞?

事情沒這麽簡單

許多人認爲

我國原本沒有葡萄

是張骞沿著絲綢之路

把這個“新物種”帶回來的

其實不然

自遠古時期以來

我國就有本土葡萄品種存在

距今約9000至7500年的賈湖遺址

距今約5000年的良渚遺址等

都出土有中國原産的野生葡萄種子

我國先民們早就吃過葡萄了

△吐魯番博物館收藏的2300年前的葡萄藤

只是漢代時

絲綢之路成爲通途大道

張骞出使西域後

將更爲香甜的歐亞種葡萄引進

起初,價格昂貴

被統治階級、貴族獨享

隨著大量種植

葡萄漸漸走入尋常百姓家

被人們所熟悉、喜愛

因其蔓延不絕的枝條和豐碩的果實

葡萄被賦予了

富貴綿延、多子多福等吉祥寓意

以葡萄爲原型的裝飾紋樣

也融入到了古人工藝美術的創作中

廣泛出現于後世各類器物上

△瑞獸葡萄紋銅鏡 定州博物館藏

網友:

“太像了!巨峰還是夏黑”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河北青年報、網友評論

責編:房淑婧 陳兆月 吳雲歡

編輯:張曉靜

1 阅读: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