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死于斧聲燭影,宋太宗到底是不是凶手?司馬光一語道破真相

伊殇雪 2024-03-06 17:21:25

衆所周知趙匡胤是北宋的開國皇帝,雄才大略志向遠大,在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下統一我國南方大部分土地,從根本上結束五代十國的戰亂局面。

回看趙匡胤一生的曆史,似乎用幾個成語就可以總結下來,比如陳橋兵變、金匮之盟和斧聲燭影,而這三個成語又構成北宋曆史上一樁懸案,即使趙匡胤的死到底和皇位繼承有沒有關系。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主弱臣強,陳橋兵變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驿發動一場無血政變,成功地取代後周自己登上了皇位,該曆史性的事件標志著五代十國時期的結束和北宋王朝的建立。

當時後周皇帝柴宗訓年幼無能,國政由符太後和宰相範質掌控,當遼國和北漢聯合南下的虛假消息傳來時,範質決定派趙匡胤率軍北上抵禦。

然而他卻不知道這是一個陰謀,趙匡胤借此機會將所有的兵馬攬于麾下,之後就在陳橋驿發動兵變。弟弟趙光義和臣子趙普等人策劃,將士們擁立趙匡胤爲皇帝,這一事件被稱爲“黃袍加身”。

班師回開封後趙匡胤嚴格約束軍隊紀律,沒有發生搶掠市場如常,單單這一點在混亂的五代十國就極爲罕見,也因此他的政變深得民心。

陳橋兵變的成功,是趙匡胤的軍事實力和政治手腕的體現,政變策略相對溫和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流血沖突,史書記載“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創造一個和平更替的奇迹。

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爲宋定都開封,建立北宋王朝,也爲我國曆史開啓一個新的篇章。《易經》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趙匡胤的人品沒有任何問題,但大環境卻爲其後來的人生埋下伏筆。

金匮之盟,曆史疑雲

金匮之盟是北宋曆史上備受爭議的事情,至今仍激發著無數曆史學者和愛好者的熱議。

據相關史料記載,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後在臨終時,召見宰相趙普並命其記錄遺言,讓趙匡胤死後將皇位傳給其弟趙光義,之後這份遺旨被藏在一個金匮之中,所以才得名金匮之盟。

爲何杜太後要讓大兒子傳位給二兒子,當時她問了一個問題:你(趙匡胤)爲何能夠從後周的手裏奪走天下,原因就是當朝皇帝孤兒寡母好欺負。

言外之意也很簡單,若是你將皇帝之位傳給自幼小的孩子,到時候很容易重蹈當年的覆轍。那麽,金匮之盟可相信嗎?至今其真實性一直備受質疑。

有觀點認爲這可能是趙光義和趙普,爲合法化趙光義的繼位而僞造的故事,從時間上來看,金匮之盟是在趙光義繼位之後才宣告天下的。

除此之外,還有兩件事情說明“金匮之盟”存在嫌疑,其一趙光義在位期間,趙匡胤的其他兄弟和兒子相繼遭遇不幸,這件事情多少讓人懷疑是皇帝做的。

其二北宋初年,趙匡胤出于對洛陽的個人情感以及戰略考量,有意將都城從開封遷往洛陽。然而,這一提議遭到時任開封府尹的趙光義的強烈反對。

洛陽不僅是趙匡胤的出生地,也是青少年時期的成長地,多多少少有些感情。與此同時,洛陽曾是多個朝代的都城,擁有輝煌的曆史和戰略意義,遷都有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

趙光義則率先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首先開封城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地位已然確立,遷都將會動搖國家的根基、影響社會穩定。

其次開封的漕運系統發達,是全國糧食和物資集散地,遷都將會給國家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他沒有提,那就是趙光義在開封已經建立自己的政治勢力,遷都意味著將失去這些政治資本,對于以後的奪權有很大的不利。

總的來說,是否遷都洛陽是一場關于權力和利益的較量,趙匡胤希望通過遷都來加強中央集權,趙光義則擔心失去自己的政治地位,最終後者以“在德不在險”爲由勸說趙匡胤放棄遷都計劃。

意思就是說,國家的長治久安依賴于君主的德治,而非地理位置的險要。不管怎麽說趙匡胤最後沒有遷都,趙光義的勢力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多年後與哥哥有了一較高下的資本。

斧聲燭影是否是真的

公元976年的某一個夜晚,趙匡胤與其弟趙光義在宮中飲酒,燭影搖曳之間傳來斧聲。也正是在這一夜趙匡胤神秘離世,而後趙光義隨即繼位,這個事件被後世稱爲“燭影斧聲”。

由于這件事情沒有第三人在場,一直以來都有趙光義弑兄登基的傳說,但因無法證實而成爲千古疑案。

再加上趙光義登基後一反常例,一年未完時就下诏改元,還下旨流放親弟趙廷美至死,又逼宋太祖次子趙德昭自殺,太祖四子趙德芳也離奇病死。

這些怪異的迹象頻頻發生,世人更加懷疑趙光義是謀殺兄長而即位。在北宋的曆史長河中,趙匡胤的死亡始終是一個撲朔迷離的話題,關于這個話題曆史上有多種說法。

一種觀點認爲是趙光義謀害哥哥趙匡胤,目的就是篡奪皇位。另一種說法則是趙匡胤的死是偶然的,趙光義繼位是因爲之前已有相應的安排,比如“金匮之盟”約定趙匡胤去世後由趙光義繼位。

《宋史》等正史記載,對于趙匡胤的死因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只是簡單地提到他在萬歲殿崩逝,司馬遷則在自己的《治水紀聞》中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他是這樣記載的,趙匡胤去世後,宋皇後原本是派遣王繼恩去請趙德芳入宮登基稱帝,但王繼恩卻轉身去了趙光義的府邸,如此以來後者必然占盡先機順利登基。

根據司馬遷的觀點來看,趙匡胤的死說白了就是一個巧合,趙光義早有篡位之意,當時開封府尹期間就不斷在汴京內培植黨羽、賄賂官員。

趙匡胤必然知曉此事,所以才有了遷都之心,可惜至死都沒有實現。斧聲燭影那一晚,兩兄弟或許因一些矛盾發生爭吵,但趙光義並沒有痛下殺手。

總的來說,趙光義的確有奪位之心,但卻沒有殺兄之意,王繼恩的暗中通知、麾下勢力的鼎力支持,才能夠順利取代兄長成爲宋太宗。

至于爲何殺兄、殺侄子,或許是害怕對方效仿自己吧,對于此事你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

5 阅读:1319
评论列表
  • 2024-03-07 12:34

    親人身邊的人才最可怕

  • 2024-03-28 19:40

    趙匡胤自己作死 早立太子不就完事了 應該早點架空弟弟權力

  • 2024-03-31 11:06

    特馬的是不是還重要嗎?啥叫暴斃?

  • 2024-03-19 10:46

    能先把司馬光和司馬遷整明白嗎?

  • 2024-03-30 20:53

    趙二必須是凶手不然金匮之盟不能自圓其說趙大也必須早死才是最合適理由

  • 2024-03-07 06:34

    趙光義殺南唐後主李煜睡了小周後,逼死侄子,是個狠角色,看來金匮之盟不一定是真,燭光斧影殺兄奪位大概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