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警告中國,不要援俄,拉夫羅夫抵達北京,中俄合作無法動搖

谷火平 2024-04-11 17:14:08

美國財長耶倫前腳剛離開中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後腳就到了北京,說一句“無縫銜接”都沒毛病!而且拉夫羅夫本次到訪還是“應邀”前往,而不是耶倫那種厚著臉皮求著中國,要求來訪,由此不難看出美俄兩國對于中國的不同戰略意義。

(雖然已經74歲,但拉夫羅夫看起來依然精神矍铄)

按照俄羅斯法律規定,當新總統上任後,政府全體成員都需要自行辭職,然後再由新總統重新選人任命,所以在普京再一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後,拉夫羅夫很快也要遞交辭呈,再加上拉夫羅夫也已經74歲,大概率很難再撐過普京的這個任期,這意味著普京需要在拉夫羅夫辭職後,重新任命新的外長。不過在辭職之前,拉夫羅夫依然努力站好最後一班崗,也就是來華訪問,爲普京訪華打前站。

(中俄貿易紅紅火火)

在過去的兩年中,由于俄烏戰爭的影響,中俄關系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進步。根據統計,僅2023年俄羅斯就向中國發送了40列滿載農産品的貨運列車,對中國的出口占據了俄羅斯農産品對外出口額度的44%,中國已經成爲俄羅斯第一大農産品消費國。而且由于西方企業大規模撤離俄羅斯,其留下的空缺則被中國企業快速填補。2023年中俄兩國的貿易總額超過了2400億美元,雖然相比較中美貿易,數額上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和之前相比,已經成倍提升。

(2023年俄羅斯發往中國的貨運專列高達40列)

中俄貿易的快速攀升同樣有利于俄羅斯的發展,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已經遭到西方累計超過17500項制裁,和西方國家的貿易基本完全中斷,但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挽救了俄羅斯的經濟,無論是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還是小麥、蜂蜜、木材……中國都是俄羅斯商品的采購大戶。同時俄羅斯也從中國采購了相當數量的成品汽車、機電産品包括各種工業芯片等,這樣在西方的全力制裁下,俄羅斯GDP在2023年甚至實現了3.5%的逆勢增長,工業産值則超過了德國,躍居歐洲第一。

(中俄貿易紅紅火火)

正是看到了中俄貿易紅紅火火,在烏克蘭戰場上屢遭挫折的美國開始遷怒于中國,雖然美國政府明確表示,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武器裝備方面的幫助,但是依然對中俄貿易表示“擔憂”,本次耶倫訪華就公開警告中企不准支持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否則有“重大後果”。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龐大的軍工體系,因此自己就能解決武器彈藥問題)

不過現在看來,中方根本就沒搭理耶倫的警告,而是主動邀請俄外長訪問北京,這無疑是打了美國的臉。其實道理也很簡單: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兩年來一直大力支持烏克蘭,北約國家向烏克蘭提供了幾乎相當于烏GDP一半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但是烏軍不但在前線無法獲勝,反而還被俄軍打得節節敗退。和西方國家大力武裝烏克蘭相反,中方從戰爭一開始就呼籲雙方停火,並且以談判方式解決爭端。中方從來沒有偏袒戰爭的某一方,而是尊重雙方合理的關切和訴求,並盡力推動和平談判。美方以莫須有的罪名抹黑中俄關系,粗暴破壞中俄正常合作,這是典型的強權政治和“長臂管轄”。

(輿論認爲普京最快會在今年5月訪問北京)

本次俄外長拉夫羅夫訪問北京,除了和中方就一系列雙方共同關注的事件交換意見外,爲普京總統訪華打前站幾乎成爲共識。其實道理也很簡單,俄羅斯能夠在一邊戰爭的情況下,依然維持國內經濟平穩運行,甚至還有小幅增長,這一切都離不開與中國的貿易。所以對于俄羅斯而言,中國就是目前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根據莫斯科方面透露的消息來看,普京總統計劃于今年5月份訪問中國,同時這也是普京新任期的首次出訪活動。

可以預見:由于西方持續高強度制裁俄羅斯,中俄之間的關系反而會越來越密切,而且中俄兩國經濟上有很強的互補性,這也是雙方能夠展開合作的根本原因。

0 阅读:39

谷火平

簡介:谷火平關注國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