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樸素衣,板凳隨身背,三年破案一百二十余起……記者跟隨鐵警上車,揭秘鐵路便衣的“隱身術”

半島都市報 2024-05-01 11:50:56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田

“黑夾克、灰打底,折疊板凳隨身背,上車隱入塵埃裏。”4月30日,G284次列車開往杭州東站,鐵路公安刑警大隊民警韓小偉以“防”爲主踏上列車出便衣任務。穿梭于綠皮車與高鐵動車,經過餐車和風擋連接處,便衣三年的韓小偉已成功破獲各類案件一百二十余起,人們都覺得便衣神秘,韓小偉卻笑稱自己只是個混迹人群中央的普通人,五一假期出行高峰,記者隨韓小偉上車,揭秘鐵路便衣的“隱身術”。

記錄 列車實況:低調,卻時刻緊張

4月30日,“五一”假期的前一日,青島發往杭州東的G284次高鐵,鐵路公安刑警大隊民警韓小偉如約踏上列車。今年五一假期再次迎來客運高峰,G284次高鐵接待了近3000人次旅客,早晨5點半的青島站天還未亮,韓小偉挎了一個巴掌大的斜背包,拎著一個折疊凳,徘徊在車站的檢票口。

來到刑警大隊的第三年,也是成爲便衣警察的第三年,民警韓小偉北上南下走過了近80個城市,共破獲案件120余件,每逢節假日便是韓小偉的加班日,當天的他著裝格外低調,話也比較少,記者跟在韓小偉身後,跟隨他踏上了這班發往杭州的列車。

時辰尚早,列車內卻異常擁擠,韓小偉上車後朝二等座的車廂走去,在喧嘩的人群中找了一個中間位置坐下。“這是我今天的第一個‘點位’,因爲現在列車還沒有坐滿,二等座集中的人比較多,算是重點區域,所以我會在這待一段時間。”韓小偉擠在兩位中年乘客中間,偶爾看看手機,不時起立走動。

一段時間過去,列車到達濰坊站後,韓小偉跟隨旅客下車,一身黑衣的韓小偉顯得格外暗淡,在站台處重新排隊,隨著新的旅客隊伍再次上車。這一次,他選擇的座位在列車的9號車廂——餐車。韓小偉匆忙地向記者介紹:“現在列車基本已經滿座了,早餐時間餐車的人肯定不少,走的快點還能在餐車找個位置坐下來。”韓小偉快步走向餐車,在最邊緣的位置落下,他帶了一小瓶水,列車行駛後韓小偉咕咚咕咚喝下幾口,靜靜地觀察著餐車的人群往來。

仔細觀察韓小偉,個頭不高不矮,穿了件黑色的夾克外套,外套裏是一件灰色的薄打底衫,下身是一條深灰色的褲子,連鞋子和隨身挎的背包也是黑色的。“穿得不顯眼也不鮮豔,越低調越不引人注目,今天的著裝還算是比較幹淨,因爲是新的,往常因爲行程繁忙,或者輾轉在綠皮車上,身上比較髒,有泥也說不准。”

韓小偉介紹著那些關于“便衣”的細節。幾句話後,坐在餐車中沉默不語,繼續工作,偶爾身邊的旅客換乘,遇上熱心的還能和身邊的人聊上幾句。

據韓小偉介紹,風擋連接處是高鐵動車的重點部位,存放了每一節車廂的大件行李,根據工作經驗,高鐵和動車曾出現過盜竊大件行李箱的案子。韓小偉從黑色的手提袋裏拿出折疊板凳,坐在風擋連接處。“從參與便衣工作開始,這個小凳子就一直跟著我,使用率非常高,也用得很順手。不論是高鐵動車還是綠皮車,大多數時間我們沒辦法一直坐在客座上,尤其是綠皮車,有時候整晚都要坐在小凳上度過,從這個車廂到另外一個車廂,從車頭到車尾……”韓小偉說道。

G284次列車總共途徑13站,總時長7小時10分鍾,相較于夜間行駛的綠皮車,這班高鐵的時間並不長,白天視線雖好,但韓小偉卻依舊忙碌。

“出便衣的工作重點就是‘打防’,每一次便衣任務都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打’就是研判出嫌疑人經常性地在某個區間流竄乘坐列車,在某個時間比較頻發的情況下我們會上車去‘打’。‘防’,則是在某一個時間段或者某一個區間,相對時間比較高發的情況下,並不是那些慣犯所謂的盜竊行爲,還沒有研判出事件頻發的原因之前,我們會上車加強列車防範,在列車上進行便衣守候,看似是在高鐵上變換很多區域站著或者坐著,其實眼睛要不斷地看,腦子轉得要快,精神要保持時刻緊張著,對于我們而言往往在綠皮車的夜間和高鐵動車的午後這些時間段最爲難熬……”韓小偉介紹。

對話 解讀“便衣”:最長25天沒回家,偶爾會穿濕衣服 當前在綠皮車和高鐵動車中,按照過往的便衣經驗,一般哪一類事件發生的頻率較高?

韓小偉:列車出便衣,還是以反扒工作爲主。針對列車中的旅財案件,高發的時間點主要是綠皮車的半夜和高鐵車的午後。

這兩個時間點,車上的旅客都比較困,人在犯困的情況下,對于個人物品的看管力度會削弱,防範意識也會減少。現在的高鐵列車舒適度較高,旅客容易犯困,不少人認爲乘坐列車的群體文化水平較高,不會出現盜竊他人財物的情況發生,所以對于個人物品的擺放較爲隨意,在這種情況下見財起意順手牽羊的情況較多,尤其是行李架的包裹、座椅靠背的網兜還有大件行李存放處的行李箱。

而對于綠皮車,一般都是半夜,旅客在比較困或者睡著的情況下,放松警惕,個人物品疏于看管,票價便宜,站與站之間時間較短。根據過往經驗,一般都是有盜竊前科的,會專門購買短程車票上車作案。

出便衣的頻次大概多久?最長的一次便衣行動是多長時間?

韓小偉:每年的春運都會出便衣,時間在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去年的時間更長一些,主要春運和暑運兩個大節點,從參與刑警大隊工作以來,每年至少有一百多天,也就是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出便衣任務。

最長的一次便衣任務在去年,總時長一個月左右,也是反扒的事件,“遊走”在河南與湖北之間多個站點,最長紀錄有25天的時間沒有回家,所以和新婚妻子也屬于聚少離多的狀態。

對于列車上的便衣工作,有哪些特別或者辛苦之處?

韓小偉:無論是哪種警種的便衣,工作性質大致相似——繁忙、不規律。對于列車便衣而言,最大的特別之處就是與“車”的關系極爲緊密。分析嫌疑人軌迹,經常在車站和車上兩個場所活動,一些長線的綠皮車任務,一般也是白天找賓館睡覺,晚上回車上蹲點,晝夜顛倒。舉個最簡單的換衣服例子,其實我是經常穿濕衣服的,有時候衣服洗了還沒幹,就要趕去下一個點,直接帶上車第二天白天接著晾曬衣服。偶爾在列車風擋連接處這些比較隱秘的部位,混迹旅客中央,身上帶著泥土汙漬很髒,這種情況下太過紮眼,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就會把濕衣服換上。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在于出便衣的時候是怎麽吃飯的。我一般會自己帶一些泡面、火腿腸、面包之類的,在餐車吃飯太浪費時間,匆匆忙忙在茶水間待著沖點泡面,尤其是夜間出便衣,熬夜消耗大,時常感覺餓,所以有一些鐵路便衣警察,時間長了腸胃都不是很好。

現在既做乘警又出便衣,你認爲二者之間的共通與不同之處在哪?

韓小偉:共同之處就是二者都需要很強的觀察力,不同之處很簡單,一個是希望大家都看到我,另一個是希望大家都不要看到我。

乘警主要起到震懾作用,列車上一遍又一遍的巡視,不論是慣犯還是見財起意的人群,看到後都要掂量掂量。而便衣,混迹于旅客之間,化作一粒微塵,融入到環境當中,同時也在不斷觀察別人,越低調越有優勢。

講述 經典案件:打工集散地的盜竊犯 近萬人中抽絲剝繭

2024年2月,青島開往運城方向的高鐵,女大學生張輝(化名)的行李箱存放于大件行李處時被他人偷走,因畢業季來臨,行李箱中攜帶的筆記本電腦以及平板電腦存放了大量的畢業論文資料,張輝著急萬分,向列車乘警韓小偉報警。

經過研判,韓小偉確定嫌疑人已于淄博站下車。“這個人應該是上車後就看到女學生的行李箱了,觀察了一段時間了,下車的時候看到沒人拿所以就順手牽羊把箱子偷走了,我們確認這個人的信息之後,發現他是在淄博站下的車,就順著這個人的蹤迹,跟著他到了淄博郊區的一個打工集散地。”韓小偉說道。

據了解,該打工集散地聚集了近萬人,工人們租房居住,早晨外出打工,晚間回出租屋休息,人流較大且頗爲密集,找尋嫌疑人難度較大。韓小偉告訴記者:“每天早上都有人開面包車或者大巴到這個集散地拉活,日結工資,流動性非常大,人流量巨大,鎮上差不多有一萬人全都是來打工的,每天早上面包車一來,馬路水泄不通,而且工人的著裝也都比較統一,統一戴著安全帽,這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後期通過研判,韓小偉了解到嫌疑人的著裝可以作爲一個突破口。“好在是嫌疑人穿的衣服比較有特點,黑白灰條紋外套,和其他工人不一樣,所以我當時只能依靠這個外套的特征去找人。”韓小偉說道。

“如果工人外出打工,必然會在這條馬路上出現,他們起床的時間非常早,差不多淩晨四點半,天還沒亮的時候就有面包車過來拉工人了,所以找嫌疑人的這四天我們淩晨三點多就得起床,早早到路邊等著,一個一個人去找。”韓小偉介紹,早晨4點至8點,人流巨大,人頭一個壓一個,稍不留意,嫌疑人就會從眼皮子底下離開。

“早晨的人多到什麽程度,如果工人不讓開一條道路的話,面包車根本開不進來,大個子壓著小個子,工人上車速度也非常快,我們得抻著脖子仔細看。”韓小偉說道。

早出必然晚歸,韓小偉稱工人打工外出,晚間有統一回鎮時間,大概在每天下午的五六點鍾左右,所以除了早晨的時間,傍晚時間,韓小偉也守在馬路邊,等待嫌疑人回鎮子。

一連四天過去,不間斷地蹲守,始終沒有出現嫌疑人的身影,案件的偵破一時間陷入僵局,韓小偉決定在鎮子裏開展挨家挨戶走訪調查。

“這個鎮子大多數的房子都出租給了工人,我們就挨家挨戶的查,還是沒有什麽線索,後期經過研判,發現我們到達這個鎮子的時候,嫌疑人已經去往了青州。”韓小偉說道。

從淄博到青州,從淄博的打工集散地追蹤到了另一個人流密集的打工集散地。根據此前調查經驗,韓小偉決定,這次從走訪工作開始。他告訴記者:“說來也挺巧的,到了青州以後我們在村裏走訪,詢問村民有沒有見過嫌疑人,走訪的過程中得到了好消息。”

韓小偉到達青州的當晚,在某處出租屋內抓獲了嫌疑人,抓捕時發現,屋內除了大學生張輝的行李箱,另有兩只行李箱也是從列車上盜竊所得。

記者手記

總覺得鐵路便衣有種神秘感,他們著裝極爲普通,沒什麽話,行迹匆匆。G284列車僅有7小時10分鍾,是記者漫長的一次高鐵之旅,卻是便衣工作筆記中的草草幾字。穿深色夾克、一把合適的小方凳子、話很少、眼神很鋒利、有腸胃疾病、不常回家,成了韓小偉的幾個標簽。列車到達濰坊站時韓小偉坐在風擋連接處,身體微微傾斜,靠在衛生間的門板上,他的面前鋪滿了行李和旅客,但背影卻看起來十分孤獨。

采訪結束後我們面對面坐在餐車,他悄聲透露,今天這班列車的列車長是自己的妻子,因爲工作緣故,盡量避免交集。二人聚少離多,一班列車,不同崗位,形同過客。我們總感慨便衣的偉大和不易,大概是他們將工作和情感實現了完全的剝離,每一條線路,每一站點,在我們不留意的角落,在我們擦肩而過的遇見裏,都是他們爲我們守候,爲我們留下的平安的足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