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發布41期公告,消金公司爲何批量轉讓個人不良貸款?

國際金融報 2024-05-22 18:52:02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下稱“消金”)開始批量出售不良資産。

近日,記者依據銀行業信貸資産登記流轉中心(下稱“銀登中心”)披露信息統計獲悉,中銀消金、招聯消金、北銀消金等10家機構年內發布41期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和招商公告,其中,中銀消金一家就發布了23期,累計未償還本金及利息總額達到40.95億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多家消金機構將“有序推進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工作”“未來一段時間,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作爲常態化舉措”。

受訪專家表示:“隨著經濟深度調整、個人收入承壓,不良率明顯擡頭,各大消金公司不良資産規模大幅增長。由于監管制度完善、貸後監管力度強化,消金公司回收難度越來越大。轉讓不良資産,可以加速回籠資金,更好地盤活資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身的資本負債。”

批量出售不良資産

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成爲消金公司處置不良的常態化舉措。記者統計獲悉,10家機構年內發布41期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和招商公告,分別是中銀消金23期,招聯消金5期,北銀消金5期,南銀法巴消金2期,螞蟻消金、馬上消金、中郵消金、平安消金、湖北消金、內蒙古蒙商消金各1期。

值得注意的是,中銀消金近期在銀登中心密集發布了23單不良資産轉讓公告,累計未償還本金及利息總額達到40.95億元,涉及借款戶數爲34527戶。今年該公司已成功轉讓7個資産包,涉及未償本金余額超過9億元。

中銀消金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經過2023年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試點後,已將該業務作爲處置化解不良貸款的常態化管理措施。目前按公司經營管理計劃穩步有序推進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工作,與清收和核銷共同形成不良貸款處置化解措施。”

記者查詢銀登中心官網發現,在31家持牌消金中目前共有25家消金公司開設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銀登中心披露的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統計顯示,2023年全年,不良批量轉讓成交項目爲553單,成交規模達到1193.7億元,較2022年的369.9億元增長222.71%。其中,消金公司不良轉讓業務成交規模爲183.7億元,占比15.29%;2024年一季度,消金公司不良轉讓業務成交規模爲18.9億元,占比12.7%。

從近期發行金融債的興業消金和招聯消金披露的數據可以看出,消費金融行業整體不良資産規模正在快速增長。數據顯示,興業消金的不良貸款余額在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9月末分別爲11.04億元、16.04億元和18.35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爲1.90%、2.14%和2.19%。招聯消金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末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爲27.92億元、37.25億元和41.17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爲1.83%、2.22%和2.45%。

“開展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有助于更好地化解金融風險,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進而促進金融資産良性循環和金融機構穩健發展。2022年12月30日,監管將消費金融公司首次納入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機構範圍,目前已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發行相關項目。公司結合發展需要,嘗試開展不良貸款轉讓項目,並穩步有序推進相關工作。未來一段時間,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作爲一項金融機構常態化舉措,將在公開、透明的市場化競價機制中穩步推進。”招聯消金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指出,“2021年1月,金融機構在銀登中心完成批量轉讓試點工作,批量不良轉讓成爲處置不良資産新途徑,有利于提升處置不良資産的效率、改善流動性,提升資本充足率。2022年底,試點擴展至第二批金融機構(涵蓋消費金融公司),2023年至2024年有過半數消費金融公司完成批量轉讓業務。消費金融公司可利用批量不良轉讓工具進一步優化信貸資産結構,減輕資産處置壓力,但在能力准備和市場合作上仍需要積累和學習。”

控制個人不良貸款迫在眉睫

消金公司爲何紛紛叫賣個人不良貸款?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記者分析指出,政策層面,在消費金融領域強化信用風險管理,加大不良資産處置力度成爲主旋律;業務層面,根據部分持牌消金金融債、ABS(資産證券化)相關文件內容來看,2023年由于經濟大環境等因素,部分客群工作受限導致收入下降,新客入催持續上行,推動逾期率及不良資産規模有所攀升,且此前的不良處置及回收未達預期,致使持牌消金資産質量承壓。

記者了解到,2022年底,原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將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以及信托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納入試點機構範圍。

惠譽博華發布的《2023年消費金融公司年度展望》顯示,2022年消費金融行業平均不良貸款率爲2.22%,自2018年後首次回升;年末行業不良貸款余額爲185.24億元,同比增長23.58%,不良貸款余額增速超過貸款增速。銀登中心發布的《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年度報告(2023年)》指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市場有望呈現規模穩中有升、主體活力迸發等趨勢。隨著經驗逐步積累和市場逐步完善,期待市場機構進一步充分利用試點政策支持,加大不良資産處置力度,市場處置規模有望穩中有升。

“預計未來,所有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都將通過銀登中心轉讓不良資産。不過,個人不良貸款業務平均折扣率和本金回收率持續下降,成交價格基本上在未嘗本金一折以下。”冰鑒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告訴記者,對于消費金融公司來說,提升客戶資質、控制不良貸款問題迫在眉睫。再加上利率持續下行的大環境下,消費金融公司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降本增效、控制風險。在貸後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消費金融公司更及時了解客戶資質變化,做到及時預警。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武澤偉對記者表示,隨著不良資産規模不斷增長,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金融公司加入不良貸款轉讓這一行列。消費金融公司要想找到新的發展空間,既要加大營銷力度,擴大客群範圍,還要積極發展金融科技,通過科技賦能業務,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從而達到開源節流的效果。

蘇筱芮表示,在利率持續壓降、資産質量逐步下行、貸後管理日趨嚴格的背景下,消費金融公司一方面需要做好客群分層、利率定價等基礎工作,目前觀察到部分持牌消金采取客群上浮戰略,從貸前環節來把控資産質量“入門關”;另一方面也需要持續強化自營競爭力,在自主獲客、自主風控等重點工作中強化內功修煉,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消金垂直領域大模型等不斷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0 阅读:359
评论列表
  • 2024-05-23 00:16

    真轉讓還好,就怕是虛假轉讓規避監管!有些轉讓後催收了一段時間,然後又回到了原出讓方~這就值得推敲了

  • 2024-05-23 02:51

    應該取締網貸這種禍國殃民的玩意。。

國際金融報

簡介:人民日報旗下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