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共封24個兒子爲藩王,卻有6位爵位只傳一代,爲何?

雍親王府王妃 2024-04-20 16:20:49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群臣的多次請求之下,終于答應正式登基,建立大明王朝。稱帝後朱元璋除了將嫡長子朱標封爲皇太子,將來繼承皇位外,還將自己其他的兒子們都封爲藩王。作爲藩王到了一定的年紀便要前往封地就藩,並且爵位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傳承下去。

朱元璋在位31年,先後三次冊封藩王:

洪武三年,朱元璋將自己所有已經出生的皇子冊封爲藩王,其中年齡最大的是嫡次子朱樉,年齡最小的是只有兩個月的皇十子朱檀。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再次冊封藩王,這次總共冊封五位藩王,從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到第十五子朱植。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將年幼些的兒子們封爲藩王,這一年朱元璋已經年過花甲,總共冊封了十位藩王。從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栴到第二十五子朱㰘,或許連朱元璋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還會老年得子,洪武二十六年最年幼的兒子朱楠出生。但朱楠並未來得及被封藩王,便夭折。

就這樣朱元璋共生26子,除了太子朱標、幼子朱楠外,剩余的24個兒子全部被封爲藩王。但這24子中(燕王朱棣除外),卻有6位爵位並未一代一代傳下去,這究竟是爲何呢?

原陳友諒妾室達氏所生兩子

朱梓是朱元璋的第八個兒子,生母是定妃達氏。達氏原先是與朱元璋爭奪天下的枭雄之一陳友諒的妾室,鄱陽湖之戰(1363年)中陳友諒中箭身亡;其子陳理在張定邊等人的擁護下在武昌稱帝。不過陳友諒如此骁勇都敗給了朱元璋,更何況是只有13歲的陳理。

結果在陳友諒去世的次年,朱元璋兵臨武昌城下,陳理率領所謂的陳氏皇族歸降朱元璋。而達氏作爲陳友諒遺孤自然身在其中,達氏長得很是漂亮,被朱元璋納入自己的後宮。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妃嫔,將達氏封爲定妃。達氏先後爲朱元璋生下兩個兒子:

1364年,也就是達氏跟隨朱元璋的這年,達氏爲朱元璋生下第一個兒子朱榑,這是朱元璋的第七個兒子;正因爲朱榑是在陳友諒去世的次年出生,所以很多野史中會將朱榑當成是陳友諒的遺腹子。朱元璋何等精明之人,又怎麽會分不清究竟是不是親子呢?

時隔五年,1369年達氏又生一子,是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梓。

在朱梓出生的次年,也就是洪武三年朱元璋不僅大封開國功臣,還大封後宮,達氏被封爲定妃;而達氏所生的兩個兒子也都被封爲藩王。

可惜的是達氏所生兩子都沒有善終:

一個葬身火海

一個被貶爲庶人,囚禁多年不得自由,還牽連自己的子孫後代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洪武三年朱榑被封爲齊王,封地在山東青州。洪武十五年,朱榑19歲時前往青州就藩,並且奉命鎮守開平(唐山),防止胡人入侵。洪武二十三年,朱榑率領王府護衛、徐州邳州的部隊跟對四哥燕王朱棣一起北伐北元。

洪武二十四年北伐回來的朱榑再次奉命前往開平鎮守,當時太祖皇帝已經下旨穎國公傅友德率部出塞,所以便命朱榑獨自領兵作戰。但是若取勝的話,不要同諸位將士們爭搶功勞。這年八月,朱榑返回京城。

可以說整個洪武朝,朱榑建功立業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因此也建立了不少戰功。正因爲如此朱榑越發的恃寵生嬌,再加上生性殘暴,做了很多不法的事情。正是朱榑這樣的性格,先後兩次被廢爲庶人。

1398年,太祖皇帝朱元璋病逝,皇太孫朱允炆登基稱帝,史稱建文帝。

建文帝在做太孫時便對各位手握重兵的藩王很是忌憚,剛登基便著手削藩之事。而且聽從東宮伴讀黃子澄的建議:先將繼位與燕王朱棣較好的藩王削掉,然後在燕王孤立無援時再除掉燕王。

而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便是第一個被削掉的,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朱橚被貶爲庶人,被遷往雲南。接下來便是齊王朱榑,建文元年四月便有人向建文帝告發:齊王朱榑想要謀反。建文帝下旨將朱榑召到南京,將其貶爲庶人。

周王與齊王之後,建文帝又先後削掉了湘王、代王與岷王。

燕王朱棣很清楚,自己很快會步幾位弟弟的後塵。所以便提前布置,並且在建文元年七月先建文帝一步起兵靖難,正式開始爲時四年的靖難之役。

建文四年,建文帝擔心周王與齊王會幫助燕王朱棣一起靖難,所以便將兩位叔叔召回南京,囚禁在一起。朱棣攻入南京城後,便派人前去保護兩位弟弟。但是被禁锢不得自由的兩位藩王,在見到這些士兵時竟被嚇得趴在地上哭。得知四哥朱棣靖難成功的消息,轉而大喜。

朱棣在南京稱帝後,便恢複了兩位弟弟的藩王之位。

然而恢複藩王爵位後的朱榑,並沒有珍惜自己的爵位,反而比之前更加的驕縱。

朱棣見弟弟如此,便用二人一起患難的往事來勸說朱榑。

然而朱榑不僅沒有悔改的意思,反而在自己的府上豢養殺手意圖謀反,甚至還招異人來詛咒朱棣。不僅如此,朱榑還將守護青州城的將士換成自己王府的護衛,又將青州城的城牆跟王府的院牆修築在一起,這樣便可以將王府完全隔絕起來,更不允許有朝廷的官吏登上青州城巡視。

此舉必然會引起青州城官員的懷疑,所以便向朱棣上疏告發齊王的不軌舉動。沒想到朱榑卻想要將他們誅殺,與此同時有人告訴朱棣周王朱橚也想要謀反,但是朱橚緊接著便向朱棣寫了一封請罪書。朱棣便著人,將朱橚的請罪書送到青州給朱榑看,但朱榑似乎並沒有領會朱棣的意思。

永樂四年,朱榑遵旨回到京城。

面對群臣的彈劾,朱榑口無遮攔:

“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時耶!會盡斬此輩。”

朱榑的話讓朱棣很不高興,所以便將朱榑留在了京城府邸;被留在京城的朱榑頗多怨言,朱棣便在這年八月將其子召到京城,同朱榑一起廢爲庶人。

這是朱榑第二次被貶爲庶人,第一次還能歸咎于建文帝不念親情,而這一次完全是朱榑咎由自取,還牽連自己的子孫後代。朱榑被貶爲庶人,便意味著他的齊王爵位便不能再繼續傳下去。不得自由的朱榑與他的三個兒子,原本要這樣度過余生。

然而宣德三年(朱棣的孫子朱瞻基在位),有一位福建的男子自稱是“七府小齊王”並且意圖謀反。被抓後押往京城,此事牽連一百多人被殺。而朱榑同三個兒子不久便突然去世了。好在宣德帝爲自己的叔祖朱榑留下一絲血脈,將其幼子朱賢爀遷往廬州安置。

朱榑有四個兒子,但齊王爵位一代而斷,完全歸咎于朱榑不能安分守己。而其同母弟潭王朱梓,卻是無後而終,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洪武三年朱梓被封爲潭王,封地在長沙。

洪武十三年,朱梓的潭王府開始修建。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將英山侯於顯的女兒於氏嫁給朱梓爲潭王妃。同年十二月,朱梓帶著王妃一起前往長沙就藩。

雖然同母兄長朱榑多行不法之事,但朱梓跟兄長並非是一樣的人。了解明史的都知道朱元璋發動的胡惟庸案,牽連三萬多人被殺。而其中便包括潭王妃於氏的哥哥於琥,於琥被朱元璋下旨誅殺,此時朱梓的嶽丈已經去世,但因爲兒子的緣故,仍舊被朱元璋視爲胡惟庸一黨。

朱梓的王妃便是於琥的親妹妹,便開始心中不安。

朱元璋自然清楚兒子的擔憂,便派人前往長沙安撫朱梓,並且打算將朱梓召回南京親自安撫一番。沒想到朱梓誤會了父皇的意思,得知父皇要將自己召回京城,便驚恐萬分,擔心被削爵處死。“心灰意冷”之下,便帶著王妃於氏一起葬身火海。

這一年,朱梓尚且只有22歲,著實可惜。

朱梓雖已大婚五年,但還未生子,無子承襲王爵,國除。

因削藩而死的湘王朱柏

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子,生母是順妃胡氏,外祖父是豫章侯胡美。

洪武四年朱柏出生,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第二次分封藩王,將朱柏封爲湘王,封地在荊州。

洪武十八年,朱柏年僅15歲便前往封地就藩。

朱柏從小便很聰慧,而且心懷大志,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做一位濟世安民的藩王。

值得一提的是朱柏非常好學,經常讀書讀到半夜,並且爲了招賢納士整理校對書籍專門設立了“景元閣”。而且朱柏還是一位文武全才,不僅書讀得好,而且在騎射功夫上也很不錯,頗有俠客的豪氣。若是前往山水勝景的話,必定會在此處待上多日,爲此處賦詩作文,刻在石頭上。

洪武年間,常德一帶經常發生叛亂,朱柏多次奉命前去平叛。朱柏作戰很是勇猛,多次大敗敵軍。太祖皇帝對此很是贊賞,特地將朱柏召回京城嘉獎他的功勞。

洪武三十年,朱柏再次奉命出征,此次朱柏同楚王朱桢一起南下討伐古州蠻。

不過擔任主帥的楚王朱桢雖然向朝廷索要三十萬石糧食,但是又不願意親自在前線指揮作戰,導致此次出征很不順遂。太祖只好讓二人修築銅鼓樓後,便各自返回自己的封地。

若是大明王朝一直安穩下去的話,朱柏成爲一位安民濟世的王爺還是很有可能的;然而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病逝,朱柏很是傷心,爲此還有了“棄世”的想法。緊接著建文帝登基,並且剛登基不久便開始削藩。

燕王朱棣很清楚,自己很快也會被建文帝貶爲庶人,所以便派人前往荊州希望朱柏能夠同自己一起騎兵靖難。朱柏並不想造反,所以便拒絕了朱棣。然而沒多久朝中便有人告訴建文帝:湘王朱柏意圖造反。建文帝便下旨訓斥朱柏一番,並且打算將朱柏押回京城問罪。建文帝派去的人出其不意,直接包圍了湘王府。

朱柏仰天長歎:唉!曆朝曆代的大臣若是遇到昏庸無道的君主被下獄的話,大多自盡而死;作爲太祖的兒子,父皇已經去世,我既不能回到京城侍奉在側,也不能參加父皇的葬禮,滿腹遺憾地活著,又有什麽意思呢?如今又要受這些奴仆的屈辱,我怎麽能苟且活著呢?

說完朱柏便親自放火燒了湘王府,然後穿戴好親王的衣冠,騎著馬一躍跳進火海之中。

朱柏並沒有兒子,死後國除。

朱棣登基後,實在是可憐自己的弟弟無罪而死,所以便將其追谥爲“湘獻王”。

意圖造反的谷王朱橞

朱橞是朱元璋的第十九子,生母是郭慧妃,外祖父是滁陽王郭子興。了解明史的應該知道郭子興是馬皇後的養父,而太祖皇帝朱元璋加入的起義軍便是郭子興麾下的。

洪武十二年朱橞出生,朱橞出生的前一年朱元璋剛剛分封藩王。

所以朱橞需要等到下一次分封藩王,洪武二十四年,13歲的朱橞被封爲谷王,封地在宣府。

洪武二十八年,朱橞17歲時前往封地就藩。

據說朱橞心地善良,很是聰明能幹。他在封地不僅愛民如子,而且爲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在宣府的威望極高。不僅如此朱橞還一邊興建谷王府,一邊爲戍邊做准備。

建文帝登基後,先後削掉了周王、齊王等五位藩王。還未來得及對其他藩王動手,燕王朱棣便發動靖難之役,谷王朱橞得以保住了自己的王爵。

爲了防止谷王朱橞幫助燕王朱棣一起靖難,建文四年建文帝將朱橞的封地改爲長沙,並且爲朱橞增加了年俸兩千石。與此同時,建文帝下旨谷王朱橞帶三千兵馬回到京城堅守金川門。

然而這年六月,燕王朱棣率領燕軍兵臨南京城下,朱橞見建文帝大勢已去,便同曹國公李景隆一起主動將金川門打開,迎接四哥朱棣進城。就這樣朱棣不費一兵一卒進入金川門,建文帝得知燕王進城的消息,很清楚自己已經無力回天,便一把火燒了皇宮,而自己則是葬身火海(還有一種說法是建文帝不知所蹤)。

朱棣在南京稱帝後,自然不會忘了十九弟的功勞,下旨朱橞封地改爲長沙,增加三千衛士兵,年俸2000。

然而重新回到長沙後的朱橞卻仗著自己的功勞,而越來越霸道,不僅因爲忠誠伯茹瑺未曾拜見自己而直接誅殺,而且還直接誅殺了狀告朱橞的長沙史廬廷綱。更過分的是朱橞在封地做了很多不法之事,甚至私下裏招兵買馬、造戰艦弓弩。

並且試圖說服自己的同母兄長蜀王朱椿一起造反,朱椿雖然是朱橞的同母兄長,但他安分守己並不想做如此謀逆之事,將弟弟狠狠斥責了一頓。

朱橞此舉,自然會被朱棣察覺,很快朱橞便被群臣彈劾。

永樂十五年,朱棣下旨將朱橞貶爲庶人。

宣德三年,朱橞死在了獄中。

朱橞自幼聰慧,深得父皇的寵愛與賞識,讓其前往重鎮宣府就藩。而朱橞確實在洪武一朝沒有讓父皇失望,不僅安分守己,而且積極爲戍邊做准備;父皇病逝後,朱橞更是忠于建文帝,支持建文帝登基。然而在建文帝大勢已去時,主動放朱棣進城,可見原先安分守己的谷王原來也有背信棄義的一面。

就藩長沙後的朱橞,驕橫跋扈,竟想要造反,篡奪朱棣的皇位。

按照大明律,朱橞理應被誅殺;但是朱棣念在手足之情上,並未誅殺朱橞。但谷王爵位,自此便在大明王朝消失了。

其他的藩王

朱楹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二子,生母不詳。洪武十六年出生,洪武二十四年被封爲安王。只是因爲年幼的緣故一直未前往封地,建文帝登基後,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楹便更無機會就藩。

建文四年六月二十日,進入南京城的朱棣按照皇帝的規格下葬侄兒朱允炆。

六天後,朱棣命二十二弟安王朱楹前去祭拜懿文太子陵寢。

朱棣登基時,朱楹雖然已經19歲,可以前往封地就藩,但是朱棣並未著急讓弟弟就藩;而是到了永樂六年,朱楹才就藩于平涼。

之後在永樂九年、永樂十五年先後兩次回到京城拜見皇帝。

然而永樂十五年,回到封地後僅半年的時間,朱楹便病逝了,年僅35歲。

朱棣得知後,下旨爲其辍朝五日。

因爲朱楹生前並未生子,所以國除。

除了上述五位成年的藩王外,還有一位藩王,國除。

此人便是朱元璋第九子朱杞,洪武二年九月朱杞出生,洪武三年四月被封爲趙王,然而被封爲趙王僅八個月朱杞便病逝了,年僅兩歲而已。

結語

趙王朱杞年僅兩歲夭折,並未長大成人,自然無後承襲爵位,國除;

安王朱楹雖然去世時已經35歲,但是並沒有生下兒子,所以無子承襲爵位,國除;

趙王朱杞因過度恐懼與王妃一起葬身火海,並未留下兒子,無子承襲爵位,國除;

湘王朱柏在建文帝削藩時,不忍受辱一把火燒了湘王府,而自己也死在了火海之中;無子承襲爵位,國除;

谷王朱橞與齊王朱榑都不是安分守己之人,雖然有兒子可以承襲爵位,但是二人多行不法之事,被貶爲庶人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自然其子孫後代不得承襲王爵。

0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