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勝利前夕,一國民黨上將寫信給毛主席:差點改變中國命運

南齋孤風中 2024-05-25 20:06:43

1948年末,淮海戰役激烈打響。

硝煙彌漫的冬日,槍炮聲不絕于耳。

解放軍兵力約爲60萬人,而國民黨軍隊投入了約80萬兵力。

通過精准的戰略部署和人民群衆的全力支援。

解放軍成功全殲了國民黨軍的一個“剿總”前進指揮部、5個兵團和1個“綏靖”區的部隊,總計56個師,約55萬余人。

整個華東地區,到處都是國民黨軍隊狼狽逃竄的身影。

幾年前,還是主動進攻的一方。

如今卻已是強弩之末,節節敗退。

蔣介石坐鎮大本營,看著眼前的敗局,不禁心如死灰。

他明白,革命的力量正在迅猛發展,這場戰爭已經漸漸走向了盡頭。

于是,蔣介石開始爲自己的下一步籌謀起來。

他面帶憂色地召集了親信,企圖尋求一條出路。

對于蔣家王朝來說。

這個時候,最擔心的還是權力和財富的安全。

三個地方可選

會議室裏,氣氛壓抑得令人喘不過氣來。

牆上的鍾表,發出了清脆的滴答聲,每一下都在提醒著在座的每一個人,時間正在無情地流逝。

海南、西南、台灣。

只有這三個地方可供選擇。

所有人都在分析著這三個地方的利弊,企圖從中找到一個折中的出路。

西南地區地形本就山川重重,再加上有著天險長江作爲屏障,倒也能爲他們提供一個權宜之計。

只可惜那裏資源匮乏,終難作爲根據地長期堅守。

海南,雖然遙遠。

卻能借助大海的優勢,形成一座孤懸于外的島嶼要塞。

但單憑一個小島終,遠水救不了近火。

而台灣,這個形似弧月的島嶼,卻成了蔣介石眼中最後的救命稻草。

張其昀,卻說出自己的觀點:

“鄙人以爲,退守台灣乃是上上良策!”

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日軍殖民者,遺留下來的工業基礎。

都足以支撐他緩一口氣。

更爲關鍵的是,那道天然屏障般的台灣海峽,能爲他們營造出一個絕佳的臨時避風港。

從而阻擋住我軍的進一步進攻。

就這樣,蔣介石帶領著他的親信,開啓逃亡台灣之路。

那片海峽對岸的小島,將成爲他們最後的藩籬。

他們企圖,憑借這個臨時根據地,最終重掌大陸。

國民黨上將楊傑

與此同時,讓我們看一下另一幅畫面。

斜陽西下,金色的余晖,籠罩著杭州西子湖畔的老房子。

楊傑坐在那張舊藤椅上。

雙手顫抖著拿著筆,目光凝視著窗外湖畔輕蕩的波紋。

這位年過六旬的國民黨元老,曾幾度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左右蔣介石的決策。

但今天,他做出了一個,可能改變中國命運的抉擇。

楊傑的腦海中,浮現出數十年前的慘淡景象——內戰硝煙滾滾,生靈塗炭。

獨裁統治的弊端,日益顯露。

蔣氏父子,對黨內異議人士的嚴厲打壓。

讓楊傑肅然起敬的理想主義理念,也蕩然無存。

更令他痛心疾首的,是蔣介石固步自封,無視國際形勢的巨大變遷,拒絕和平統一。

一股強烈的預感湧上心頭。

楊傑覺得台灣的前景,正漸行漸遠。

這顆心愛的寶島,將被蔣氏家族的頑固執念葬送,淪爲永遠的流亡之地,再也回不到祖國的懷抱。

于是,他提筆書寫,字裏行間飽含沉痛。

信中,他犀利指出蔣介石獨裁統治的種種惡果,懇請中共著眼大局,審時度勢。

通過實現和平統一之路,走向偉大複興。

他筆鋒一轉,意味深長地寫道:

“台灣乃中國著陸最佳地點,解放軍一旦控制這裏,國民黨便無立錐之地矣。”

“4A“級文件

主席剛剛批閱完一份來自杭州的密函。

眉頭緊緊鎖在一起。

雖然這份信件來自一位老對手,但字裏行間透露的真知灼見,讓他深受震撼。

霞光萬丈,黃昏漸斜。

毛主席端坐在矮桌前,凝視著地圖上那顆閃著寶光的孤島。

當即寫下兩份絕密電令,傳遞給剛剛調任華東軍區的老戰友粟裕,以及正在籌建海軍的指揮官夏永康。

這兩道命令,只簡單寫著“4A“四個大字。

卻蘊含著燎原式的爆炸力量——4A,就是“渡海作戰”的最高機密行動代號!

1949年,1月10日,毛主席和周總理討論:

“我國空軍在短期內壓倒敵人空軍恐怕不太現實,但似乎可以考慮派選三四百人去遠東學習六到八個月。

同時購買飛機一百架左右,掩護渡海,准備奪取台灣。”

粟裕接到命令後。

眉頭緊鎖,內心無比沉重。

台灣對岸的七個軍、二十萬大軍呈現出頑強抵抗的態勢。

粟裕不得不拿起算盤核算作戰所需兵力:

即便三野全部集結,也難以有綽綽有余的底氣。

他腦海中浮現出後勤線拉長,糧草供應困難重重的場景,不禁憂心忡忡。

更令他焦慮的是:國際形勢風雲詭谲,搖擺不定。

蘇聯虎視眈眈,竭力避免新疆動亂;

西南各路軍閥互相殘殺,禍及黎民。

毛主席分身無術,處處火力不足。

而最致命的,還是空軍和海軍裝備的薄弱環節。

祖國大地,雖已大半重現和平安康。

可台灣這塊骨肉,卻仍被蔣氏流氓割據。

無法盡快旗歸祖國懷抱,這令他痛心疾首。

意外突發!

1950年5月,經過艱苦的戰鬥,我戰士終于攻克了西沙群島和儋州,結束了海南島的最後一戰。

久違的和平,重歸這片海天佳境。

戰士們歡呼雀躍,人人臉上洋溢著獲勝的喜悅。

“快看,那是台灣!”

有人激動地指著遠方的一線島嶼,大家隨之朝那個方向望去。

熹微的晨光中,那座寶島若隱若現,猶如一顆璀璨的珍珠,在碧海的懷抱中靜靜沉睡。

“很快就能解放了!”

曠日持久的內戰終于將畫上句號,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起台灣的前景。

有人憧憬未來的經濟騰飛;

有人激動地描繪著,家園重圓的溫馨場景……

只是,就在這時,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消息,狠狠擊中了所有人的內心——朝鮮半島竟然爆發了戰爭!

解放軍很快響應毛主席“抗美援朝“的號召,開赴前線。

中國,一下子被濃重的戰雲再次籠罩。

更糟的是,短短兩天後,一則更爲動蕩的消息傳了回來:

杜魯門親自下令,美國第七艦隊將開進台灣海峽!

這不啻是赤裸裸的武力幹涉。

有識之士頓時明白了,台海局勢將陷入膠著,解放台灣將難如登天。

沮喪、憎恨、無奈......各種情緒,化作一聲聲無助的歎息。

指戰員們再次拾起手中的槍,緊鎖著眉頭眺望著遠方的台灣——那曾經離解放只有一步之遙的土地。

如今竟被層層阻隔,離他們漸行漸遠了。

但作爲一名解放軍戰士。

他們唯有任憑時光流轉,耐心等待再一次東風再起的到來。

19 阅读:639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