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壽險如何挑選?——專業科普,一篇吃透定期壽:《七天學會買保險》第6天

保險百科全書 2024-05-10 09:33:40

咱們買保險最怕是信息不對稱,本文凝聚了六年的實戰工作經驗,

絕不藏著掖著,夾帶軟文。

定期壽險指:被保人身故或全殘,賠付100%的保額。

它的保障責任很簡單,主要關注點是在用途上。

與定期壽險孿生的終身壽險,很多初識保險的人可能一下分不清他們兩。

而終身壽險主要作用是:

保本理財,屬于爲數不多可以剛性兌付的金融産品,像增額壽險、年金險、分紅險、兩全險都屬于這一類。

定期壽險早在1759年就被開發出來,比1983年問世的重疾險,早兩百多年。

在國外,賣得最多最好的保險也是定期壽險;

但是在國內,很多就算有保險意識的人,都不願提及這個“死亡保險”。

對定期壽險存在誤解:覺得不吉利,死了才能賠,不明白買了有啥用~~

要知道死亡是人的最大風險

試想一下,人如果突然沒了,房貸還在,家人怎麽辦?

子女教育?未來怎麽辦?父母養老怎麽辦?

怎樣才能維持住他們原來生活?

有句話說的好“保險雖然不能改變生活,但可以防止生活被改變”

我們可以通過定期壽險,留下幾百萬給家人,

延續家庭責任,留愛不留債,保障他們未來衣食無憂。

定期壽險的特點是保費低、保額高,一年只要幾百或一千塊,就能買到上百萬保額,杠杆非常高。

比如28歲女生,每年僅需五百多就可以獲得100萬的保額。

定期壽險的理賠金屬于給付型:理賠金是一次性打到卡裏。

並且理賠金是賠給受益人的,所以要認真考慮受益人的選擇。

受益人的選擇有兩種:

1、指定受益人,可以指定某一個或幾個受益人,分配比例均由投保人設置。

2、法定受益人,按法律關系和繼承順位來分配,但這種關系複雜,建議指定受益人。以便可以把控權利

定期壽險的保多久的設置非常自由,

有1年、5年、10年、20年、30年、到60歲、70歲、80歲

繳費時間也非常自由

有1年、5年、10年、20年、30年、到60歲、70歲、80歲

繳費金額是固定的,每一年的保費跟首期保費一樣。

有這麽自由的方式,我們可以凝結很多種挑選的技巧。

1、根據定期壽險的特性,未成年人和退休老人可以不買,只需要給有經濟收入的人買。

2、買到60歲,剛好銜接當下退休年齡,孩子大了、責任輕了、身故風險變小了

3、買到70歲,考慮未來延遲退休,人均壽命變長,希望能多減輕孩子負擔。

4、買到80歲,以自己爲標的,利用保險的杠杆,放大自己的生命價值。

坊間有一句話形容買了定期壽險的人很貼切:

“我站著是一台印鈔機,我倒下是一堆人民幣”

計算定期壽險的保 額很簡單,像是一道小學生的數學題。

首先,要列出所有的負債,如車貸、房貸、企業貸

其次,要統計出一家人一年的硬性開支,如其他保險的保費、教育費、夥食費、零食費、人情往來費、水電煤物業停車等等一切必須的費用。

最後,結合所有負債,加上五年的硬性開支,就能得出大概的基本保額。

雖然,定期壽險的基礎保障非常簡單;

但是不同保險公司還是研制了不同的附加險。

比如水陸空額外賠、猝死責任等,這些類似于意外險的責任,可以讓定期壽險更多元化。

再比如夫妻共保的形式,夫妻雙方共同在一張保單上;倘若是同一原因導致夫妻雙雙身故(如自駕事故),可以賠償四倍保額,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保額,降低了保費;

還有一個保費返還的附加險,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指的是如果沒有發生賠償責任,滿期後可以返還保費;比如30歲購買,保到70歲,滿期超過70歲後,退回所有保費。

但是這個附加險,要多付出大約貴3倍左右的保費,所以到底好不好,還是看個人荷包決定的。

有數據統計,自己主動給自己買定期壽險的只有5%左右,另外的95%都是給隊友(另一半)購買的,特別是從事較爲危險的工作的人群,保額尤其買的更高;

說到這裏,相信你也對定期壽險,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用“死了都要愛”這句話,诠釋定期壽險的精神,是再好不過了。

最後,說個冷知識,購買定期壽險超過兩年,就算自殺,也是會賠償保額的。

還有不理解不懂的,可以點贊、留言,咱們下期再見。

0 阅读:0

保險百科全書

簡介:保險知識科普,條款全面解析、評測不吹不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