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很多人太膚淺,只知其狠毒不懂其厲害

不敗頑童 2022-08-16 16:46:55

一說起呂雉,人們腦海之中便會自動浮現後宮專權的相關畫面,和呂雉心狠手辣、慘無人道的主觀印象。

我們不能說大家對呂雉這種傳統印象是錯的,但是真正讀懂一個人的根本,首先要透過其行爲現象去讀懂他背後的思想邏輯和行爲脈絡,也就說,要設身處地走到他的生存世界當中去。

如果說我們能夠真正地將心比心去看待呂雉這個人,那麽透過她在曆史上留下的種種痕迹,就不難發現司馬遷在世紀之中將她的傳記列爲本紀,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個女人十分不容易,也十分不簡單。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爲她只是一個封建女性,她比大多數男人更適合也更擅長當皇帝。

其實,封建社會歸根到底是一個男權當道的社會,雖然有一小部分女人憑借著“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也能一時或者攬到一部分的政治話語權,但那終究不過是昙花一現。

所以,即便東漢的外戚政權搞得如火如荼,但是曆史上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太後(女皇)其實並不多!一是因爲當時的社會對于女性掌權的包容度和認可度不夠;二是由于女性的生理結構和生活角色導致她們確實更難滿足一個高明政治家的要求。

但呂雉是一個例外,這個女人確實是值得所有喜歡玩權力遊戲的人推崇的!透過她,大家將會看到很多艱辛、不甘背後的隱忍、堅強,也會看到很多無奈、委屈背後的堅持、倔強,更會看到難得一見的同時發生在一個女人身上的柔與剛!

呂雉爲什麽會被認爲狠毒?

黃蜂尾後針,最毒婦人心,很多不太了解呂雉的人,開口閉口和翻來覆去就是說人家狠毒!呂雉在曆史上狠毒嗎?確實狠毒!別的不說,光她把劉邦的小老婆戚夫人制成了人彘、把劉邦嫡系血脈中那些不太聽話的“不肖子孫”趕盡殺絕以及劉姓王爺要想活命,必須標配一個女家媳婦,甚至逼著名義上的外孫女(長公主的女兒)嫁給兒子(劉盈),這幾件事就足以證明她確實狠毒。

但是,我們通常會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去批判那些違背傳統觀念的人,但是又有多少人會以逆向思維去思考“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的問題呢?呂雉難道天生就是這樣狠毒的人嗎?哪個女漢子不是被逼出來的!

要讀懂呂雉的狠毒,首先要讀懂客觀的環境和條件會對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爲産生巨大的刺激,在人們不斷地自我反思和調整之後,我們終于成了那個別人眼中的我們了。呂雉就是這麽一步一步被貼上“狠毒”的標簽的。

呂雉這一輩子其實挺不容易的,因爲她的人生其實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沒有自主選擇權的,她不斷地被趕鴨子上架,最終活成了我們甚至包括她自己都比較討厭的那類人而已。

隨便舉幾個例子,若是一個普通女子能全部承受下來,那都算我在胡說八道!

第一、劉邦未發迹的時候,誰在替他操持生活?這個人很聰明、很能混,但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顧家。在一個男權社會,當家的男人不顧家,這對一個女人來說意味著什麽?那就是她必須活成一個男人的模樣。劉邦不顧家,也就意味著他們家所有的家庭責任全都壓到了呂雉身上了。

呂雉本是一個千金小姐,被她那個十分信奉命理之學的老爹強行安排嫁給了一個糟老頭,不光要幫糟老頭撫養前妻的兒子,還要幫這個糟老頭安排好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情,關鍵是這個糟老頭一天到晚遊手好閑,她能過得輕松嗎?

在家帶孩子的是她,下地幹農活的還是她,劉邦在外面惹是生非,回家需要人擦屁股的還是她。她不累嗎?她不煩嗎?但是,她能接受、能包容,她自始至終相信她的丈夫是一個偉丈夫!

後來,劉邦私放囚犯分分鍾就爽了,但是呂雉要去替他坐牢;劉邦鑽進芒砀山,山高皇帝遠,誰也管不著,但是呂雉要給他送飯,還得幫他打廣告;劉邦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要出去闖蕩,結果封了漢王,忘記了呂雉這個黃臉婆,呂雉只能躲在家裏傷心;劉邦彭城之戰偷雞不成蝕把米,照樣丟下呂雉就跑,呂雉在項羽那裏關了三年,替他受罪;等到劉邦當了皇帝,天天看著戚夫人跳舞,也不想看呂雉爲他算賬、做方案;末了,劉邦還打算去試探呂雉的底線——不想讓他們的孩子接班。

世間有幾個女人能夠承受呂雉所承受的心理煎熬?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由于項羽當初太強大,而劉邦自身的底子太薄弱,所以劉邦在創業過程之中,迫不得已只能采取聯合創業的方式,所以,漢初的政局是相當不穩定的。

關鍵是,這個問題本該是劉邦自己去解決的,但是他老人家不知道是因爲時限已到還是因爲缺德事幹多了,每當幾年皇帝就撒手人寰了,留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給呂雉孤兒寡母。

當時的大Boss異姓王雖然基本上以及被劉邦全部幹趴下了,但是大哥不在了,劉邦那幫老兄弟對呂雉來說也是巨大的威脅呀!這幫人資曆老、功勞大、個性油,要是真的只聽大哥的,不聽大嫂的,那真不好管住他們。但是,呂雉做到了這一點,她讓那幫豐沛功臣們一直對她服服帖帖。

不要覺得這都是因爲劉邦生前威望太高,或者那些豐沛功臣都是守規矩的人?沒有實力保障的利益面前,沒有幾個人是厚道人!

古往今來,能以“大嫂”的身份把下面那幫身經百戰的功勳舊屬治得服服帖帖的人,沒有誰能超過呂雉。這背後,呂雉所做出的努力、犧牲和隱忍,大家能想象嗎?隨便舉一個例子,劉邦去世後,冒頓單于寫信調戲呂雉,要呂雉別守寡了,跟自己過日子算了,誰坐在呂雉那個位置上能忍?呂雉忍了!

第三、呂雉是真正幫助劉邦穩住大漢江山的人。劉邦這一輩子終究還是有點“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他的絕大部分江山都是身邊的兄弟們幫他打下來的,其中有一半是韓信打下來的。這就導致他當皇帝之後,既想吃獨食,又不敢隨便下筷子。

不是自己流著汗和血賺下來的家當,你拽在手裏也一樣會覺得心裏不踏實!

劉邦不講武德,聯合兄弟們幹死了項羽,然後自己登上了皇位。那麽如果哪一天下面的兄弟們對他想吃獨食不滿意了,是不是也可以號召兄弟們一起來戰鬥,幹翻劉邦,然後自己當老大?

劉邦晚年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努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了,比如他在有生之年盡力清除了異姓王,並開創性地提出了“白馬之盟”(這個以後會專門解析的,太有技術含量了)。但他終究是壽命有限,沒有來得及穩住大漢的中央政權。

真正把大漢中央政權帶上穩定發展的道路的人是呂雉,她把那些想當皇帝、有能力當皇帝的人都弄死了,然後把劉邦的“白馬之盟”落到了實處,爲中國曆史上封建政權的中央集權上了保險套。

卿本佳人,奈何從政,本是一個柔弱女子,但爲了丈夫的事業,最終卷入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中,呂雉容易嗎?

第四、呂雉還有一份巨大的悲慘在于她心中最後一點念想都沒有保得住!她在本質上一直都是爲了身邊最終要的男人而活著的,但是,沒一個人能讓她想得通和想得開的。

待字閨中的時候,父親因爲過于相信自己的眼光,強行將她許配給比自己大了幾十歲的糟老頭劉邦。然後劉邦每天在外花天酒地、招搖過市,她只能呆在家裏任勞任怨,善後安撫。

好不容易等到劉邦開始走上正途的時候,她和她的家族又不得不竭心盡力地爲一無所有的劉邦輸血、造勢和續命。關鍵是劉邦事業有成的時候,根本就不把她這個“黃臉婆”當回事,去漢中當漢王的時候,就沒搭理她吧?彭城之戰後逃跑時,也沒怎麽顧著她、擔心她吧?她在楚營呆了幾年,劉邦也沒怎麽想過要營救她吧?當了皇帝之後,每天和戚夫人卿卿我我的,也不怎麽待見她吧?甚至還因此遷怒于他們唯一的兒子劉盈,連接班權都想給他撸了。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女人,這句話放到呂雉身上是絕對沒錯的。劉邦落魄時,呂雉不能打擊他的士氣,得全心全力地鼓勵他、支持他;劉邦成功時,呂雉不能破壞他的大局,得無怨無悔地忍受他、幫助他;劉邦去世時,呂雉爲了保護他的勝利成果,得無畏無懼地代替他、成全他。她的前大半輩子,就是爲了劉邦而活的。

但是,劉邦傷透了她的心之後,她依然沒有爲自己而活,而是爲她生命之中最後一個男人——兒子劉盈而活著。

曆史上都說呂雉亂政,但其實客觀地說,在劉盈當皇帝的那七年之中,呂雉其實是相當通情達理的,既不亂來,還特別注重教導和輔助兒子執政。

但是,劉盈,呂雉生命之中最後一棵生命之花,僅僅綻放了七年。劉盈的死成了這個堅強的女人、母親心理崩潰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徹底崩潰了。

前文之所以說了這麽多,就是希望大家能先了解呂雉一輩子承受了多少苦難和責任,然後才能真正明白呂雉其實是多麽堅強的一個人,也才會理解崩潰後的她爲什麽會變得那麽狠毒!

無論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都沒有人生下來就如呂雉最後那般惡毒的。但凡生活給了一個人更好的選擇,哪個女人願意做一個人人唾棄的怨婦或者人人心疼的女漢子?

如果劉邦不是那麽對她?如果劉邦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幹好?如果戚夫人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如果劉邦不是吃完了抹嘴不認人,想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如果劉盈不是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我們不會看到最終那個幾近瘋狂的呂雉。

然而,透過現象看本質,呂雉能把絕大多數的男人均無法擺平的事情弄得如此熨帖,歸根到底說明,她是一個非常有能力和有智慧的人,甚至可以說,她在自我內心的修煉上,超越了常人!

呂雉究竟有多了不起?

封建社會,其實在政治上對女性是絕對不太友好的。什麽“女子無才便是德”之類的洗腦言論,咱就不多說,這個問題大家應該爭議不大。

當然,封建女性在政治活動中難以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光是因爲傳統男性的挑剔與偏見,而是女性的生理結構所帶來的秉性以及當時的社會生産力以及生産關系的結構早已決定了。

政治和權力遊戲比較講究什麽?理性和平衡!什麽意思呢?你得懂中庸之道,要學會委屈求全,要知道妥協,要盡量做到大家都過得去,還要讓大家覺得你不是一個軟柿子……女性因爲比男性更容易情緒化,所以要出一個像呂雉這樣傑出的女政治家實在是太難了!

作爲一個政治家,其實和當一個魔術師一樣。你如果沒有幾樣絕活就不要出來表演!你得掌握一些別人做不到的東西,同時你的表演又必須要讓大多數觀衆開心。什麽時候要妥協?什麽時候要強硬?什麽時候必須演戲?這都是貫穿一個政治家一生的課題。

我們永遠不要認爲當領導就是屁股決定腦袋,講什麽都是對的!實際上,任何金幣都有兩面性,一面是榮耀,一面是責任。當你手中的權力越大,你肩膀上的責任也就越大。

古往今來,很多男性帝王都承擔不了他們身上的責任,更何況邏輯思維更匮乏的女人?從秦始皇到袁世凱,中國一共494個皇帝,明君有幾個?合格的女政治家又有幾個?呂雉能把西漢初期那段暗潮洶湧的曆史平穩過渡到漢武帝手中,其實就充分說明呂雉是一個有大智慧、高水准的女人。

爲了讓大家充分了解呂雉的了不起,下面將順著西漢初期的邏輯線一一爲大家展開說明。

劉邦在去世之前,因爲知道呂家的勢力有多大、功勞有多大,一直在防範著“劉姓江山變成呂姓江山”這個事,所以臨死之前還想著換太子的事。

但是,後來他總算想明白了,只有他的老婆呂雉或者說以呂雉爲首的呂家,才有足夠的能力和分量鎮住他錦繡江山。所以,縱有千般無奈,劉邦最終還是托孤給了自己的媳婦。

劉邦那雙溜溜眼這輩子看人就基本上沒走過眼,這次他選擇呂雉來主持大局,更是無比理智和明智的。因爲呂雉這個人就是他最理想的善後人選。

爲什麽這麽說呢?我們先來看看呂雉的人生細節和性格特征!

1、呂雉從不埋怨生活!

呂雉因爲父親的面相愛好而被嫁給了一事無成、油腔滑調的糟老頭劉邦,由富家千金變成了一個糟糠之妻,她埋怨過嗎?沒有!

當然,有些愛擡杠的朋友會說,這是因爲呂雉逆來順受。但是,作爲一個普通女子,你逆來順受一時沒問題,讓你逆來順受一輩子呢?你幹嗎?接受生活的安排不難,但是不管被安排了什麽樣的生活,依然相信、努力地把這種不如意的生活過好,做到盡心盡力、無怨無悔,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劉邦不事耕種,她撸起袖子上!劉邦沾花惹草,她裝作熟視無睹!劉邦不帶孩子,她把庶子、嫡子全帶了!

這說明呂雉在見識、眼光和胸懷、氣度上是非同凡響的!

2、呂雉一直願意全力支持突破!

有人說,項羽之所以輸給劉邦,其實就是輸了一個背後的女人。這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呂雉這樣的妻子確實可遇不可求!

她不怕你劉邦混蛋,就怕你劉邦沒想法、沒勇氣;不怕你劉邦落魄,就怕你劉邦沒志氣、沒行動。

只要你劉邦敢往前走,我呂雉就不怕砸鍋賣鐵、就不怕受盡委屈。劉邦造反了,她變身後勤部長和宣傳部長,給劉邦送吃送喝的,還費勁心思給劉邦打廣告,說他是真命天子,頭頂有光。後來因此遭受牢獄之災也無怨無悔,包括後來劉邦有了新歡忘了舊愛,她還是忍著。

呂雉作爲一個女人,她的大局觀簡直就是與生俱來的。爲了全力支持劉邦走上正確的大方向,所有的委屈都是暫時的,都是小委屈。要是放到那些格局不大的女人身上,別說支持劉邦這種人創業了,早就日子過不下去了。

3、呂雉懂得隱忍顧全大局!

若是一般女子,嫁了劉邦這樣一個大流氓,十有八九早就和劉邦鬧得雞飛狗跳了。跟著劉邦吃苦受累且不說,關鍵是劉邦從來沒有把呂雉當成一回事,呂雉被項羽放回來之後,這家夥還經常與戚夫人秀恩愛來刺激呂雉。

但呂雉真是一個理智有見識、堅強能隱忍的女人。盡管劉邦太不是東西了,自己心裏太難受,但是她知道家和萬事興,如果自己和劉邦魚死網破,劉邦的事業就會衰敗。古代畢竟是一個夫唱婦隨的年代,劉邦若是衰敗了,自己所有的苦也都白受了。所以她啥都忍了。

能忍,是一種心志,但怎麽忍卻是一種智慧。她對劉邦一如既往地噓寒問暖、對那些到她碗裏搶飯吃的女人視而不見。然後把她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全部用到幫劉邦處理政務上面,把大大小小、裏裏外外的事情都處理得井井有條,這也是劉邦那幫老兄弟對呂雉欽佩有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4、呂雉善于堅守最後的底線!

一個政治人物是必須做到剛柔並濟的,若只是一味地謙讓,是很難贏得別人的尊重並守護好自己的利益的。

呂雉的底線是什麽?正是她的兒子劉盈,誰若是動刀子動到劉盈頭上去了,任他是誰,呂雉也是要鬥一鬥的。

劉邦和戚夫人試圖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劉如意時,呂雉忍無可忍,終于開始徹底爆發了。

呂雉先是搬出了她的娘家人,讓弟弟呂釋之找張良,通過張良授計請出商山四皓,用絕對實力逼迫劉邦認清現實——太子羽翼已成,不可廢。

劉邦死後,戚夫人還不知道收斂,呂雉也不客氣了,對戚夫人進行了瘋狂和殘忍的報複。

包括她輔政的那段時間,也是在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劉盈。

所以說,劉盈便是呂雉最後的底線和念想,沒有劉盈,呂雉的心理便會失控。事實上,劉盈去世之後,呂雉確實開始變成一個做事沒底線的人了。

5、呂雉做事目標十分清晰!

呂雉是一個永遠知道自己該幹什麽、能幹什麽的人。從頭到尾都是如此,講白了,她就是一個善于順勢而爲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的人。

舉個例子,她一直想盡心盡力幫助漢室江山能穩定傳承下去,尤其是通過自己的孩子傳承下去。所以,人家爲了這個目標,該忍的時候忍,該飚的時候飙。劉盈當政的時候,爲了樹立兒子的權威,呂雉甘做幕後英雄,默默地守護著劉盈,並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要人爲地因爲一些主觀曆史印象往她身上潑髒水。

可以說,爲了丈夫和孩子的事業,呂雉幾乎做到了一個女人所能做到的極致。就連冒頓那樣的蠻荒之人寫信調戲她,這種最容易引發外交沖突的事情她都忍了,可見,這女人是多麽難能可貴。

呂雉後來突然性格大變主要還是因爲劉盈的突然去世,因爲劉盈一死,她的精神便沒有什麽寄托了,希望沒了,目標也就模糊了,性格也就乖張、任性起來了。

6、呂雉善于恪守人性原則!

如果說呂雉比劉邦在大漢王朝更有威望,大家可能不服!但是說,除了劉邦之外,呂雉是唯一一個能夠鎮得住韓信、蕭何、周勃、陳平、彭越等一系列人中之傑的人,相信大家不會有太多異議。

劉邦死後,呂雉不動聲色就穩住了大漢的朝局,要知道自古以來,權臣少主的局面都是很危險的;呂雉死後,如日中天的呂家卻說倒就倒,還被人家挫骨揚灰了。兩相比較,就知道呂雉多厲害了。

呂雉爲什麽這麽厲害?主要就是因爲呂雉熟知並恪守人性原則,行事很有分寸。她知道要動誰、該動誰,但誰的利益又是不能懂的。舉個例子,呂雉在去世前,對于軍功集團的利益就一直照顧得很好。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歸根到底就是一種利益沖突而已,呂雉正是把握了這一點精髓,所以在處理各種矛盾事件時顯得遊刃有余。

通過前面兩部分的介紹,相信大多數朋友對于呂雉的認知會逐漸立體了一些,這是一個相當不容易且相當有智慧的女人。

但是,爲什麽曆史會把呂雉列爲偉大的政治家呢?要成爲偉大的政治家必須要拿事實或者成績說話,呂雉有什麽卓越的政治功勞呢?且往下看!

呂雉究竟有什麽政治功勞?

這麽說吧,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的軍功章上至少有一半是呂雉和呂家的功勞,這也是劉邦爲什麽一直忌憚呂雉和呂家的根本原因。這個以後在介紹呂氏家族這個神秘的家族時,再詳細介紹,在此就不贅述了。

那就從劉邦建立漢朝開始說起吧。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最忌憚的人是誰?韓信吧!韓信最後被誰幹掉了?呂雉!

韓信死後,當時最會打仗的人是誰?彭越吧!彭越是被誰幹掉的?還是呂雉!

而且,彭越是親自哭著到呂雉那裏來求饒的,可見呂雉當時在功臣們心目中的權威有多高,多麽有震懾力。

同時,這也說明呂雉在漢初穩定政局上是功勞巨大的。

劉邦去世前,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大漢王朝的傳承問題。因此,劉邦在曆史上也留下了很多神話般的傳說,比如他說周勃可保護劉姓江山等。但這名聲是被劉邦得了,但事情卻是呂雉做的。劉邦安排王陵、周勃、陳平三個人爲托孤之臣,要是呂雉像後世的慈禧一樣,不執行你的意願你能咋辦?或者說,呂雉沒有那種能力壓住這三個老滑頭,雙方不兼容,又怎麽辦?

呂雉最大的曆史功勞就是幫助大漢王朝完成了平穩過渡。這句話聽起來好像雲淡風輕的,其實難度系數相當大。孤兒寡母的,要維護好一份偌大的家産不受侵害,還要做到穩步發展,多不容易呀!

更何況,這是群狼環伺的權力遊戲,這本身就是一個絕對的男人遊戲。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但呂雉確實完成得相當漂亮。

呂雉當時要穩住大漢朝政,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苦難呢?主要是以下幾點,當然這幾點也是呂雉的能力和功勞的體現。

第一、在漢武帝以前,其實是沒有“君權神授”這個概念的,都是誰的拳頭硬誰當老大,是沒有“忠”這個概念的。

劉邦只當了八年皇帝就離世了,雖然他去世前把異姓王都消滅得差不多了。但是呂雉和劉盈的政治風險一點都不小,外有匈奴、內有劉邦的其他兒子和躲在暗處的軍功集團。

特別是在劉盈死後,因爲劉盈沒有嫡子,政治風險被無限放大,因爲從血統上來講呂雉已經沒有優勢了。

但是呂雉自始至終以她強大的掌控力維持著大漢的政局不亂,這是相當需要能力的。大嫂管小弟,由來都不好管,尤其是大哥不在了的情況下。

第二、呂雉掌握大漢權柄前後十五年,這十五年是大漢修養生息的黃金時期。

關于呂雉主政時期的成功,就連大史學家司馬也不吝贊美之詞:

“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爲,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穑,衣食滋殖。”

上述這段話啥意思呢?就不一一翻譯了,總的來說一句話,大漢人們在呂雉的統治下,生活幸福指數相當高。

那麽,呂雉是怎麽取得這麽大的成就的呢?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扭轉一些先入爲主的主觀曆史印象了。別看呂雉在曆史給人一種很能折騰的感覺,但實際上人家實行的是真正的黃老之治,對百姓極爲寬容,領悟到了“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真谛。

呂雉的折騰其實僅僅限于大漢王朝中高層的權力結構調整,絕不裹挾老百姓來充當炮灰,來爲動亂買單。這樣的老板對于公司員工來說,難道不是一個好老板嗎?

要知道,自戰國時代到漢初,幾百年了,天下幾乎就沒有太平過,再勤勞善良的老百姓也經不起折騰了。若是劉邦去世後,接班的是漢武帝那樣的太陽神,時刻想著“熊熊烈火,燃燒自我”,大家能想象會是一個什麽後果嗎?

第三、呂雉把外面的匈奴和內部的軍功集團都哄得服服帖帖的。

大漢初期,其實所謂的和平不過是水面上的平靜,暗地裏波濤洶湧,內憂外患,無處不在。

劉邦去世前,僅僅解決了一個異姓王的問題。剩余的匈奴問題、宗室王爺問題和軍功集團的問題,這三大問題隨時都可以讓大漢王朝翻船。

呂雉是怎麽處理的?堅持和匈奴和親互貿、給錢給人毫不含糊,因爲這個時候的大漢確實經不起沖擊。對于大漢的那些軍功集團,呂雉十分清楚知道他們心裏想什麽,明確保證他們的利益不受損。然後,騰出手來使勁折騰劉邦的那些子孫,誰讓劉邦太傷人心了。

可以說,呂雉幾乎是以個人能力和智慧支撐著漢初的政治平衡。也正是因爲如此,如日中天的呂家頃刻間灰飛煙滅。由此也可以看出呂雉對漢初政治平穩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呂雉這個人絕對是曆史上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她的智慧和能力不是短短的一篇文章所表達完整的。

但只要真正地了解漢初那段暗潮洶湧的曆史和生活的基本邏輯的人,一定會發自內心地佩服和尊敬這麽一個以“狠毒面目”示人的女人的。

尾聲

很多朋友都喜歡臉譜化的曆史,比如一說到呂雉,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狠毒;一說到曹操,就會先入爲主地說他是奸雄……爲什麽呢?因爲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臉譜化的曆史更利于口口相傳,從而爲人所津津樂道。

但是,我常說,曆史是有邏輯和因果的,它是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人性的一種延續方式。它是有它本來的面目和主體的邏輯的,要真正讀懂曆史,就必須要去關注曆史的細節和它背後的因果。

呂雉這個“狠毒”的女人身上是有諸多言之不盡的智慧的。例如她具體是怎麽對待劉姓王爺的?是怎麽平衡軍功集團的?是怎麽安排呂家子弟的等等,那都是相當有講究的,都是基于人性邏輯的完美設計。

實曆史就是人性的集合面,讀懂人性,很多曆史人物和事件就都能恍然大悟,就能從曆史之中吸收到真正的營養。如果我們能從呂雉身上學到格局、堅韌、隱忍和智慧等做人做事的元素,遠比只是沉浸在曆史那些人雲亦雲的風花雪月的故事裏,要有益得多。

0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