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財經觀察|美國實體清單增加中科大,科技實力與中美競爭

張捷財經觀察 2024-05-23 17:30:22

近日,美國商務部再次更新實體清單,將37家中國實體新增列入名單,包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旗下的多個研究所、中電科芯片技術公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量子信息研究院、本源量子等多家量子技術研究機構和實體。此外,還有多家衛星導航、無人機技術企業也被列入該名單。該名單已在聯邦公報網站公示,預計將在5月15日正式發布。

這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也被列入實體清單,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此前,許多高校如清華、北大等都已在名單之列,而科大這次也未能幸免。此次清單主要針對的是量子技術相關領域,對此,有人質疑公開的量子技術的真實性。然而,若這些技術是假的,美國爲何要將相關機構列入清單?顯然,美國對此有自己的考量,尤其是針對中國在量子技術方面的進展。

科大所在的合肥在人工核聚變研究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如托卡馬克裝置等都處于國際前沿。有人認爲,這次禁令對科大可能影響不大,科大的學生去美國留學似乎未受太大限制。然而,真正的影響在于研究所無法采購美國的先進儀器。這不僅影響了科大的研究,還限制了中國整體科研水平的提升。

先進儀器的限制對研究影響甚大。以德州儀器爲例,它不僅是半導體公司,還是測量精准的儀器制造商。德州儀器的産品用于校准各種測量設備,其精准度極高。若無法采購這些高端儀器,中國在許多前沿研究領域將受到制約。尤其在量子技術的研究中,精確的測量是至關重要的,沒有高精度的儀器,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將大打折扣。

此外,美國儀器制造商的撤離使得中國研究機構更難以獲取這些先進設備。即便可以共享他人已有的設備,也會因爲各種限制和潛在風險變得不方便。尤其在發表重要論文時,數據的測量來源和設備信息都需要詳細說明,缺乏權威設備的支持可能會影響研究成果的國際認可。

總體而言,美國的實體清單對中國量子技術的發展構成了顯著挑戰。面對這些困難,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強自主研發,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希望在國家的支持下,中國能在這些尖端技術領域繼續保持競爭力,並逐步實現技術自立,減少對外國高端設備的依賴。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