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箭架梯追夢路欲上青天攬月還

中國軍視網 2024-05-09 15:56:28

解放軍報記者 範恩達 王淩碩 特約記者 胡煦劼 通訊員 徐斌如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今朝蟾宮願,萬裏始文昌。

2024年5月3日,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內,一號發射塔架巍然矗立,靜待出征號令。

17時27分,伴隨著“點火”口令,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噴出熊熊烈焰,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托舉著嫦娥六號探測器奔向蒼穹。

時隔3年多,圓滿完成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後,文昌航天發射場再一次開啓新的月球探索之旅。此次任務,是探月四期工程的揭幕之戰,將實施月球背面采樣返回。

嫦娥六號探測器首選著陸區位于南極-艾特肯盆地。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已知的最大的撞擊坑,直徑約2500公裏。該盆地也是月球上最古老、最深的盆地。

人類對于未知的探索從未停下腳步,對月球的浪漫想象更是橫貫古今。自2007年起,嫦娥系列探測器一次次出征,爲我們一點一點揭開月球神秘的面紗。

欲上青天攬月還。曆史將銘記這一時刻,也將銘記這樣一群人——他們架天梯,擎巨箭,助力火箭直上青天。

今天,讓我們踏鐵軌,觀塔架,走進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地面設備群體,聆聽這群新時代航天人的追夢奮鬥故事。

萬無一失迎巨箭

開特裝車考驗車技,也磨煉耐性

海南文昌,清瀾港又迎來了“老熟人”。

一艘碩大的白色運輸船停靠在碼頭,一排白色集裝箱整齊地排列在甲板上。

一段段還未組裝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箭體,靜靜地躺在集裝箱裏。經過1800海裏的航行,它們在3月13日這天抵達海南文昌。

此時,數輛火箭運輸車已經提前停放在碼頭附近,威武的車頭牽引著長長的平板車,等待將箭體接運回文昌發射場。

“所有車輛位置檢查完畢。”嫦娥六號任務特裝車系統指揮員于金偉向對講機另一頭報告情況。

保障火箭箭體安全運送至發射場是他和團隊的主要工作,也是整個任務中極爲重要的一環。

3月13日上午,起重機將火箭集裝箱從船上吊起,特裝車駕駛員王詩程已提前就位,靜靜等待巨大的“鐵手”將集裝箱“放”到車上。

此刻,駕駛室內有一陣輕微的震動。感受到箭體重量的王詩程凝神聚氣,發動引擎,極小心地起步。

火箭運輸車長50余米,寬6米有余,高近8米。一個合格的火箭運輸車駕駛員可以在道路兩邊只剩不到0.4米的條件下,載著箭體平穩通過。

“3號車加速通過大橋!”對講機裏傳來指揮員的聲音,王詩程的大手穩穩握住方向盤,將車速提至每小時30公裏。

今天的清瀾大橋,沒了往日車輛疾馳的呼嘯,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海灣,但王詩程無暇欣賞,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實時路況和身後的箭體上。

每小時30公裏是特裝運輸車的最高時速。運輸龐大且“嬌貴”的箭體,要求駕駛員必須保持相應駕駛速度,穩中求進。

“開特裝車考驗車技,也磨煉耐性。”指揮員于金偉談道,要培養一個成熟、全能的運輸車駕駛員,平均需要2年時間。車體越大,駕駛難度越大。在進入火箭運輸車的駕駛室之前,駕駛員須從重量最小的特裝車開始學習。

于金偉也經曆了同樣的成長過程。10年前,十幾輛新型特裝車抵達文昌發射場。得知自己要負責駕駛接運火箭的頭車後,于金偉喜出望外。

世上大小事,似乎總是頭一份的最好。“開頭車”在特裝車團隊裏是極大的榮耀,也要承擔更重的責任。

每次練習時,于金偉都積極發散思維,力爭找出訓練的所有死角。海南的暴雨天氣給了他啓發。爲了在雨霧中也能把握好方向,他針對某型運輸車的轉彎特點,在地面上量出車輛最小轉彎半徑。

隨後,他向上級提出建議:對發射場的道路進行改造。經過一次次實驗後,這個建議被采納。

時至今日,曾經那個以駕駛室爲家的年輕人已是統籌整個車隊的指揮員。于金偉說:“以前,我的任務是開好分配給自己的車;現在,我的責任則是帶好整個車隊的車。”

碼頭濤聲依舊。緩緩駛過于金偉眼前的火箭運輸車隊,好像一個個身形高大的演員陸續走上舞台。

將火箭從碼頭接回發射場,是這場探月任務“重頭戲”的開幕……

力聚千鈞接微毫

吊裝轉運,送火箭入塔架懷抱

3月的海南,領先全國各地,早早踏上升溫的節奏。熱烈的陽光籠罩著文昌發射場,場內一片忙碌景象。

3月20日,鵲橋二號中繼星由長征八號火箭搭載,從這座濱海發射場先行前往太空。發射成功3天後,火箭吊裝團隊又開啓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的垂直總裝工作。

“沒有太多時間留給我們慶祝。懷著滿滿的成就感,我們開啓了新一輪任務。”嫦娥六號任務火箭吊裝系統指揮員高鵬坦言。

3月23日,鎏金晨光剛剛鋪滿整個發射場,高鵬已經抵達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戴好安全帽、拿上對講機,他幹練的身影便出現在這座國內最高單層建築的側門。

四處檢查後,高鵬再次確認吊具、吊裝繩、工作梯等設備狀態是否良好。很快,通廊內響起噼裏啪啦的腳步聲,12個年輕小夥兒也抵達了廠房。

這是發射場的火箭吊裝團隊,負責嫦娥六號任務火箭垂直總裝工作。

“各號注意,工作梯就位!”上午8時許,高鵬清亮的口令聲在廠房內響起。隊員們迅速將工作梯推送至准確位置,調整吊具至火箭上方合適位置。

“連接吊具!”

“檢查連接!”

“1號好!2號好!3號好!4號好!”高鵬每發出一聲口令,4個關鍵吊裝部位的回複聲隨即響起。

“各號注意,火箭水平起吊!”箭體一旦離開水平支架車,吊裝工作就將進入更加緊張的階段。雪白的長征五號火箭被吊鈎緩緩拉起,高鵬在心裏估算著空間距離。

給火箭留出安全距離後,高鵬果斷指揮操作手操縱吊車將箭體轉爲垂直狀態,准備緩緩安置到組裝平台上。

“長五”火箭垂直總裝是一項大工程。高鵬介紹說:“‘長五’火箭是二級半構型,采用4個助推級支撐芯級,類似‘擡轎子’模式。”

箭體一旦起吊懸空,各關鍵點位受力都要平穩,同時,指揮員和各號手要把握好箭體在廠房內部的空間位置,做好提前預判和定位調試。

火箭越大,吊裝越難。巨大的箭體一旦起吊,原本空曠的廠房會變得略顯擁擠。然而,這龐然巨物極怕磕碰。組裝箭體好似穿針引線,巨大箭體在對接時誤差不得大于5厘米,絕對是個精細活兒。

這些都要求指揮員必須對廠房內的空間距離高度敏感,具備准確的預判能力,並將各式吊裝用具的參數、設備設施的性能指標爛熟于心。

曆次任務的吊裝現場視頻,高鵬不知反複看了多少遍。他也記不清自己一個人在廠房裏練習過多少次,才掌握了“目測”空間的絕活。但是,他仍能記得自己第一次觸碰真火箭時,那種緊張、興奮、自豪交織于心的特別體驗。

在火箭吊裝團隊的通力配合下,組裝完畢的“長五”火箭,赫然矗立于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靜靜地等待著運送至發射塔架。

4月27日,天剛蒙蒙亮,活動發射平台負責人王凱雲就跳下床,抓緊洗漱。當他匆匆趕到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時,動力系統和廠勤系統的夥伴們已經在各層小平台上爲火箭狀態轉換做著准備。

轉運,是將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和嫦娥六號探測器組合體從廠房轉移至3公裏外發射塔架的過程。3公裏並不遠,但火箭“走”完這段距離需要2個多小時。

在此過程中,素有“大火箭多功能供應站”之稱的活動發射平台至關重要,它既能穩穩“扛”著火箭走,也能在短時間內保障火箭狀態。

清晨6時50分,一縷金色晨光闖進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隨著廠房高達80余米的藍色大門打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被籠罩在一層金紗下,顯得尤爲壯觀。晨光下,活動發射平台上“探月再出發,奮進航天夢”的標語格外醒目。

廠房外,平台下方的軌道如同一條天梯,延伸至遠處的塔架。此時的火箭光芒萬丈,在臍帶塔的相伴下,轉運即將開始。

臍帶塔,是活動發射平台的重要設施。它之所以被稱爲“臍帶”,是因爲從火箭組裝成型到發射前,臍帶塔上的各管路都會與火箭相連,爲火箭不間斷供氣、供電、供液、供信號,讓火箭的狀態一直“在線”,極大縮短火箭在發射區的測試時間。

“各號注意,開始轉場!”剛過8時,王凱雲發出洪亮的口令。發射平台開始鳴笛,下方十多個鋼鐵車輪承載著中國人奔月的夢想,在堅韌的鐵軌上行穩致遠。

直至上午11時許,隨著幾聲鳴笛,活動發射平台與塔架對接成功。塔架緩緩合上臂膀,將火箭和探測器環抱在懷。

一路上,許許多多航天人都緊緊跟隨著平台的腳步。每次轉運,都仿佛是一場專屬于航天人的真摯儀式。

這條從廠房到塔架的主幹道叫“問天路”。這條路,航天人已經走過許多次:有時是陪著火箭去發射區;有時是帶著工具箱爲軌道檢修;有時則是獨自散步,看看夕陽,看看月亮。

“加油提氣”逐夢九霄

加注!爲火箭,亦爲中國航天

5月2日,正值五一小長假,文昌龍樓鎮這座海濱小鎮也熱鬧起來。

隔著茂密的椰林,小鎮的另一端卻有別樣的“熱鬧”。

文昌發射場煤油庫區內,容量上百立方米的貯罐像一個個巨型膠囊。行色匆匆的藍色身影不時出現在貯罐間,確認貯罐狀態的對話混合著閥門工作的聲音,讓原本寂靜的庫區略顯嘈雜……

此刻,所有人都在關心一件事:火箭推進劑煤油加注。

作爲低溫火箭的主力燃料,煤油的加注務必慎之又慎。早在一天前,煤油加注系統指揮員何平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給煤油調溫。

貯存狀態的煤油要達到加注標准,必須預先降溫。從觀測參數、模擬計算到實操調控,這龐大的工作量不可小觑。

5月2日15時,距離正式發射還有26個小時。何平在後端控制室發出信號:“煤油加注系統參加煤油加注,狀態准備好,人員就位好。”

烈日下,身穿天藍色低溫防護服的閥門操作手和觀察員一一就位。緊接著,他們便要對庫區上百個閥門進行調整。

何平沉穩有力的聲音清晰傳來。他的每一條口令都由一長串代表不同位置閥門的代號組成。這些在旁觀者聽來宛如不可破解的暗號,在加注現場工作人員耳中卻是了然于胸的信號。

“加注開始!初速加注……全速……減速……管道抽泄!”下午4時許,隨著何平的口令,這場持續一小時的“加油”終于順利完成。

12小時後,迎著淩晨薄薄的夜色和厚厚的濕氣,液氧庫區亮起了暖黃色的燈光——現在是液氧加注指揮員油孝宇的主戰場了。

油孝宇先跑到庫區檢查了一遍。等他趕到後端控制室時,已是天露微光,發梢沾上的露水也幹了。

正式開始液氧加注前,除了檢查管路氣密性和上百個閥門狀態,還要對管道進行預冷。油孝宇介紹:“貿然在管道中灌入溫度極低的推進劑,會造成管道驟冷,産生不可逆的形變傷害。”

“長征五號火箭起飛重量可達800多噸,芯一級采用液氫液氧發動機,助推級則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單台推力僅次于執行空間站任務的長征五號B火箭。”負責嫦娥六號任務燃料加注系統技術總體工作的朱凱祥向記者介紹。

朱凱祥,是一名95後,曾多次參與液氫大流量加注。從模擬測算、燃料調溫到管路雜質吹除,他都駕輕就熟。

正式加注推進劑之前,液氫、液氧、煤油加注系統的工作人員要確保溫度、濕度、潔淨度等各項參數達標。

5月3日7時許,隨著油孝宇一聲“液氧加注開始”口令,液氧推進劑被注入火箭。

4小時後,液氫加注指揮員張中恩在後端控制室發出“開始大流量加注”口令。源源不斷的液氫從庫區通過管道進入火箭芯一級發動機,爲這擎天巨箭加足動力。

在航天人眼中,這個過程不僅是爲火箭注入動力,更是爲中國航天事業注入不竭動力!

控制室屏幕上,液位信號燈次第亮起,張中恩喊出“液氫大流量加注好”。至此,嫦娥六號探月之旅正式進入發射前3小時倒計時……

時間,在這座年輕的發射場被賦予了厚重的意義。

火箭發射前,精確到秒的操作指令響徹發射區,也萦繞在每名航天工作者的心頭——

有人在射後搶險車隊中有序待命,有人在供配電機房穿梭巡檢,還有人在火箭廠房外准備撤收工作……

17時27分,指控大廳內,“01”指揮員廖國瑞發出了倒計時口令。所有人不約而同望向了同一個地方:他們接力守護的火箭成功出征!

此刻,他們擡頭仰望,目送火箭直破雲霄,這是獨屬于這群航天人自己的浪漫。

當發射區各崗位撤收完畢,相關任務人員陸陸續續返回宿舍。

地面設備系統負責人王在甯深情地說:“嫦娥六號任務不僅是對技術的挑戰,更是對人類勇氣和意志的考驗。正是這些艱巨的挑戰,讓月球探測充滿了高風險和高回報的可能性。每一次成功探測,都可能揭示月球的深層秘密,都將爲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提供寶貴的數據和洞見。而我們航天人要做的,就是爲人類增添直面挑戰的底氣。”

青春做伴入蒼穹,欲上青天攬月還。在中國最年輕、最先進的發射場,這群爲“大國巨箭”保駕護航的年輕航天人,默默守護在地面設備旁,用青春和忠誠爲中國航天事業寫下新的篇章。

4月27日,器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圖片作者:李汶駿)

器箭組合體轉運途中(圖片作者:李汶駿)

長征五號箭體正在卸車(圖片作者:李汶駿)

編輯:高立英

0 阅读:8

中國軍視網

簡介:中國軍視網是全國最大最專業的軍事視頻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