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鄭恺:只有加倍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丨專訪

鳳凰衛視 2024-05-08 16:50:22

對話 · 鄭恺

以下爲采訪摘要

只有加倍努力

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鄭恺是演藝圈的拼命三郎。出道16年,他參演過74部影視劇作品,《私人訂制》《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前任》系列,一部部脍炙人口的商業片中,都能看到鄭恺的表演。最忙碌的時候,他一年361天呆在片場,剩下的幾天,肯定是在生病。作爲演員來說,他極爲高産。

田川:你說剛入行時拍了很多部影視作品,從來沒停下來過,突然有一天意識到身邊的朋友們都在聊愛好,才發現自己沒有生活。鄭恺:對,大概是在參加工作……田川:參加工作,感覺你很不像這個年代的人。鄭恺:(笑)出道四五年以後聽朋友說去年在哪兒潛水,今年又去哪兒滑雪了……我就想哥們兒我幹嘛去了?都是在片場工作,所以我在大家面前就是一種很卑微的姿態,覺得別人都很豐富,自己好像很匮乏。田川:你是本身就慢不下來,還是害怕離開之後就不被市場需要了?鄭恺:可能潛意識裏有這種危機感吧,覺得好不容易得到的機會,而且正當年,又年輕又能幹又不會疲勞,使勁往前沖呗,就是放不下。

前不久,鄭恺剛剛過完38歲生日。他1986年出生在上海,2004年他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在學校鄭恺的外號叫廣告小王子。大學四年,他拍了一百多條廣告,還沒畢業就已經經濟獨立。別人還在學校打遊戲時候,鄭恺每天琢磨的是怎麽安排自己的時間,哪些課必須上,哪些課可以稍微逃一下。什麽時間拍廣告、打工,什麽時間安排實習。

△鄭恺 廣告作品

田川:你展現出來的樣子和真實的你還挺不一樣的。鄭恺:我這個人比較報喜不報憂,我不太喜歡把痛苦、難過、糾結的一面展現給觀衆,把開心的一面展現給大家就行了。田川:生活裏你也是這樣嗎?鄭恺:也是。田川:那不開心的時候你怎麽辦?鄭恺:我不太會跟別人講這些事兒,能自己解決就不麻煩別人,性格造成的。田川:你是很小就離開家開始獨立生活了嗎?鄭恺:我獨立的比較早,幼兒園就是寄宿,一個禮拜不回家那種。但我很感謝那段經曆,它讓我很快學會自理、獨立。小時候學校離家遠,學校在浦西,我家在浦東。每天放學別的小朋友很快就能到家,我得自己坐一個多小時公交車才能到家。身邊也沒有認識的人,我也不可能跟街上的人去講話,所以我會有很多自我思考的時間。田川:你從什麽時候就開始自己上下學了?鄭恺:小學二年級。田川:你那會兒那麽小,思考什麽?鄭恺:不知道,就看喽,觀察生活。田川:當時是因爲媽媽爸爸很忙嗎,所以需要把你完全托管出去。鄭恺:他們是雙職工,兩個人都得上班,所以可能就沒時間接我,也可能是刻意爲之,想培養我的獨立能力。都說現在的孩子壓力大,一放學就被拎回家。我那時候沒那麽大壓力,還可以有時間自己在那兒遊蕩閑逛,反正我還挺享受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的。

2014年,鄭恺迎來了事業上的高峰期。他加入了綜藝真人秀《奔跑吧兄弟》,鄭恺在節目中幽默的表現,驚人的跑速和體能,被網友戲稱爲“小獵豹”。那一時期真人秀剛在中國大陸興起,節目中藝人們摸爬滾打,拼盡全力的真實感,吸引了大批年輕觀衆。鄭恺的知名度也隨著節目爆火而迅速提升。

田川:你從小就是運動員嗎?鄭恺:從小體育比較好,但我不是專業的,半專業短跑運動員。田川:好像你這輩子跟跑步都還蠻有緣分的?鄭恺:也不是,小時候你不知道練它的落點在哪兒,長大之後突然發現它的落點在這兒。田川:爲綜藝准備的。鄭恺:對,一切經曆我都覺得會有一個落點,不管是好是壞。所以就去經曆吧,經曆很重要。觀衆看到的可能只有最後的呈現,但過程中我們爲它花了很多時間、精力還有生命。

△鄭恺

今年鄭恺加入了《奔跑吧兄弟》第十二季的錄制,作爲十年的老牌真人秀,鄭恺是唯一十年不缺勤的常駐嘉賓。除此之外,競技綜藝、婚戀綜藝都不乏他的身影。在大量的綜藝錄制之外,鄭恺的影視劇創作以及演藝工作之外的副業也在同步進行。

田川:現在還有怕被遺忘的危機感嗎?鄭恺:現在好一點了,現在的心態比較隨性,比較佛系。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們都以劉德華爲偶像,但後來你明白了,只有一個劉德華。田川:從什麽時候開始有這種轉變?或者意識到我可能成不了下一個劉德華?鄭恺:我從沒覺得自己可以成爲劉德華。只是那幾年忙活的勁兒,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劉德華。那時候看劉德華的采訪說每天就睡兩三個小時,眯一會又起來拍戲,那時候我也是這樣。當時覺得原來是這種感覺,好爽,此刻我就是劉德華。但後來覺得確實挺累的。當你把工作當職業的時候,它會不斷驅使你想要索取更多。但如果你把它當事業,就會覺得我可以慢慢去搞。田川:出道初期大量接戲,你說自己需要量的累積才可能達到質的改變,現在還這樣看嗎?鄭恺:出道初期我也不懂該怎麽樣讓自己變得更好,只有靠量的積累。拍多了你就知道什麽是好,什麽是不好。所以才造成那些年比較大的工作量,因爲你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遇上一個好作品。像《繁花》這樣的作品可遇不可求,遇上了就遇上了,但下一個《繁花》什麽時候來,咱也不知道。只能在不斷參加工作的過程中去積累,積累到一個,那就是我幸運,賺到了。

早年做了一堆“亂七八糟”的生意

“浮躁 耳根子軟 回看覺得很傻”

田川:烤串還是沙拉?鄭恺:烤串。田川:你是喜歡吃重口味的人?鄭恺:我不節食,我運動。田川:生意或藝術。鄭恺:兼得。田川:貪心,不行。鄭恺:(思考)下一題。田川:所以你是在賺錢的同時,也希望可以獲得在藝術上的追求。鄭恺:我說我不喜歡錢那肯定是假話,都是苦出身,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吭哧吭哧得來的。我當然想沒有煩惱,沒有任何經濟壓力的搞藝術,但我有家庭要養活,我不可以沒有生意。

除了《繁花》中的魏總,鄭恺還演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富二代。網友調侃鄭恺的角色不是在馬上賺錢的路上,就是在揮霍金錢的路上。

△電視劇《繁花》鄭恺 飾 魏宏慶(魏總)

上海人對金錢的敏銳,在鄭恺身上也能明顯看到。他從不浪費自己的幸運。在綜藝上獲得大量關注的同時,演戲,做生意,三管其下,一個不落。他嘗試做個人品牌的商業變現,試水潮牌,挑戰餐飲,投資影視,將自己的副業屬性挖掘到極致。

田川:你還有一個標簽就是“理財達人”。鄭恺:賺錢比較早。田川:一是賺錢比較早,另外你也說自己是比較節省,精打細算的人,同時你還需要有很強的時間管理能力,才能兼顧這麽多事情。鄭恺:上海人嘛,可能就比較會理財吧。我不知道理財達人的標准是什麽,反正我不會亂花錢,能省則省。生活裏我花錢的地方很少,不買衣服,也沒什麽消費,頂多就是吃吃飯。田川:你說在事業上自己一路順風順水,就沒有讓你覺得一下被打回原形,需要重新來過的時候嗎?鄭恺:也有,自己做戲,做品牌,開飯店,亂七八糟幹了一大堆,後來都算了算了,歸歸攏。田川:事業做的特別散的時期你會有一點膨脹嗎?覺得我又賺錢了,又出名了,還有精力和時間。鄭恺:我就是耳根子軟,架不住別人說。來一堆朋友跟我說我們合作個這個吧,我就是好好好,人家說合作玩那個吧,我也好好好。田川:爲什麽會有這麽多人找你合作呢?鄭恺:因爲他們想要一個明星股東。田川:又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樣,我以爲你是那種特別有主意,主意很正的人。鄭恺:我現在可以說是有主意了,但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可能是心緒比較繁雜,好奇心重,加上又有了一點名氣,有了一點小錢,就想什麽都嘗試一下。田川:你覺得自己那會兒浮躁嗎?鄭恺:肯定是浮躁的,不浮躁幹不出來這種事兒。當時什麽都想幹,什麽都想玩,而且覺得幹得很有成就感,好像自己的事業版圖很大,開疆擴土,自己跟個財團一樣。現在想想可能就是對自己人生的掌控力,覺得能掌控和突破的領域越多就越有成就感。那個時候可能覺得自己已經能掌控演戲了,不用每天修煉把演技變得更好,現在看覺得很傻,其實還有很多要學的。

鄭恺旋風式打拼事業的節奏,在走入家庭後,逐漸放緩。2020年他公布和演員苗苗的婚訊,並在不久後正式升級成爲父親,隨著孩子的到來,鄭恺的生活進入了一種新的節奏。

△鄭恺 與 苗苗

田川:讓你決定從戀愛關系進入婚姻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麽?鄭恺:我不是想的特別完整之後才決定要怎麽樣地進入下一步。我覺得每個年輕人在經曆這步的時候都是半懵的狀態。婚姻和戀愛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甚至在有了小孩之後會有更多不一樣的地方。面向那個世界的窗戶打開之後,有很多值得你探索的東西,直到現在我也在探索。田川:有了家庭,特別是成爲父親之後,在生活和工作上最大的改變是什麽?鄭恺:本來是個人利益優先嘛,現在是集體利益優先。我家住在上海,我就會優先考慮上海的戲,這樣可以離老婆孩子近一點。在時間、空間分配上,都會優先考慮集體利益。田川:集體利益,你講話真的好老派。(笑)鄭恺:old money,old school。田川:還是特別恭喜你走進婚姻,然後又成爲了兩個孩子的父親。鄭恺:我覺得單獨跟孩子相處還挺幸福的,甚至很治愈。比如前段時間我老婆出去工作了,我就自己在家帶孩子。我會跟他們玩磁力片,就是可以堆很高,但是一碰馬上就會散一地的玩具。我女兒一邊壘一邊說,爸爸,要是弟弟過來把它碰倒了怎麽辦?我立刻給出教科書般的回答,我說碰倒了沒關系,我們從頭再來。她很擔心,過了一會兒又問,弟弟碰倒了怎麽辦,我還是說沒關系,倒了我們從頭再來。果然後來弟弟過來弄了一地,我以爲她會哭會鬧,因爲以前遇到類似的事情她是非常難受、焦慮的,畢竟才幾歲。但是當時她就在那兒愣了一會兒,然後說好吧,從頭再來。就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隨意說出來的一句話原來這麽有哲理。再回想起自己曾經在工作或事業上遇到不順利或焦慮的時刻,我都沒有勇氣跟自己說好吧,從頭再來。但一個小孩跟你說這個話,你就突然覺得特別有感悟。

田川:生活以孩子爲重心容易適應嗎?鄭恺:我曾經是非常有秩序的人,但有孩子之後是沒辦法有秩序的,你必須要接受這個現實。田川:這會讓你很崩潰抓狂嗎?鄭恺:現在已經適應了。田川:之前是什麽事情會讓你崩潰?鄭恺:我獨自生活的時候家裏一定是慢條斯理,規規整整的,每一個東西在哪兒我都可以非常順利地找到。但有孩子或家裏人多了之後,很多東西都會找不到。所以我現在就是選擇首先不要買太貴的東西,其次找不到的時候也不要糾結,就不找了,重新再買一個。田川:我沒想到你是這麽有秩序的一個人,我以爲你是那種生活懶散,家裏會很亂的人,因爲聽說之前你住的宿舍是很誇張的那種亂。鄭恺:那是他們,我還是很(整潔的)。田川:你從小就這樣嗎?鄭恺:對啊,我在幼兒園就開始疊被子,非常有秩序。田川:是受媽媽的影響嗎?鄭恺:有可能,我媽以前是外科醫生,所以小時候直接在家給我打針。醫院紮針可能是一下就把藥推進去了,我媽是慢慢推,推一分鍾再拔針,就非常細膩。田川:所以塑造了你那麽整潔,有秩序的特質。鄭恺:上海人的文化裏好像以此爲榮,上海家庭出來的小孩好像都是這樣的。

人生進入新的階段,鄭恺選擇用新的方式去探索職業領域的突破。2021年,電影《超越》登陸院線,鄭恺第一次擔任監制,同時,也是主演。影片講述了短跑運動員陷入低谷後重新追夢的故事,鄭恺爲角色增肥四十斤,之後又從170斤減到128斤。除此之外,他又參與了一檔治愈系旅行綜藝《向山海出發》。從過去將近二十年馬不停蹄,一直沖刺的狀態中短暫抽離出來,難得的放棄了“奔跑”,放棄了規劃。

田川:你不是一直想出去旅行豐富自己的生活嘛,實現了嗎?鄭恺:去年我做了一個節目叫《向山海出發》,就是和幾個哥們兒自駕去新疆,去各種地方野。在城市這個圍城裏生活久了,真的是很狹隘。至少現在我有勇氣在想支配時間的時候,可以說走就走。以前我真的是個很麻煩的人,我覺得我有強迫症,出趟遠門非常的麻煩。田川:得定好所有行程,然後每個環節必須銜接好才行?鄭恺:對,一定要做到細節到“毛孔”的日程安排,我才可以踏出那一步。但現在不會了,完全被治好了。田川:怎麽被治好的?鄭恺:那個節目裏我們連澡都沒得洗,突如其來的變化太多了,然後你就覺得,OK那就來,生活把我帶到哪裏就去哪裏。田川:接納了。鄭恺:對,接納和包容。田川:你現在怎麽定位自己?鄭恺:我現在更喜歡一個詞叫創作者,我覺得創作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工作是讓人疲乏的,但創作永遠是讓人快樂的。不管是電影、電視還是綜藝,它只是形式不同,但都能傳達和表達我想給觀衆的東西。田川:未來還會再做電影嗎?做制片人、做導演。鄭恺:我希望會,我再找一個機會。田川:期待你的新作品。鄭恺:好,謝謝。

制作人:張燕

編導:伊帆

編輯:612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