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評價:《白鹿原》這部作品,放在過去是會被砍頭的!

小橘子述文化 2024-04-29 20:53:22

金庸先生作爲武俠小說的泰鬥,其筆下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然而當他提及陳忠實的《白鹿原》時,卻發出了這樣一聲沉重的評價:“這部作品,放在過去是會被砍頭的。”金庸先生爲何會有如此之說?這其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原因?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從多個維度去解析這一問題。

《白鹿原》:家族興衰與民族曆史

《白鹿原》是一部史詩級別的長篇小說,由陳忠實曆時六年精心打造,于1993年首次出版。作品背景設在陝西關中地區的白鹿原,講述了兩大家族白姓和鹿姓三代人的恩怨鬥爭,以及從清末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曆史變遷。白嘉軒與鹿子霖分別代表著兩個家族,他們的鬥爭與合作也折射出了整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小說不僅展現了家族之間的矛盾沖突,更深刻地挖掘了人物性格,描繪了一個立體的曆史畫卷。在《白鹿原》中,陳忠實以白嘉軒爲敘事核心,組織起複雜的情節線索,通過反映儒家倫理道德和宗法家族制度,在時代變遷中的興衰,展現出了人性的複雜。

作品的結構巧妙,內蘊豐厚,被許多評論家譽爲中華民族的一部史詩,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陳忠實:《白鹿原》的堅守與成就

陳忠實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出生于陝西西安的一個農民家庭,自幼經曆鄉村生活的磨砺。他的代表作《白鹿原》不僅僅是一部長篇小說,更是他半生心血的結晶。在創作這部巨作前,陳忠實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准備,包括查閱大量縣志、地方史和文史資料,以及進行社會調查。

陳忠實對于家鄉的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他將自己對曆史的深刻理解融入《白鹿原》的創作中。他曾表示:要寫一部即使死後也能墊在棺材裏當枕頭的書。這種賭上一生的決心和勇氣,也使得《白鹿原》在文學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也讓陳忠實的名字與這部作品緊密相連,共同載入中國現代文學的史冊。

金庸爲什麽說這部作品,放在過去是會被砍頭的?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金庸先生所提到的“過去”,是一個怎樣的時代背景。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浙江省海甯市人,祖籍江西省婺源縣浙源鄉鳳山村。金庸先生早期所生活的年代,正處于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

那個時代的文化審查制度嚴格,對于文學作品的審查標准也極爲苛刻。在這樣的環境下,任何觸及敏感話題的作品,都有可能遭到封禁。

《白鹿原》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展現了一個家族、一個村莊乃至一個時代的興衰榮辱。作品中涉及了土地問題、家族恩怨、權力鬥爭等多個敏感話題,這些都是當時社會所避諱的。

金庸先生所提到的“砍頭”,不僅僅是一種象征性的說法,它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嚴酷。在那個時代,言論自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對于不合時宜的言論和作品,往往會采取極端手段進行打壓。

因此,金庸先生用“砍頭”來形容,《白鹿原》在過去可能遭遇的命運,實際上是對那個時代的一種深刻揭露。

此外,《白鹿原》這部作品所揭示的人性之惡和社會之弊,也是當時社會所不願正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豐滿而複雜,他們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這種對人性的多面性展示,無疑是對當時價值觀的一種挑戰。

在那個時代,人們對于人性的複雜性和陰暗面往往采取回避的態度。因此,《白鹿原》對于人性的深刻揭示,也使其在那個時代難以被接受。

寫到最後

金庸先生對《白鹿原》的這句評價,並非空穴來風。這部作品在過去之所以可能遭遇砍頭的命運,一方面是因爲其觸及了敏感話題,另一方面是因爲其揭示了人性的複雜性。盡管《白鹿原》在過去可能會遭遇種種困境,但這部作品的價值卻是無法否認的。它以其深刻的曆史洞察力,以及對人性的細膩描繪,爲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那個時代、了解人性的重要窗口。

大家如果還有別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和討論,同時也歡迎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