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明號計劃:3萬日軍向法國開刀,才發現自己已是窮途末路

伩蕊曆史加油站 2024-04-13 05:09:14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夏荷洛特

編輯|t

引言

1940年,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很快的速度“劃跪”投降,成爲了大國的恥辱。殊不知除了德國,法國也曾快速敗在另一個敵人——日本的手上。

1945年,法國和日本在東南亞戰場上曾發生一次對壘,名爲明號作戰。而這場戰役雖然規模不大,傷亡也不慘重,卻改變了東南亞地區的命運,也塑造了整個亞洲的未來。

今天就來回顧一下這場戰役的來龍去脈。

(明號作戰後法軍的逃亡路線)

一、法國失去本土,卻還能“管轄”殖民地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後戰爭正式爆發,法國被卷入戰局。但意想不到的是,德軍迅速擊敗了法國,使其陷入混亂。

于是,法國政府被迫簽署停戰協議,法國北部也被德國占領。

在法國即將戰敗時,一戰英雄貝當被提名爲新成立的維希政府的領導人。1940年7月,他在法國南部城市維希宣誓就職。

(亨利·菲利普·貝當)

維希政府雖然得到了德國的承認,並統治著沒有被德國占領的南部“自由區”,但它實際上已成爲了德國的傀儡政權。因此,戰敗後的法國可以說是本土都在德國納粹的控制下。

對本土已經失去了控制力,那法國是否還能控制它的海外殖民地呢?表面上的答案是肯定的。

作爲一個“獨立”的政府,維希政府有權利管轄當時仍作爲法國殖民地的印度支那地區。不過它的實際控制權已經非常有限,因爲它遇上了日本。

(法屬印度支那的位置)

由于在東亞地區的擴張勢頭迅猛,加上有德國這個“好夥伴”撐腰,日本對于印度支那地區虎視眈眈。爲了保護它在印度支那的利益,維希政府不得不與日本合作。

1940年8月開始,日本多次逼迫維希政府在印度支那的管理上達成協定。維希政府被迫允許日本軍隊進駐印度支那地區。而相對的,日本承諾不幹涉法國在印度支那的內政。之後,日本還獲得了在印度支那地區的經濟特權,可以獲取資源和勞動力。

所以在1940年到1945年期間,法國維希政府雖然在名義上還有管轄權,但其實印度支那地區真正的“老大”已經變成了日本。

(當時管理印度支那的法國總督讓·德古)

二、戰況有變,日本決定先下狠手解決法國

但局勢在1944年迎來了轉變。隨著諾曼底登陸等戰役的勝利,歐洲戰場迎來了勝利的曙光,法國也迎來了解放。

到了1945年,維希政府倒台,而管轄印度支那地區的法國當局統治者也隱約有轉向戴高樂臨時政府,支持反法西斯盟軍的傾向。此時在亞洲戰場也已節節敗退的日本開始,奪回對印度支那的實際掌控權。

此時的日本在亞洲戰場節節敗退,處于不利狀態,因此更加不能失去印度支那地區這個資源豐富的後方基地。于是,日本決定對法國先下手爲強,鏟除法國在印度支那的勢力,真正意義上控制這個地區。

(1944年解放巴黎)

在這個緊張的局勢下,爲獨占印度支那的明號作戰計劃誕生了。

1945年3月9日,日本啓動明號作戰。

在這場作戰中,日軍和法軍的士兵人數有著很大的差距。日本派出38軍,共3萬兵力,而法國有著6萬5千人的兵力。但是這場作戰結束得非常快,日軍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占據了大部分的法軍據點,依靠著很小的傷亡就奪取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政權。

這是爲什麽呢?

(中南半島中部法軍逃亡與日軍追擊示意圖)

雖然法國軍隊超過6萬人,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法國士兵,其他都是原住民。也就是說法國軍隊中懂得作戰的“內行人”並不多。而日軍的作戰人員都是陸軍和海軍部隊,事前也做好了充分的作戰准備。

當日本開始有序進攻時,法國仍在“優哉遊哉”。這就導致了作戰開始時的法國難以有效地對抗日軍的進攻。

在作戰首輪,日軍采取了閃電式的戰術。在短短3天內,日本迅速占領了重要的戰略地點,也俘獲了法國殖民政府的總督讓·德古和大部分法國士兵。

(中南半島法軍主要駐地圖)

盡管在後續的作戰中,法軍偶然有頑強抵抗,但終究不敵日本。明號作戰最終以日軍的勝利告終,印度支那地區淪爲日本的統治之下。

三、命運的意外,中南半島迎來解放轉機

然而,這場作戰的勝利並沒有爲日本帶來預期中的轉機。

隨著戰爭的持續,日軍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不僅是因爲資源短缺和頻發發生的遊擊戰,當地居民對日本在當地扶持起來的新政權也充滿不滿情緒。這些都使得日軍無法有效地控制印度支那。

(撤退的法國士兵)

隨著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也結束了對印度支那地區的統治。

但是,明號作戰對印度支那的三個國家——泰國、越南、柬埔寨,卻意外地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作爲法國的殖民地,這些國家在二戰期間飽受壓迫。但是,隨著日本在該地區的擴張,他們開始看到了獨立的機會。在1940年日本逼迫法國進行協商時,泰國就曾趁機發動了第二次泰法戰爭,奪回了部分領土。

(1945年日本投降)

而在明號作戰結束之後,日本的無力管制也給了泰國、越南和柬埔寨當地的解放勢力發展壯大的機會。最終在戰爭結束後,這些國家也逐漸獲得了獨立,開啓了解放進程。

總的來說,明號作戰不僅是二戰期間的一個重要事件,也是印度支那地區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改變了地區的政治格局,爲三個國家的獨立奠定了基礎,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慶祝解放的越南人民)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三九政變.[OL].

百度百科.維希政府.[OL].

百度百科.日法共同防衛印度支那協定.[OL].

日本對東南亞的侵略與當地民族主義運動(1940-1945)_賈超

維希法國遠東政策研究_陳劍

2 阅读: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