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爲什麽鬥不過毛澤東?他們如何改變中國曆史走向

彼岸紫竹 2024-04-10 08:22:56

我前兩天去了一趟蔣介石故居,可以說對蔣介石的了解又更深了幾分。毛澤東與蔣介石,可以說是整個20世紀,對中國改變最大的兩個中國人,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的勝敗決定了中國未來的走向,所以比較他們兩人的異同,具備非凡的意義。

先說兩件有意思的事情。

溪口小鎮不大,這是我第二次來玩,還沒走到溪口老街,一個大姐走上來問我要不要導遊,說沒有導遊講解,只是看一些房子沒什麽意思,價格不貴,150塊錢,我答應了。導遊大姐就是溪口當地的,姓蔣。講解途中向我們介紹了溪口三大姓,我是第一次聽說,竟然是“毛、周、蔣”,此三人在上個世紀恩怨情仇一輩子,竟然在溪口小鎮,蔣介石的老家和諧並存,真是造化弄人。

還有件事,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與毛澤東是同族,湖南湘潭與奉化溪口的兩支毛氏是同宗同族,都是從江西遷移而來。這麽說來的話,蔣介石與毛澤東竟然還是親戚關系,這次溪口之行長了見識,不虛此行。

毛福梅(左)

不苟言笑與天馬行空

兩人在生活習慣方面有很大不同。蔣介石周圍的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包括他的衣著,辦公室和居家都是如此。毛澤東恰好與蔣介石相反,他的書房擺滿了書報,方便隨時翻閱。

蔣介石從來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腰板筆直,連風紀扣都扣得一絲不苟,他非常在意自己的軍人氣質和軍人儀態。

蔣介石一向生活簡單嚴謹,每天5點半到6點之間必定起床,活動筋骨,然後早讀。他在聽彙報和開會時,除了必要的講演之外,通常很少講話,總是坐在那裏聽彙報和討論。

《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第一次見到毛澤東是在陝北保安。那裏的條件相當艱苦,因爲是黃土高原,天旱水缺,人們很難得有洗澡搞衛生的條件。當時兩人坐在院子裏,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毛澤東一邊與斯諾談天說地,一邊捉虱子,一邊把吸滿了血的虱子用指甲擠破,擠得啪啪直響。美國人心想:這個人好潇灑呀!

從這個小例子可以看出來,從人格魅力上說,蔣介石那是不及毛澤東之萬一。

仔細思考後,發現毛澤東與蔣介石一些相同與相異之處。他們都是南方人,都出身平民,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完全憑自己的奮鬥。

蔣介石和毛澤東都擅長以退爲進,不過毛澤東是在軍事上以退爲進。蔣介石則在政治上以退爲進。蔣介石在政治上通過3次下野以退爲進,毛澤東則通過在軍事上以退爲進,使弱小的紅軍多次打敗強大的國民黨軍隊。

不同的地方就更多了。毛澤東喜歡吃辣椒和紅燒肉,蔣介石則吃的比較清淡,毛澤東晚睡晚起,睡眠不規律,蔣介石則早睡早起,非常有規律;毛澤東喜歡抽煙和喝茶,蔣介石最討厭抽煙,下屬,甚至宋美齡都不敢在他面前抽煙,也不喝茶,平時只喝白開水。

導遊大姐講到蔣介石生活習慣的時候,提到蔣介石與宋美齡生活習慣差異很大,蔣介石是早睡早起,蔣美齡是晚睡晚起,兩人作息時間不同,蔣介石跟蔣美齡住在文昌閣,那是在溪口溪水中間的一座小別墅,抗日戰爭之間還曾被日軍炸毀。蔣介石早起之後在窗口眺望老家,老家升起炊煙,就能過去吃早飯了。

宗教信仰呢?蔣介石人生中更換過一次信仰,他9歲跟大哥蔣介卿分家,蔣介卿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欺負蔣介石母子,只分給他們三間祖屋,現在祖屋的門檻上還刻著兩個標記,一個是一枚銅錢,蔣家世代經商,喜歡錢;還有一個是萬字印,蔣家世代信佛,他應該也不例外,後來蔣介石爲了娶宋美齡受洗成了虔誠的基督徒,據說抗戰期間每天禱告,從未間斷。

如果真的有主的話,中國人民受此劫難的時候,主在哪裏?

毛澤東沒有宗教信仰,共産黨人都是無神論者,我也是,他一生信奉毛克思主義,堅信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毛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産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導一代代的中國人富國強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什麽理論能救中國,我們就信奉什麽理論。

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都是這麽做的,我們是最純粹的實用主義者,什麽宗教信仰,不靈的神,沒有存在的必要。

這裏還有個小故事,能夠反映兩人性格,重慶談判後,蔣介石曾對秘書陳布雷說:“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手執一縷,綿綿不斷。但他知道我不吸煙後,在同我談話期間,竟絕不抽一支。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

毛澤東爲了談判有一個好的氣氛,竟有如此之大的毅力,在蔣介石面前不抽一支,而蔣介石在談判過程中,竟然還能注意到對手的這種細節。

兩位領袖,確實都非常人。

另外,雖然毛澤東親手締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但並不以軍人自居,且從不帶槍。曾說要用文房四寶打敗國民黨,並且謝絕了中央軍委頒發給他的大元帥軍銜。而蔣介石則無論什麽時候,腰板都挺的筆直,頭發也保持剃的光潔,時刻標榜自己是個標准的軍人。毛澤東沒上過軍校,沒有正規學過軍事,卻打敗了讀過軍事學校,且擔任過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

說到蔣介石與毛澤東在軍事指揮上的差異就大了。

蔣介石雖然接受過軍事教育,但是可能是因爲接受教育程度較低,他總是把注意力放到一些行軍打仗的具體事務,比如如何行軍,如何紮營,如何布哨,甚至應該在哪裏設置機槍點。在幾次圍剿紅軍和後期解放戰爭大會戰的過程中,他往往親自上陣,指揮前線部隊,偏偏能力又不行,從連營到師,一番死亡微操,把幾十上百萬國軍搞得全軍覆沒。

毛澤東從不關心前線將領具體的指揮,他只關心大的戰略,比如著名的論斷“抗日戰爭急不得,解放戰爭拖不得”,抓住美蘇在歐洲對峙的有利時機,迅速發起三大戰役,一舉解放全國,這才是真正的戰略家。具體到指揮上,毛澤東帶領人民軍隊,大膽采用運動戰的戰法,穿插迂回,圍點打援,總是能夠在總體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在局部形成對敵人的優勢,這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他不怕打爛壇壇罐罐,不跟敵人糾結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正所謂“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進攻時大踏步前進,後退時大踏步後退,一切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爲宗旨,經常牽著國民黨軍隊到處跑,把蔣介石耍得團團轉。

這種戰法,只學過較低層級軍事理論的蔣介石不可能學會,也完全無法適應,只能丟盔棄甲,敗退台灣。

組織不同

蔣介石與毛澤東建立或者參與建立的組織,國民黨與共産黨也有很大的不同。國民黨雖說有三民主義這個政治綱領,但實際上,國民黨員基本沒有信仰,蔣介石又是個傳統的中國人,國民黨基本就變成了一個以利益爲核心連結在一起的組織。

這在解放戰爭中就表現出非常大的弊端,蔣介石的各個重兵集團,一旦被圍,都會呼叫其他集團來救,但是爲了保留自身的力量,其他人往往見死不救,眼睜睜看著這些重兵集團被解放軍一個一個吃掉。

以利相交,利益沒了,組織也就散了。

共産黨就不一樣了,來參加革命的都是抱著相同的信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拯救這個苦難的國家,建立新中國。通過信仰凝聚在一起的組織,將會爆發強大的戰鬥力,所以從紅軍,八路軍到解放軍,志願軍,才能夠做到令行禁止,軍令如山,甚至經常出現爲了完成任務,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這樣的部隊,在戰爭中將會爆發強大的力量,以利相交的國民黨軍完全不是對手。

結語

蔣介石與毛澤東之間的鬥爭,說大了就是兩種階級,兩種思想,兩種主義之間的鬥爭,說小了就是傳統守舊的中國人,跟用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中國人之間的鬥爭。

重慶談判的時候,蔣介石曾經問毛澤東的衛士,跟毛澤東是什麽親故關系,因爲他自己的衛士,不是黃埔生,就是浙江人。毛澤東的衛士回答,非親非故,是爲了革命,爲了實現解放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走到了毛主席身邊。蔣表示無法理解。

他當然無法理解,毛澤東一生爲了革命幾乎奉獻了一切,蔣介石根本不敢讓兒子上戰場,輸給毛主席天經地義。

毛澤東和蔣介石這兩個曾經主宰過中國命運的巨人,逝世的時間也只相差一年,幾乎是先後從曆史舞台消失。至于他們的成與敗,得與失,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3 阅读: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