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來首次!房價下跌再創新高,房地産還有未來嗎?

羅sir職話 2024-05-17 15:18:04

當房地産不再被視爲普遍意義上的最佳投資品,更多的錢最終流向了銀行。

根據統計局5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4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5和0.6%,降幅均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路透社根據統計局的數據計算得出,我國4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6%,降幅大于3月份的0.3%,價格下跌速度是自2014年11月以來最快。該房價已經連續第10個月下跌。

按年度計算,我國4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3.1%,創下了自2015年7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新房尚且如此,二手房表現則更爲慘淡。

4月我國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高達8.5%,降幅比上月再次擴大1.2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6.8%和6.6%,降幅均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在我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64個城市的房價在下跌,超過了3月份的57個城市。

二手房新房價格全面下跌,房地産還有未來嗎?

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王中華在解讀上述數據時說,今年4月房地産市場繼續調整,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擴大。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過去我們始終認爲一線城市的房價是最經得起市場的考驗的,但從4月份的數據來看,一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降幅比二三線城市還要高。

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原因,其中一個可能是一線城市的房價往往更高,泡沫可能也更大,在一系列重磅利好樓市的措施出台後,泡沫被擠出,因此一線城市的二手住宅價格降幅反而更大。

當然,全面取消限購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到今天,我國一線城市還沒有徹底取消限購,但從數據來看,房地産的表現並不及預期,以此未來我國房地産全面取消一切限購,可能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但樂觀來看,即便是全國範圍內都取消限購,也很難徹底恢複市場對房地産的信心,因爲這一切來得還是太晚了。

人們失去的信心沒有來得及及時彌補,現在推出如此多的利好,總歸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當市場的信心已經處于低谷的時候,再多的利好消息,都會被市場看作是利空。

這可能是暴風雨前的最後甯靜。

統計局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5月17日說,下階段要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産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措施。

劉愛華進一步說,今年以來,各個地區因城施策,不斷優化房地産政策,從4月份房地産領域主要數據情況看,房地産繼續處于調整期。

今年1-4月,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8%,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20.2%,銷售額下降28.3%,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4.6%,下階段,要結合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産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措施,促進房地産高質量發展。

調整期如此漫長,這也預示著我國房地産這一輪的周期性恐怕是非常長的。今年前四個月,除了房地産開發投資下降近10%之外,銷售額、銷售面積、新開工面積都下降20%以上,這也說明供給市場的變化,已經在急劇下跌。

供給減少,往往意味著市場需求是真的不足了。

接下來,房地産的未來恐怕只有四個字:回歸市場。

房價下跌只是表象,背後的真正原因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即供大于求。

決定房地産未來的第一要素,就是人口。

去年我國人口減少了208萬,此前一年人口減少了85萬,不出意外往後的每一年,人口減少都會持續呈上漲趨勢。

一年減少幾百萬的人口,很多人可能沒有什麽概念,拿五糧液的故鄉宜賓爲例,宜賓市人口爲461萬,去年我國人口減少了208萬,這意味著僅僅兩年時間,差不多一個宜賓市的人口就沒了,就憑空消失了。

這是非常可怕的。

盡管很多人說現在我們有房地産的改善性需求存在,但改善性需求到底有多大呢?是否比得上人口減少的速度呢?

且從人口減少的趨勢來看,每年減少人口增長可能都在一百萬以上,這也意味著,不出意外今年我國減少的人口將高達300萬。

不出十年,我國每年人口減少幅度可能都會在接近千萬人左右。

每年一個中等規模人口的城市消失,背後直接影響的就是房地産的未來。

除了人口因素這一個大頭之外,決定房地産未來的另一大因素就是房價。

我國的房價到今天爲止,以房價收入比來看,那都是名列全球前幾的,可以說是世界上房價收入比最高的經濟體之一。

以日本爲例,提到日本很多人都會想到低欲望社會,可日本的生活成本其實並不算高,尤其是和我們比起來;拿房地産來說,日本的房價收入比只有7左右,這意味著一個家庭不吃不喝7年時間差不多就可以買一套房。

韓國也是類似,2022年韓國首都圈的房價收入比不到10,這意味著哪怕是在韓國最繁華的地方,當地普通家庭不到10年時間也可以買一套房。

但提到韓國日本,我們想到的還是年輕人生活壓力大,但和我們比起來,他們的壓力可能並不算大。

根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年重點100城房價收入比調查研究報告》,2023年監測的100個重點城市房價收入比爲11.5,按照國際慣例,通常認爲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爲合理區間。

這看起來並不高,但具體到一二線城市,我們的房價收入比就要大幅超過日韓,其中我國一線城市2023年的房價收入比高達28.5,這意味著差不多需要30年不吃不喝才能買一套房。

我國二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則爲12.3,這個數字也比日韓要高上不少,只有三四線城市,我國的房價收入比是8.5,接近日本的水平,但依然比日本東京圈的房價收入比要高。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的房地産市場顯然還遠沒有到“市場”的標准,房價下跌應該說還有很大的空間,參照發達經濟體的標准來看,房價的泡沫依然還較高,未來泡沫還會有擠出效應,房價還會持續下跌。

決定房地産未來的另一個要素其實是投資。

到今天爲止,我國的房地産市場應該不太會是靠剛需去驅動了,買得起早已經買了,買不起的一兩年之內也不會買得起房。

這個階段,投資和保值以及改善性住房的需求驅動著房地産市場的二手交易,但隨著人們對這個行業的信心進一步下滑,賣房的人越來越多,但買房的人相比之下則顯得微不足道,這也催動了房價的進一步下跌。

以杭州爲例,在杭州全面取消限購之後的首日,杭州二手房挂牌量猛增91%,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暴漲91%的二手房挂牌量,但買房的人會增長91%嗎?顯然不太會。

未來房地産,一定是一個賣多買少的市場。

因爲房地産的本質,在很多中産以上的家庭眼裏,那就是投資品,他們隨時准備出手,高賣低買,只是到今天爲止,很多家庭肉眼可見的被套牢了。

房子在他們眼裏就是金融投資品,隨著房價下跌的認知進一步在市場中鞏固,未來賣房的人還會持續增長,房價大概率還會有下探的空間。

在外彙管控,股市幾十年如一日,債券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可以供中産以上家庭選擇的投資渠道並不多,隨著這一輪房地産的下行,越來越多的錢無處可去,最終只能流向銀行。

如今我國家庭存款總額已經超過140萬億,比我國一年GDP總量還要多,這些錢如果不能被轉化爲消費,也不能被轉化爲投資,那麽對整個宏觀經濟來說,這140萬億産生的價值,甚至可能是負的。

長遠來看,這是比房地産下跌還要更可怕的事情。

因爲經濟增長,依賴的無非就是有人花的錢比掙的錢還要多,如此經濟才能夠增長,當人們開始不花錢、不投資、不消費的時候,錢就喪失了流動性,沒有流動性,效率就會遍地,經濟就會陷入一個漫長的停滯。

而房地産的下行,則會加劇這一惡性現象。

最終我們會發現,當貨幣的流動效率變慢了,整個社會也就更爲固化了,社會的固化就意味著代際間的流動緩慢,普通人成爲中産的可能性,只會變得更低了。

這對一個尚處于發展中國家的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房地産的刺激力度,一定還會繼續加碼,但我們一方面要警惕過度刺激帶來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還要警惕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的重演。

5月17日,人民銀行宣布下調首套房、二套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下限,根據新措施來看,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變成了不低于15%,二套房不低于25%,這意味著普通人買房的門檻更低了。

更低的門檻,的確能夠帶動那些還買不起房的家庭買房,但這往往也意味著,買房門檻的降低,可能催生更高的債務違約風險,美國當年的次貸危機就是如此。

這是重大利好消息,也可能是史上最強刺激買房力度,但我仍然不建議那些經濟收入一般的家庭在此刻買房。

盡管你的首付比例更低了,但你要還的錢依然取決于房價的高低,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面對著一個愈發不確定性的未來,眼下貸款三十年買房,實在是風險極高極高的一件事。

在不確定性的年代,負債幾十萬上百萬貸款三十年買房,實在是極爲不明智之舉。

種種迹象都表明,眼下還不是房地産抄底的最佳時刻。

房地産的底在哪裏,我們可能都還沒有看到。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1 阅读:21

羅sir職話

簡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