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高額彩禮倡導文明婚俗”系列報道之一破舊立新婚事新辦

太原日報 2024-05-25 08:56:37

題 記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進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綜合治理。針對婚俗陋習,我市積極推進婚俗改革,開展專項治理,引領文明新風,婚事簡辦成爲越來越多群衆的自覺行動。今起,本報推出“抵制高額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系列報道,集中展示我市在倡樹婚俗新風、倡導簡約婚俗理念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希望引導更多的人傳承勤儉理念,摒棄婚禮陋習,爭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踐行者、傳播者、推動者!

年輕人追求個性化婚禮,摒棄繁瑣傳統模式,選擇簡單真誠的方式見證人生美好時刻,集體婚禮、旅遊婚禮等“極簡婚禮”的湧現,讓年輕人在降低經濟負擔、減少心理壓力的同時,用個性方式定格浪漫婚禮,弘揚了喜事新辦、健康文明、簡約適度的婚俗新風尚,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青睐婚事新辦

鼓浪嶼、麗江、重慶……在對待婚禮的問題上,葛銳和高惠的步調和別人有點不一樣。他們選擇旅遊結婚,讓大自然成爲兩人相知相愛的見證。

對于這樣的選擇,小兩口相視一笑,“不被繁複的婚俗程序束縛,以天地爲證、日月爲媒、江山爲聘、山河爲禮,更符合自身的青春氣質。”

從草原到高山,從森林到湖泊,在旅程中,葛銳和高惠惬意十足,遇到喜歡的風景,會選擇用手機定格,“影樓生産線式的婚紗攝影,粗暴單調,價格還高昂,用沙灘、草原、高山等元素記錄婚禮,花錢不多,還有紀念意義。”小兩口說。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婚禮的本質意義已經發生改變。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之前人們之所以極爲重視婚禮,除了摻雜著傳統觀念、家族顔面、關系資源等複雜因素外,更重要的在于其法律意義。在法律不健全的時代,婚禮中的每一個環節都代表著婚姻的不同階段,有其法律價值。而在“領證即結婚”的當下,婚禮的本質基礎已經消失,其更多是一種象征意義。騰訊發布的《結婚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年輕人辦婚禮的平均花費高達17.4萬元,是新人雙方月均收入的8.8倍,而且有42%的新人會在實際花費中超出預算。高昂的花費、“甜蜜的負擔”,讓年輕人開始思考婚禮的實質意義,于是“極簡婚禮”走上前台,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

2023年5月,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50對新人,在簡約而時尚的集體婚禮中攜手,以勤儉節約、健康向上的文明婚俗引導“爲愛減負”新風尚。2023年9月,晉陽湖畔,來自中化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基層一線的103對新人,身著中式禮服,在父母親友、同事的共同見證下喜結連理。

面對婚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注重個人內心感受,淡化婚宴社交屬性,弘揚婚俗新風。他們表示,打破思想藩籬,拒絕鋪張浪費,通過簡單的儀式讓婚禮返璞歸真,有利于婚姻關系更加和諧穩固。

渴望文明婚慶

“不用早起、沒有車隊、不要攝像、不搞煽情。我們的婚禮很簡單,沒有淩晨放炮,沒有好友堵門,宴請簡簡單單,一切溫馨和諧、順理成章。”舍棄繁瑣的婚禮流程,讓中化二建集團有限公司職工張雲龍欣喜。

說起婚宴舊習,張雲龍的眉頭擰成了疙瘩,身爲朔州人的他,直言自己朋友結婚時,摸手識人、擊鼓傳花、新人默契考驗等小遊戲一個接著一個,花了大價錢不說,朋友還被折騰得腰酸腿疼苦不堪言。

複雜的婚禮流程讓張雲龍咋舌,于是單位在踐行社會責任、彰顯企業擔當,舉行“七十華誕喜結緣 同心奮進向未來”首屆集體婚禮時,他和妻子李麗琛趕緊報了名。整個婚禮流程簡單而莊重,在主持人的指引下,張雲龍和李麗琛簽下盟誓之約、許下愛的承諾。儀式結束後,兩人在單位定下的花園假日酒店裏招待親朋。

對此,張雲龍父親直呼“減負”。要在過去,村裏得吃3天的宴席,頭一天只能算預備餐,第二天才是“正日”喜宴,第三天還得再吃一頓。過百桌的流水席是常態,菜品也要滿盆滿碗,最後“盛宴”還往往變“剩宴”。

而讓李麗琛母親高興的則是婚禮舉辦得順順當當,“婚禮上常見的喝酒聊天、唱歌跳舞,以及各種小遊戲沒了蹤影,變成一場朋友間的聚會、一次美好愛情的分享。”

傳統婚禮形式繁瑣耗時,婚慶低俗遊戲讓人尴尬不已,這些繁文缛節並不符合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不少新人們表示,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物質豐富使得人們更加注重個性化和簡約化,婚慶回歸文明的背後,是他們追求個性化、自由化,以及簡約舒適生活方式的體現。

弘揚傳統美德

“愛情貴在真心,家庭美在和諧。婚禮不是釋放虛榮心的過場,咱倆踏踏實實過日子,比啥都強……”5月21日,胡賽媛對丈夫範家銘說。

胡賽媛和丈夫都是太谷胡村人。2023年兩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了一場無攝影、無司儀、無催淚環節的“極簡婚禮”。對于兩人的選擇,雙方父母沒有過多幹涉,給予了完全的尊重。

結婚前的一段時間,小兩口邀請雙方父母坐在一起,將各自家庭的“幸福經”傳授給他們。對于這些,他們感覺很輕松。

“父母沒有客套話,回顧了各自的奮鬥史,以及他們的相處方式。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他們相互理解扶持,勤勞操持生活,哺育我們長大,我覺得很了不起……”胡賽媛感慨。

當傳統觀念與社會變化相碰撞,“極簡婚禮”興起的背後,是年輕一代對以婚禮規模和隆重來衡量一個家庭實力和地位標志認知的淡化,以及年輕人對傳承優良家風、彰顯個人責任意識的凸顯。他們坦率表示,婚姻應靠自己維持,不應該靠雙方家長幫襯,齊心協力、勤勞致富才是小家欣欣向榮的真正密碼。

于是,在這種想法的促使下,年輕人不再盲目追求奢華和繁瑣,更加注重品質和體驗,開始理性地看待婚禮,選擇“量體裁衣”,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規劃婚禮,這體現了他們對婚俗改革的時代思考和文化創新。記者 張 慧 太原日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