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沒有木頭以後,人類該如何面對這款教具?

半島都市報 2024-05-26 11:21:04

學過教育學的人都知道,最早利用積木讓兒童認知自然擴充想象力的是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

愛因斯坦小時候因爲過于木讷被認爲笨小孩,但他的媽媽觀察到,他能把一個積木壘14塊那麽高,就認爲她的孩子將來因爲有專注力,一定有出息。

後來丹麥樂高的創始人,一個名叫奧樂積奧克的木匠,把木質玩具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可喜的是,他的後人將原料改爲了塑料。也就是今天人們說的化石能源材料。其初衷就是爲了工藝上的簡單實用。或許這個動機並不是惡意的,但是客觀上卻帶來了惡意的效果。因爲,顯而易見的被人們發現,這一改動不得了,把化石能源材料應用到兒童的教育産品裏面去,就像一個潘多拉盒子打開一樣,到今天找不到很好的方法來解決它。因爲塑化劑對兒童的性早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等原因,歐洲的環保組織嚴格控制他們各種塑料的叠代中摻加的有害物質摻,樂高公司本身也希望也探索用新的材料來替代,但終究沒能實現。

那個時候就有人預言,所謂的原料難以找到替代品,說到家根本的原因就是一個利益驅使。

喜劇性的效果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産生了。深圳有一個叫兒童性格養正研究中心的學術機構,重新的分析,考究了積木對于兒童大腦神經元搭建的刺激作用。結果産生了一次革命性的教玩具的爆炸性改造。

因爲他們認爲人類性格當中的專注力特質的重要性與情感認知當中,仁愛他人的重要性,所以堅決地摒棄化石能源的材料,采用大洋洲和北美洲的木材,那些曾經泛濫成災,釀成大火的森林成爲了他們的原料庫。盡管這個材料的采納讓他們的成本激增,而且來自工藝的繁雜,限制了他們的産量。但是從2016年開始的研究,用了六年的時間,他們將焦點放在一玩多變,培養兒童創造力這個角度去開發教玩具。終于在2023年的十月份,在中國的網絡上被廣大的家長認可。開始的兩個月常常斷貨。模仿者紛至沓來。更讓人驚奇的是,模仿者從包裝到視頻全部的抄襲,而且是預售,竟然以價格的低廉吸引消費者,也能夠有巨大的銷量。這件事情雖然因爲後來消費者拿到手裏的産品和視頻的樣子發生了很大的縮水,而唾棄模仿者,但說明這款産品的魅力已經引起了現代的年輕人關于創造力思維培養的重視。

這樣的一個結果,或許是樂高創始者以及它的改變原料,改變銷售模式的人想不到的。 有教育專家認爲,如果樂高不摒棄化石能源,不回歸到深圳兒童性格養正研究中心的這條利用原始材料的這條路子上,很難找到更好的辦法,保證兒童使用這款玩具的時候能夠友好地球,同時,也避免化石能源材料難以消除的副作用。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樂高品牌這些年來在利益上的獲得限制了他們在交友功能上的開發。

盡管樂高的品牌效益已經排到了中國的華爲之上,但是真正研究教育規律的專家卻不以爲然。

理由就是,深圳這個兒童性格養正研究中心出的這款産品的獨特性,是基于一種教學法的玩法,是樂高作爲教具能力缺乏的。猛一看,深圳兒童性格養正中心利用的材料是樂高曾經使用過的木頭,但真正看到這款産品的家長知道,他們從同一塊木頭上發掘了樂高的創始人,以及他的後來者當初沒有發現的作用。如果今天的中國人需要新質生産力,或許這就是。

我們常常聽說,市場是檢驗一切的根本,這篇文章後面有四張圖,最後的兩張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回答這個問題。一個小小的直播間,一款叫小小建築師的家園系列木玩一天賣了6000套。導致缺貨斷貨,只能限量。

有人可能問,如果所有的玩具都用木材,那麽全世界的森林會不會就難以爲繼呢?

筆者查了相關的資料,無論是大洋洲還是北美洲,他們的森林因爲缺少有效的間拔,弱者枯萎,然後雷電引起大火,已經成爲常態。一場大火,可能燒掉幾萬畝。如果做成玩具的話,單單是澳洲一場大火燒掉的木頭就能滿足全世界15億兒童用五年的需求。

更何況,森林的有效栽培,如生長迅速且不易變形的新西蘭虎紋松,完全可以代替化石能源。

那問題再次擺在我們面前,以化石能源爲原料的兒童玩具是否能夠真正的杜絕,還是取決于人們對利益的追求。在這一點上,是對制造商的一種靈魂的拷問。

現在歐洲讓我們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商保證收回電池,而樂高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量占掉了他們整個銷售的50%。而且歐洲的主流社會的家庭根本不玩塑料玩具,他們的玩具都是由中國一個叫雲河的小縣城供應。這個縣城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木頭玩具城。

是生存還是毀滅?哈姆雷特的這句疑問引起了深圳崇德動漫創作室,《王者拯救》這部電影制作人的注意。他們從前年開始就在搜集有關材料,制作一部動畫大電影,讓這種現象引起更多人的重視。

我們期待更多的人來關注這個話題。

(文/趙先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