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自然科學院”含金量如何,有必要說清楚|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評論5 2024-05-07 01:30:54
這份所謂“榮譽”究竟是名副其實,還是借機行騙斂財,值得追問。 ▲相關 代辦機構工作人員介紹,申報要收取20萬元至50萬元費用。圖/海報新聞視頻截圖 文 | 京客 40萬元就能買個“外籍院士”頭銜? 據海報新聞報道,多家高校、醫院、醫藥公司發文祝賀本單位有人當選爲“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引發了社會關注。有質疑稱,該“外籍院士”頭銜含金量不高,花40萬元就能買到。 說起院士,很多人想到的是學術界至高榮譽。雖然不同國家的院士評選標准不一樣,但嚴肅性、專業性、權威性是其共有特征。 可就目前看,所謂的“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備受質疑。公開資料顯示,“歐洲自然科學院”是由幾名外國人在德國注冊的民辦公司,而其注冊地甚至已經“永久停業”。 從相關科研院所、企業機構發布的信息看,該院“外籍院士”稱號獲得者的頒發證書儀式是在中國國內舉行,郵件通知用的是中文,證書上的簽名也是俄羅斯籍而非德國籍人士的名字。 有高校博導、化學教授也爆料,自己曾收到代辦的中介機構邀請,對方還在服務合同中明碼標價“院士增選服務費”。從網上搜索獲取的代辦機構工作人員也介紹,申報要收取20萬元至50萬元費用,“如果申報通不過,不會收取費用”。還有企業老總獲評院士的理由中,只字不提其學術成就。 也正是種種“不規範”,讓人懷疑“歐洲自然科學院”是不是另一個“克萊登大學”。這份所謂“外籍院士”榮譽究竟是名副其實,還是借機行騙斂財,尤其值得追問。 據上述報道顯示,從2021年至今,已有超過30位國內專家學者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其中,僅2024年開年至今,就有包括企業家、教授在內近30人獲得,而他們各自所在的單位,也多對此進行了宣傳。 對于相關質疑,部分“院士”所涉高校的工作人員回應,該榮譽是當事人個人申報,校方無法核實。事實上,相關“榮譽”疑點重重,真要核實,也未必有多難。 鑒于外界質疑與此事暴露的諸多“不規範”,有關部門有必要認真調查清楚,“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含金量幾何,有關“院士”有無借此謀取本不應得的資源傾斜。 當然,有關“歐洲自然科學院”,目前正式披露的信息仍十分有限,外界難免僅憑經驗判斷,相關輿論也未必公允。實際上,即便是民間學術機構,只要秉持了學術規範,嚴肅認真地對待相關評選,也不乏權威性。 因此,“歐洲自然科學院”到底是什麽性質的機構,其“外籍院士”評選是否具備權威性,相關部門還應秉持對學術尊嚴負責的態度查證虛實。 如果確實存在“花錢買榮譽”的利益鏈,必須及時斬斷,以免虛假“院士”助長了人才“逆淘汰”;如若事實相反,調查核實也是一個回應社會關切、正本清源的過程,用權威結論消除輿論質疑,也切實維護相關“院士”的學術榮譽。 撰稿 / 京客(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楊許麗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