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印度學習?讓韓國自衛?爲打贏重量級拳手中國,美方主意不斷

3號國際站 2024-05-13 15:47:07

中美之間雖然對話不斷,但競爭的氛圍卻一點也沒有沖淡。最新消息顯示,在特朗普時期對華關稅仍沒有撤消的背景下,美國總統拜登還准備在電動汽車、電池和光伏等關鍵領域,對中國産品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有可能高達100%。此前,拜登曾說過“對華關稅捆住了美國人的手腳”,如今自己也要這樣搞,確實有些可笑。當然,這只是白宮對華打壓的縮影,除此之外,美國一些高官們,最近也不斷就“如何戰勝中國”,給華盛頓出主意。

據觀察者網報道,9日,美國駐印大使加塞蒂認爲,美國應該與印度建立“平等關系”,在“應對中國”方面從印度汲取寶貴的經驗教訓,找到合作機會。加塞蒂將所謂“中國威脅”,稱作印美關系的“粘合劑”,但他也承認,兩國仍存在不信任,都擔心對方“利用中國來欺騙自己”。前一天,美國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科爾比認爲,美韓應修改聯合作戰計劃,讓韓國承擔主要防禦責任,因爲若美軍與朝鮮作戰而元氣大傷,那麽將輸掉與中國這樣“重量級拳手”的戰鬥。對此,我們聊兩個話題。

第一個,中印之間如何處理雙邊關系,美國可能永遠理解不了,也學不會。

美國要爲什麽極力拉攏印度?一方面,是因爲美國要實施所謂“印太戰略”,阻止中國崛起,保住自己的霸權位置。因此,在亞太地區,除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外,美國也非常希望印度能加入自己組建的“遏華陣營”,畢竟印度經濟總量和軍事實力,都在全球前五之列,這是不容忽略的優勢。

另一方面,印度與中國雖是鄰國,但由于兩國在邊境劃界問題上存在爭議,上世紀60年代打過一仗,2020年又出現過一次摩擦,而且兩次都造成了傷亡。因此,中印在發展雙邊關系時,時刻能看見一個無法忽略的“裂痕”,而邊境問題在短時間內,又無法有效解決。于是,美國十分希望將印度收歸到自己麾下,認爲印度是幫助自己對抗中國的天然夥伴。

但是,印度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做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成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目前的印度,主要是想利用中美競爭,來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實現經濟騰飛和大國崛起,它並不想被美國綁到遏制中國的戰車上,爲美國沖鋒陷陣,更不想成爲中美戰略競爭的炮灰。而且,印度現任領導人莫迪有“老仙”之稱,美國想利用印度,恐怕並不容易。

2020年美國大選時,莫迪曾訪美親自爲特朗普助選,但特朗普敗選後,莫迪一樣成爲了拜登的朋友,這也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手腕”。對于美國圍堵中國,莫迪曾明確表示“對此不理解”;中印邊境摩擦後,莫迪在公開場合從沒有直接點名中國;最近對外發表講話時,莫迪還呼籲“中印之間盡快解決好邊境問題”,也引來中方積極回應。

同樣在邊境問題上,美國近兩任政府,都希望“給印度提供幫助”,但都被新德裏拒絕了。因爲中印都很清楚,若讓美國介入,事情只會越來越複雜。因此,中印之間在如何打交道,恐怕是美國永遠也理解不了的,因爲東方與西方文化之間的區別,不是美國精英們想掌握就掌握得了的。說印度“只想約會,不想結婚”,說明美國也意識到了,印度並不想完全依附自己。

第二個,韓國負責應對朝鮮,美國就真能打贏與中國的重量級戰鬥?

這樣的設想,恐怕也只是美國的一廂情願,因爲在考慮半島問題時,美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武力解決,而中國一直以來所做的,是希望延續半島和平,徹底消除半島火藥桶。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都不一樣,美國又怎麽能那麽自信滿滿地認爲自己“能夠贏得與中國的競爭”?

在科爾比看來,朝鮮半島這一仗是躲不過去的,美國將2.85萬美軍部署在韓國很不明智,畢竟離中國太近了,中國導彈“會帶來巨大威脅”。即便中國不動手,駐韓美軍也有可能“成爲朝鮮的人質”,因爲朝鮮導彈的實力同樣不容忽視,平壤甚至還將“核反擊”寫進了憲法。如果美國爲了保護韓國,與朝鮮刺刀見紅,有可能“失去多個美國城市”,在元氣大傷的情況下,如何再跟中國競爭?

因此,科爾比認爲,韓國應該獨自承擔自己的防務任務,獨自應對朝鮮,好讓美國騰出手來,專心應對中國。聽到這樣的話,韓國總統尹錫悅可能要大感失望了。

因爲一上台就將朝鮮列爲“主敵”、叫停南北軍事協議、恢複對朝鮮邊境的偵察、並告訴邊境守軍“有事時先反擊,再彙報”等等,這一系列動作他之所以敢實施,就是因爲有美國人撐腰。而美國大選還有半年,韓國就希望跟美方簽署“下一個十年防務協議”,爲什麽?擔心特朗普卷土重來後,不管韓國。如今,特朗普還沒贏,就有人給拜登政府出這樣的主意,韓國估計要惱火了。

那麽,就算韓國獨自應對朝鮮,美國就有把握贏中國了?還真不一定,目前的現狀就是,經濟上中國不斷在向美國接近,工業生産上已經超過美國,科技領域美國之所以不斷打壓,恐怕也是看到了“風險”。政治上,美國主要是靠盟友助力,但如今盟友們越來越多不希望盲從美國了,這從近日聯大對“巴勒斯坦入聯”決議的投票,就能看出。

在最爲重要的軍事領域,島內政事評論員郭正亮曾公開表示,對與中國在第一島鏈爆發沖突,美國根本不敢冒這個險,因爲“中國比俄羅斯強太多”,在第一島鏈打,中國的優勢太大,相當于近海戰爭,所有陸基導彈都在中國大陸,戰艦數量上中國也遙遙領先,戰機可以從大陸基地起飛,完全都在作戰範圍內,美國的優勢主要是在遠海。

而半島,則正好位于第一島鏈內,美國是哪來的打贏信心?當年朝鮮戰爭時,志願軍連空軍都沒有,在裝備上也是差距巨大,不也一樣將美軍趕到了“三八線”以南?

0 阅读:60

3號國際站

簡介:追蹤熱點事件,聚焦國際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