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又一罕見病案例——當Krabbe病患者遇上臍帶血移植

臍帶血說 2023-10-24 14:11:01

罹患Krabbe病

臍血爲其重燃生命之光

2023年3月,小魚(化名)出生在廣東茂名一個小鎮上,小生命的降臨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幸福。但在進行遺傳病篩查時,基因檢測顯示小魚存在兩個GALC基因點突變,分別爲c.1780G>T和c.1592G>A,來源于父母,而父母均無相關表現,這個極可能是Krabbe病。

小魚父母多方打聽,最終來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完善檢查。經檢查,小魚外周血β-半乳糖腦昔醋酶活性極度缺乏,2.3nmol/mg.17h [正常範圍爲18~75nmol/mg.17h];同時,顱腦磁共振成像MRI顯示:雙側腦室後角周圍腦白質區可見小片狀異常信號區,T1WI呈稍低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T2WI水抑制仍爲稍高信號,邊緣模糊。

最終確認,小魚患上了罕見遺傳代謝病——Krabbe病。令人欣慰的是,小魚年齡小、確診早,還沒有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傷,在經過抽血配型後,在山東省臍血庫配上了一份HLA 9/10的臍血。

2023年7月9日,臍血幹細胞順利輸進了小魚的體內,經過一個多月的悉心照顧與治療,移植+11d小魚中性粒細胞順利植入,于+13d順利出倉,轉入普通病房繼續觀察。+15d嵌合結果爲全供體植入,+37d血小板成功植入。

移植後一月余,複查外周血β-半乳糖腦昔醋酶活性已達到正常範圍63.5nmol/mg.17h。

認識罕見病——Krabbe病

上面中提到的Krabbe病,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溶酶體貯積病,以神經系統損傷爲主。Krabbe病最早由丹麥兒科醫師Krabbe于1916年進行報道,當時稱爲嬰兒家族性彌漫性硬化,後來也稱之爲Krabbe病。也有專家主張,本病應歸類于神經系統細胞器疾病,爲一種溶酶體病。

在臨床上,Krabbe病依據發病年齡可分爲兩個類型:嬰兒型及晚發型,其中嬰兒型爲主要類型,典型的臨床表現分爲3個階段:

第一階段

嬰兒出生時正常,出生後數周至數個月內發病,其特點爲:患兒極易興奮、受驚,無誘因頻繁哭叫,全身僵硬,無故發熱、嘔吐,進行性智能及活動減退,發育緩慢。

第二階段

此後逐步出現肌張力增高,交叉腿,身體側扭,踝陣攣,對聽、視、觸覺等刺激反應過度,伴有抽搐和進行性精神運動惡化。

第三階段

晚期患兒進一步發展成盲、聾和惡病質狀態,有痙攣性發作和去皮質強直,但對周圍無任何反應。少數患兒可伴腦積水,高熱和多汗、多毛等體征。預後極差。常于1歲之內死亡,存活2年以上者少見。

需要指出的是,Krabbe病預後極差,嬰兒型者常于1歲之內病故,晚發型病者少見,可于5~6歲之後出現抽搐、進行性小腦性共濟失調、視神經萎縮、早期癡呆和錐體束征陽性。晚發者也僅可生存至10歲左右。

關于Krabbe病的

常規處理方法盤點

遺憾的是,對于Krabbe病,既往並沒有較爲滿意的治療方法,臨床上以對症支持爲主,常予藥物或物理治療進行對症處理,以延長患兒的存活期。

藥物治療

可使用骨骼肌松弛藥作爲緩解Krabbe病引起的肌肉痙攣的對症治療。

肉毒素:發現的毒性最強的一種生物毒素,適用于治療面部痙攣和其他肌肉運動紊亂症,用它來麻痹肌肉神經,以此達到停止肌肉痙攣的目的。

巴氯芬:適用于多發性硬化症所引起的嚴重但可逆的肌肉痙攣。其他可能適用于因感染、退行性病變、外傷或腫瘤引起的脊髓痙攣狀態。

物理治療

對于四肢肌張力下降、喪失運動能力的患兒,可佩戴矯形器、運動練習等物理治療緩解肌肉痙攣、疼痛,預防嚴重畸形。

營養治療

如果患兒不能進食,需要住院進行輸液以補充足夠的營養和體液。

造血幹細胞移植

——Krabbe病目前唯一的治療方法

目前,除以上對症支持的方式外,針對Krabbe病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在未出現或僅出現輕微的神經系統症狀時,立即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

既往研究表明,與有症狀的移植受體相比,HSCT(即造血幹細胞移植)對無症狀的早期嬰兒(0-6個月大)是有效的。在這項研究中, 共19例嬰幼兒晚期患者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與未經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移植的患者的存活期更長,認知和語言功能也有所改善。粗大和精細運動發育受到的影響最大,預後差異較大。無症狀的患者從移植中獲益最多,所有方面的發育正常或接近正常,僅有一些粗大運動延遲。

在移植時已出現症狀的患者中,那些12個月大後發病的患者比未經治療的患者有更好的認知結果。但12個月大內就發病的患者與未經治療的患者的預後相似。

由此可見,造血幹細胞移植延長了嬰兒晚期Krabbe病患者的壽命,改善了他們的認知、語音等基本能力,特別是對那些在症狀出現之前就接受了移植的患者。

臍帶血治療罕見病未來可期

據統計,當前,國際確認的罕見病約有6000~7000種,約占人類疾病的10%。很多罕見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令許多患者不斷承受病痛的折磨。

然而近年來,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方式以外,一些新興的治療方法備受推崇,其中以幹細胞治療爲代表的再生醫學成爲了罕見病領域研究的新焦點。而臍帶血作爲造血幹細胞的三大來源(骨髓來源、外周血來源、臍帶血來源)之一,也越來越被全球醫學界所重視,包括Krabbe病在內的罕見病患者們也因此迎來了更多的新生希望。

放眼全球,臍帶血應用案例已經覆蓋了血液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再生疾病、免疫系統疾病、代謝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且多項研究已初步證實其對于罕見病、自閉症、腦癱等也有神奇療效,臍帶血在疾病治療領域的潛力巨大,很多患者都因臍帶血而重獲新生。

相信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臍帶血將進一步深入到罕見病的治療當中,爲更多的患者帶來福音,同時也將爲更多疾病的治療帶來新思路,在未來的醫學領域“大放異彩”。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0 阅读:21

臍帶血說

簡介:本號旨在把最先進的臍帶血技術和應用資訊帶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