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亡荊州不怪劉備諸葛亮,曹操最該痛恨一個曹營大將:要不是他瞎鬧,東吳在建安二十五年就滅亡了

半壺老酒半支煙 2024-05-09 11:28:24

有時候看三國電視劇,會在城門醒目的地方看見“荊州”兩個大字,這就有點搞笑了:曆史上確有荊州這個地方,但是卻沒有荊州城——荊州更像一個省級單位或比省級更高一點的行政區劃,荊州牧的級別,應該相當于清朝的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東漢建安十八年曾經重新分置全國所屬九州州域,將廣東全境及廣西的桂林市和越南北部地區都歸屬于荊州州域,所以荊州是比後來的一個省要大一些的。

荊州地盤不斷變化,治所(首府)也搬了好幾次:一開始在武陵漢壽縣,後來被劉表改設在南郡襄陽縣(後來襄陽好像升格爲郡了,關羽就是劉備加封的空頭襄陽太守),赤壁之戰後荊州三分,“荊州牧(自稱的)”劉備把孱陵改名公安並以之爲治所。

漢壽是一個縣,而且是在劉備轄區內,所以劉備拿下荊州南四郡後,封張飛爲宜都太守、征虜將軍、新亭侯,關羽爲襄陽太守、蕩寇將軍,漢壽亭侯爵位不變——劉備不改變關羽的“漢壽”爵號用意深遠,亭侯、鄉侯、縣侯乃至公爵,關羽都可以沿用這個稱號,如果哪一天關羽受封“漢壽公”或“漢壽王”,劉備興複漢室的大業可能就已經完成了。

關羽最後沒能成爲漢壽公或漢壽王,這是一巨大的曆史遺憾,其主要原因並不是關羽大意或指揮不力,而是因爲戰友的背叛和盟友的背刺:糜芳和孫權都應該算“漢中王國”的“國舅”,跟劉備的關系有多近,關羽是完全知道的。

關羽在向襄樊進軍前,已經做好了防範東吳偷襲的准備,並沿江構築了大量烽火台,出征將士的家屬,也都集中到南郡,交由糜芳“保護”——這可能也是劉備的意思,因爲劉備做這種事情比較有經驗,他率軍入川的時候,用的就是這種辦法以防止舊部和降將有二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

“妻子”在古代是一個合成詞,指的是正妻和兒子,妾室和女兒都不在“妻子”之列,後世的朱元璋眼裏,只有一個妻子馬皇後,只有一個兒子朱標,其他的怎麽算,讀者諸君肯定會有更精妙的說法。

包括劉備在內,各路諸侯都喜歡拿部將或諸侯的老婆孩子當人質,關羽把出征將士家屬交給糜芳保護(看管),就是對這位“國舅”的忠誠沒有半點懷疑——糜芳雖然做事不靠譜,但是作爲劉備集團的原始股東,連萬貫家財、兩千奴仆和一個親姐妹(糜夫人年齡不詳,不知比糜芳大還是小)都入了股,後來更是抛下曹操給的高官厚祿,不離不棄地跟著劉備東奔西走:“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爲彭城相,皆去官,隨先主周旋。”

糜家不但忠誠,而且也都很能打,糜竺在小說中是一個文弱之人,但是在《三國志》中卻有這樣的記載:“自竺至照,皆便弓馬,善射禦雲。”

從糜竺到糜竺弟弟糜芳、孫子糜照,這一家子都“便弓馬,善射禦”,原本應該是一門忠烈,在劉備興複漢室的征程中再立新功,誰能想到扮成商人的東吳輕武器士兵一來,他居然就投降了?

糜芳投降,原本是關羽人質的荊州將士家屬全都落到吳軍手裏,可省了呂蒙不少力氣。

呂蒙以荊州前線將士家屬爲武器,離散了關羽的軍心,盡管關羽一向愛兵如子(史書說他“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程昱說“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淩弱”),但老婆孩子落入敵手,部將和士卒也只能紛紛散去,他們沒有把關羽綁起來送給呂蒙,已經算是厚道的了。

關羽敗亡,劉備和諸葛亮肯定痛心疾首,那些“借刀殺關羽”的陰謀論不值一駁,咱們還是來看看關羽失荊州究竟應該由誰來負責。

首先一點我們可以肯定:劉備、諸葛亮沒有責任,因爲他們一開始收到的都是捷報,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又把曹仁困在樊城動彈不得,曹操甚至想放棄曹仁和許都,自己帶著漢天子劉協跑路。

我們細看《三國志》就會發現,漢中之戰和襄樊之戰雖然不是同時進行,但時間上也有交叉,劉備在漢中催兵催糧,諸葛亮在成都忙得腳打後腦勺,沒讓關羽從荊州抽調物資和兵力就不錯了——假以時日,關羽把三萬降卒訓練好了,還真可能把他們派往西川去屯田。

關羽該想的都想了,該做的也都做了,他畢竟不是神仙,即使神仙,也未必能料到糜芳會不戰而降,所以關羽也是沒有責任的。

既然劉備、諸葛亮、關羽都沒有責任,那麽荊州之敗該怪誰呢?讀者諸君肯定不會放過糜芳,至于公安將軍士仁(史料簡稱其爲“仁”,所以他可能姓“士”而不姓“傅”,跟交趾太守、安遠將軍、龍度亭侯士燮是一家子)應該承擔什麽責任已經不重要了,因爲他並不算襄樊戰役的關鍵人物。

糜芳在最不該叛變的時候叛變了,這很令人費解,更令人費解的是曹操當時的態度——按照正史記載,曹操不但向關羽通報了孫權將偷襲荊州的消息,還嚴令徐晃不可貪功冒進,不要過早跟關羽交鋒。

曹操的戰略目的,是讓關羽從襄樊撤圍,調轉兵鋒迎戰呂蒙,等關羽消滅了呂蒙的夜襲隊,然後再以襄樊爲據點向南發展,看看能不能趁機拿下幾個郡縣。

曹操向關羽通報消息和命令徐晃暫時觀望,這兩件事在史書中都有記載,《三國演義》也有描述,但是徐晃顯然違背了曹操的指令,擅自向關羽發起了總攻。

史書記載的徐晃勢如破竹,擊潰了關羽的主力,這是因爲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已經端起了曹家(司馬家)的飯碗,所以不能不美化一下已經升任右將軍、楊侯的徐晃。

我們細看史料和襄樊戰役的結果就會知道徐晃肯定損失慘重,所以才沒有搶占任何一座城池,曹操損失了數萬人馬和無數錢糧,全替孫權做了嫁衣裳。

曹操損兵折將白忙一場,只有徐晃“立了大功”,用“楊修之死”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操雖稱美,而心恨之”——此戰過後,徐晃沒有加官進爵,也沒有增加食邑,遠不及姗姗來遲的張遼有面子:“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遼與太祖會摩陂。遼軍至,太祖乘辇出勞之,還屯陳郡。”

張遼後來在《三國志·卷十七》中位列五子良將之首,被曹家三代君王盛贊,徐晃則在急功近利後開始夾起尾巴做人:“先爲不可勝,然後戰,追奔爭利,士不暇食……終不廣交援。”

徐晃這個人沒有大局觀,也不是很講義氣,在曹操看來,這小子不太聽話,所以才送給了他一句評語:“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讀者諸君請注意曹操對徐晃的稱呼,是“徐將軍”而非“公明”。五子良將中張遼是“古之召虎”,張郃是“韓信歸漢”,徐晃被曹操比作周亞夫,這就有意思了——漢景帝劉啓對周亞夫還有一句評語:“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曹操是漢末著名詩人軍事家,自然知道周亞夫最後是餓死的,他把周亞夫的帽子戴到徐晃頭上,當然不是無心之言。

徐晃害了關羽,也破壞了曹操的大計:如果關羽跟呂蒙打得兩敗俱傷,荊州全境就會落于曹軍之手,三國曆史就將改寫,如果劉備肯跟曹操聯手,東吳在建安二十九年就滅亡了!

東吳之所以沒有在建安二十五年滅亡,首先要感謝的就是曹將徐晃,但是曹操和劉備肯定恨得牙根癢癢,讀者諸君對此肯定也有一番評價:曹操已經“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令曰:‘須兵馬集至,乃俱前’”,徐晃不等張遼和曹操到來就擅自開戰,是不是幫了孫權大忙?徐晃是不是關羽敗亡荊州的罪魁禍首?如果關羽早一點相信曹操的情報,三國曆史又將如何書寫?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