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當水喝警惕酸蝕症丨每日話題

大河健康報 2024-03-25 10:40:58

門診來了一位10多歲的小姑娘,正是俏麗活潑的年齡,她卻不愛笑。

原來,小姑娘的整口牙都變色了而且非常敏感,嚴重影響美觀,牙齒功能也受到極大損傷。這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呢?

醫生仔細追問才知道,小姑娘在過去的一年裏,每天喝兩瓶碳酸飲料,並且不及時漱口。長期下來,酸性物質逐漸腐蝕以磷酸鈣爲主要成分的牙齒,從而破壞了牙齒結構和功能,也影響了美觀。

醫學專業上,稱這樣的疾病爲酸蝕症。

流行範圍廣嗎?

答案是非常廣。

從地域分布上看,世界範圍內,如亞洲、美洲、歐洲等地區的許多國家都有相關病例的報道。

從年齡段來看,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中均有酸蝕症的發生,患病率約爲10%~70%。

也就是說,至少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酸蝕症。

有何致病原理?

酸蝕症涉及兩個因素:酸性物質的來源及作用時間。

其實,口腔內的唾液環境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只有當牙齒長期處于酸性環境,超過了唾液的緩沖能力,使得口腔內唾液pH值(酸堿值)小于5.5時,才會導致牙面脫礦。

酸性物質的來源非常廣泛,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酸性物質可分爲以下兩類。

一是外源性酸:

職業相關酸性物質 接觸酸的行業有關人員是酸蝕症的高危人群,表明該病是典型的職業病。

工業性酸蝕症曾經發生在某些工廠,如化工、電池、電鍍、化肥等工廠空氣中的酸霧或酸酐濃度超過規定標准,致使酸與工人牙面直接接觸導致職業性酸蝕症。

酸性食物或飲料 長期、大量飲用酸性飲料導致酸蝕症患者增加,酸性飲料包括可口可樂、果汁、醋、酒等。

飲食酸包括果酸、檸檬酸、碳酸、乳酸、醋酸、抗壞血酸和磷酸等弱酸。酸性飲料pH值常低于5.5,由于飲用頻繁,牙面與酸性物質直接接觸時間增加導致酸蝕症。

酸性藥物 酸性物質的另一個來源與口服藥物有關。

例如補鐵藥、口嚼維生素C、口嚼型阿司匹林和患胃酸缺乏症的患者用的替代性鹽酸等的長期服用均可造成酸蝕症。

另一類是內源性酸:

主要見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胃液返流,如胃潰瘍、食管裂孔疝、妊娠、酗酒等。消化期胃液含0.4%鹽酸,胃內容物pH3.8。

胃病長期泛酸、嘔吐以及慢性酒精中毒者的胃炎和反胃均可形成後牙舌面和和腭面的酸蝕症,有時呈小點狀凹陷。

常見症狀有哪些

除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之外,還有哪些信號能夠提示我們得了酸蝕症呢?其實,在酸蝕症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信號。

酸蝕症早期,牙齒表面變得平滑,口腔內此時可能沒有不適症狀。

酸蝕症中期,口腔內會有敏感、酸甜刺激不適等症狀。

如果酸蝕症進一步發展,會導致牙齒的厚度變薄,長度變短,牙齒疼痛、敏感的症狀會進一步加重,有時還會合並齲齒、牙髓炎等疾病。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關注牙齒的形態和感覺變化,有不適症狀時及時就醫。

四個預防要點

第一,減少口腔與酸性物質的接觸次數,縮短接觸時間。

特別是對于可樂、話梅、山楂等零食,不僅要減少進食量,還要減少進食頻率。

可以將碳酸飲料替換爲白開水等健康的飲品。

第二,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比如,在喝碳酸飲料時使用吸管,以減少酸性物質與牙齒的接觸。

在進食酸性物質後及時漱口,以縮短酸性物質在口腔中的停留時間。

第三,正確刷牙。

需要強調的是,進食酸性食物後半小時刷牙更爲合理,這樣能夠減少酸性物質對牙齒硬組織的損傷。

如果刷牙時使用含氟牙膏,牙齒保健效果會更好。

第四,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對酸蝕症要早發現、早治療,同時關注全身性疾病,及時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厭食症等疾病。

通過對酸蝕症的了解,相信能夠更好地愛護牙齒,關注口腔健康,開懷微笑,健康生活。

綜合 學生健康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