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面裙:從傳統服裝到國潮頂流反向成就漢服賽道

長城網 2024-03-06 00:10:28

今年春節期間,社交平台上被各種遊客穿著馬面裙的照片霸屏了。北京的故宮、天壇,洛陽應天門和開封清明上河園,馬面裙和紅牆古風的適配度讓人心動,更讓人感歎中式服飾的絕美。這個龍年春節,馬面裙意外但又意料之中地成了爆品,許多消費者購入馬面裙作爲新年“戰袍”,而更多人的第一件漢服單品就選擇了馬面裙。

大數據顯示,2023年“雙十一”期間,淘寶就賣出了超過73萬條馬面裙。馬面裙成爲漢服品類下熱度最高的單品,記者在各個電商平台上搜索發現,一些熱銷款式的馬面裙,單品銷售額超過百萬元。據報道,僅曹縣一地,2023年以馬面裙爲主的龍年拜年服銷售額已超3億元。

反向成就漢服賽道

從曆史沿革的角度來看,宋遼的裙子已經具有馬面裙的馬面形制,是中國古代漢族女子主要裙式之一。目前較爲普遍的馬面裙形制始于明朝,延續至民國,多采用各種吉祥的紋樣。

馬面裙的熱銷,反向帶火了漢服全品類熱度,漢服已經逐漸成爲電商平台發力的消費賽道。據淘寶服飾數據,截至2023年12月中旬,淘系平台的漢服2023年銷售額接近百億元,同比增長超50%,淘寶平台的漢服在線商品數同比增長超60%。天眼查專業版數據也顯示,目前我國現存漢服相關企業6500余家,其中陝西、山東、河南三地企業數量位居前列。

其實從漢服消費曆程來看,從2015年開始,中國漢服市場開始形成過億元的規模,而據艾媒咨詢《2021中國漢服産業現狀及消費行爲數據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至2020年,我國漢服市場銷售規模由1.9億元大幅上升至63.6億元。這幾年,漢服生産廠家和銷售商家踴躍入局,進入快速增長期,報告顯示,2019年淘寶漢服商家數量同比增長45.8%至1188家,2020年也保持了27.8%的增速,增長至1518家。但疫情期間,由于出行旅遊機會減少,漢服市場受到消費者冷落,據艾瑞咨詢等聯合發布的《2022年中國新漢服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和2021年,新漢服行業市場規模增速分別爲3.1%和6.4%,與此前幾年比明顯放緩。

馬面裙的“出圈”則扭轉了漢服市場疲軟的態勢,從投資角度和消費角度來看,馬面裙已經成爲漢服“蛋糕”做大的關鍵。伴隨著馬面裙這款“超級單品”的熱銷,漢服又重新加入消費者的購物車,市場也逐漸回暖。

織造業同時轉型

“時尚的盡頭是馬面裙,馬面裙的盡頭是窗簾布。”這不是一句戲言,社交平台上有人用“過時的窗簾布”爆改成馬面裙的視頻,收獲一片贊歎。事實上,2022年就有窗簾布制造廠家轉型改做馬面裙布料,“訂單嘩啦啦地來,機器不能停。”浙江海甯市許村鎮一名紡織企業主曾告訴媒體,前幾年傳統窗簾布料銷售不佳,2022年由于馬面裙流行,提花制造機派上了新用場,不少原先生産窗簾布的廠家利用現有的提花機,順利轉型生産馬面裙面料。

有報道稱,目前浙江省海甯市許村鎮有100多家紡織企業在從事馬面裙和新中式服裝面料的生産,日産面料能達到3萬余米,可制成近7000條馬面裙。而在全球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3萬余戶經營戶銷售的紡織品經營品種超過5萬種,在這裏,商戶店門口多懸挂著馬面裙面料供消費者選擇。

隨著馬面裙的爆火,消費者對漢服接受度、認可度越來越高,很多面料批發商也開始鑽研馬面裙的紋樣、款式、面料升級。兒童款、老年款的面料訂單日益增多,爲了更適配日常穿著,織造廠家將馬面裙上慣用的龍鳳等動物圖案轉爲清雅的竹梅蘭菊圖案,降低對比度更日常。更多的廠家則在研究改良面料,以往的馬面裙面料較爲厚實,如何讓面料更輕、更柔軟、更透氣,是織造廠家面臨的新問題。

來源:工人日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