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市教育局局長,1968年被毆打致死,說:我非叛徒,爲我伸冤

雅可談過去 2024-05-12 06:26:14

1935年12月,北平爆發了著名的“一二九運動”,全國掀起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在中共臨時中央和江蘇省委領導下,于1935年12月17日成立了一個抗日團體,名爲上海文化界救國會,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是救國會的創始人之一,他叫柳湜,曾擔任教育部副部長、北京市教育局局長等職務。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柳湜的故事。

1903年5月,柳湜出生于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從此,柳湜與母親相依爲命,艱難地成長起來,生活的不易讓柳湜認識到,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柳湜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1916年,柳湜考入長沙縣立師範,在徐特立、朱劍凡等名師的影響下,柳湜廣泛閱讀進步書刊與報紙,革命思想的種子悄然在心中萌發。

1921年,柳湜在毛澤東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附設的外文補習班教授英文,當時革命烽火燃遍大江南北,共産黨也將自己的思想傳播到湖廣地區,在毛澤東等人的影響下,柳湜真正了解到馬克思主義,爲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礎。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背叛革命,許多地方軍官也不斷地殘害共産黨人與進步人士,比如說湖南發生了馬日事變,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柳湜沒有畏懼,還在1928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

入黨後,柳湜被派到安徽省委秘書處工作,由于叛徒告密,柳湜不幸被捕,在獄中,柳湜經受住嚴峻的考驗,始終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還組織難友一起學習,展現了寶貴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934年,柳湜終于被釋放,隨後,柳湜前往上海,公開身份是上海《申報》讀書指導部主任,但實際上在做著黨的地下工作,參與《讀書生活》、《全民周刊》、《街頭講話》等刊物的創辦與編輯工作,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宣傳,聲援“一二九運動”,與文化界人士發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國會。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柳湜以救國會中央執委的身份出任陝甘甯邊區參議會參議員,在邊區第二屆參議會第一次會議上,柳湜當選爲陝甘甯邊區政府委員,被任命爲邊區教育廳廳長,爲邊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7年3月,國民黨對陝甘甯邊區進行重點進攻,柳湜離開延安前往晉察冀解放區,擔任冀中行署教育廳廳長,北平和平解放後,柳湜參與教育界的接管工作,並擔任北平市教育局局長。

新中國成立後,柳湜先後擔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教育部視導司司長、中央教育科研究所所長、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委員、《人民教育》總編輯、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爲新中國教育事業的起步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然而,進入到五六十年代,柳湜卻不斷受到沖擊。

首先是1958年,柳湜被錯劃爲“右派”,不僅被撤銷了職務,還被開除了黨籍,對此,柳湜不以爲意,說:

“就算是戰場上無意中被自己人的子彈打中了吧,只要是黨的事業繼續前進,個人的成敗得失算得了什麽?”

其次是“文革”爆發後,柳湜被汙蔑爲“叛徒”,于1968年4月被造反派抓捕,造反派對柳湜進行了殘酷的折磨與審查,柳湜被嚴刑拷打得大腿骨折,最終腦漿迸裂而死,終年65歲。

據說,後來人們在柳湜用過的被子裏發現一頁紙,上面寫著:

“政治迫害,毒打取供。我非叛徒,爲我伸冤。”

1979年6月,中央宣布爲柳湜平反昭雪,爲其在八寶山舉行了追悼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等參加了追悼會。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