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職業閉店人,如何用法律維權?!

安律探案 2024-04-15 17:37:21

消費者走過最長的路,居然是你們的套路!

央視這兩天有個職業閉店人的報道,說是現在有一種人,專門幫那些經營不下去的機構閉店,說白了就是逃避退費賠償責任。慣用伎倆就是,提前把機構股東和法人代表變更成大齡老人,然後再來一次充值優惠活動,接著就可以貼個告示關門跑路了,消費者要是聯合起來維權,就私下溝通逐個瓦解,據說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閉店模式,能幫那些跑路機構把法律風險降到無限低。而且這種所謂的閉店服務,收費一般都是幾萬起,很多還跟機構營業額挂鈎,要按百分比提成。

合著你們有錢找職業閉店人,沒錢退給消費者是吧。看完這個新聞,我是由衷佩服這些人的聰明才智,但也是真缺德。今天給大家尤其是遇到類似問題的朋友提示一下,如何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首先,找一些沒有履行能力的老人,把他們變成機構股東和法人代表,並不意味著真正的老賴就不用承擔賠償責任了。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如果股東明知公司負債且無力清償,爲了逃避責任惡意轉讓未到出資期限的股權,仍然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另外,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進一步加強了對債權人的保護,不管原股東是不是惡意轉讓,都要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也就是說靠把股權轉讓給沒有履行能力的老人來逃廢債,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

其次,有些朋友可能並不清楚,這些機構公司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所以債務主要也是由公司獨立承擔的。那些實際經營控制公司的個人,即使能追究他們的責任,也只能在有限的認繳出資範圍內賠償,跟衆多消費者的損失相比,一般也是杯水車薪。所以,想要有效維權挽損,關鍵還是要看公司收的錢到底去哪了,如果確實是因爲客觀原因經營不善,那誰也沒有辦法。但如果是被幕後黑手故意套取轉移了,沒有實際用于機構經營,那就可能涉嫌違法犯罪。比如,明知這個店開不下去,關門前還在搞什麽充值促銷,這種就涉嫌詐騙了,該聯合起來報警就趕緊報警,如果查實的話,追回損失還是有希望的。

最後再提醒一下大家,像這種比較大額的預付消費,一定要簽訂書面合同,明確服務內容、退款方式和違約責任,一旦發現苗頭不對,第一時間要求退費。事先做好防範,損失會小很多!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