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基層|這家合作社餵牛用上機器人

河北新聞網 2024-04-19 08:50:13

4月9日,灤南縣犇鑫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奶牛與機器人“牛保姆”親密互動。 河北日報記者 湯潤清攝

飼餵近500頭奶牛需要多少人力?一般情況下,需要3名工人24小時“三班倒”。而在灤南縣犇鑫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1名機器人“牛保姆”便輕松搞定。

4月9日9時許,記者來到合作社,跟隨智能推料機器人一同到牛棚“餵牛”。

見機器人到來,趴臥“小憩”的奶牛們一下子興奮起來——有的迅速起身,迫不及待地將頭伸出柵欄;有的晃動尾巴“哞哞”歡叫,仿佛在招呼“開飯啦!”

“在奶牛眼裏,這個機器人就是餵飯的‘保姆’。”合作社技術負責人郝健全說,按照設定好的程序,這台智能推料機器人,每小時工作一次,確保奶牛餓了就會有“飯”吃。

“讓奶牛多産奶、産好奶,飼料投餵必須跟上。”郝健全介紹,奶牛“吃飯”不同于人類的一日三餐,而是不分晝夜,餓了吃、吃了睡,合作社共飼養了485頭奶牛,每天餵料是個不小的工程。

記者觀察發現,奶牛在進食時,總是邊吃邊拱,這樣一來就會把草料越拱越遠,以至于最後“看得見吃不著”。

而“牛保姆”的職責就是不能讓任何一個“奶牛寶寶”餓著。

“過去人工輪班飼餵,夜間工作人員免不了困乏打盹兒,有時候會因推料不及時而‘虧待’了胃口好的奶牛。”郝健全說,自從用上了元氣滿滿的機器人,“牛保姆”晝夜上崗,定時定點把草料推送到奶牛能輕松夠得著的地方,奶牛們從此過上了“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産奶也更多了。

“如今奶牛的平均日産奶量提升了2公斤,達到43公斤。”郝健全算了一筆賬,按照過去3名推草工人、每人月工資3000元算,僅飼餵一項每月便可增效近2萬元。

在機器人投餵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牛保姆”經過,奶牛們便會爭先恐後地把頭伸出牛欄,對著鋼筋鐵骨的機器人一頓熱情舔舐。

“機器人和它們混熟了。”郝健全說,去年10月投用以來,機器人用周到的智能化服務,贏得了奶牛的信任。

記者發現,工作狀態下的機器人,並不是一條直線走到底。郝健全介紹,通過超聲波系統,機器人可自動識別草料分布情況,從而改變推料寬度,實現哪裏草料少,就多推過去一些。

“機器人還能精准識別出缺料情況,並及時通過智慧系統向我們發出加料提示。”郝健全打開手機軟件,屏幕上推料畫面清晰可見,機器人工作狀態、剩余電量等也一目了然。記者從手機上看到,9時40分許,機器人完成推料任務,沿著既定路徑緩緩駛進充電棚,自動連接充電。(河北日報記者 王育民 湯潤清)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