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頭條】手機號爲何“難斷前緣”?“二手號碼”出現重大隱患

小康雜志社 2024-04-08 09:58:27

圖源:央視新聞

手機號碼,這一在現代生活中充當著重要溝通橋梁的數字標識,實則承載著用戶個人隱私、社交網絡以及財産安全等諸多關鍵信息。

近日,話題“注銷手機號等于出賣自己”沖上微博熱搜榜第一,不少網友表達了對于更換與注銷手機號的擔憂。有網友表示,自己曾用的號碼可能注銷後很快就被賣掉了,快遞App的消息通知一直收到新號主的快遞信息。還有網友稱,前號主銀行卡解綁發來消息,收到了短信才知道自己現在的號碼是以前別人用過的。

該話題來源于安徽省銅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日前在社交媒體賬號發布的科普視頻。“徐督督”在視頻中表示:“注銷手機號等于出賣自己,隨手注銷的手機號很可能造成財産損失。當手機號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營業廳注銷,過一陣運營商會重新將手機號投入市場銷售。下一個用你手機號的人,可以用手機驗證碼登錄你的支付寶、微信等各類軟件,後果不堪設想。”

“注銷手機號等于出賣自己”這一觸動消費者神經的說辭的背後,是注銷後的手機號會被重新投放回市場的現實問題。據電信專業人士表示,這一操作通常被稱爲“二次放號”,而“二次放號”帶來的麻煩已困擾消費者良久。

手機號“難斷前緣”

被注銷的手機號是否會重新回流市場?據中國移動內部人士表示,運營商確實會將注銷的電話號碼重新投放回市場,不過這一流程必須遵守工信部相關政策的規定。

根據《電信條例》和《電信服務規範》的規定:用戶在欠費30日內未交費的,電信服務商可暫停相關服務,即“停機”;在停機後60日內仍未交費的,可終止服務,即號碼注銷;號碼注銷後至重新啓用(二次放號)的時間至少爲90日,稱爲“凍結時限”,時限過後號碼即可再次放出。可見“二次放號”符合法律法規。

不過盡管手機號碼注銷後會在運營商處經曆一段時間的“凍結期”,但是手機號注銷後,與其綁定的銀行卡或其他軟件並不會自動解綁。

早在2018年就有消費者在政府網站留言:“卡注銷後所綁定的銀行卡或其他軟件並不會自動解綁。該號碼注銷後,通信公司在一段時間(90天)內不會出售該號碼,但後期會繼續出售。所以新用戶有可能獲得原別人的手機號,然後會登上原手機號沒解綁的軟件、銀行卡或者支付寶,危及原手機號碼主人的利益和安全。”

除了個人隱私賬號可能會通過“二次放號”被泄露外,不少用戶還曾因購得“二次號”而身陷被騷擾的苦惱。有用戶在2019年的時候曾在政府網站上留言,表示其最近新辦了一張手機卡,經常收到手機號之前綁定的銀行對手機號前主人的信用卡的催款短信、電話等,而且換電話進行騷擾,不勝其煩。“想要解綁,銀行要提供手機號前主人的身份證等信息,作爲一個普通人實在沒辦法在大千世界中找到手機號的前主人。”上述留言人指出。

曆史公開報道顯示,“二次放號”給消費者帶來困擾的現象已經存在多年,而有關電信部門和運營商卻很少公開回應解決方式。有消費者表示,在向運營商反饋購買“二次號”被反複騷擾後,運營商將“皮球”踢給了第三方金融機構,建議用戶向金融機構進行反饋。而作爲用戶則需要在金融機構和運營商之間來回奔波才能得以解決。

三大運營商回應

據中國聯通客服人員表示,用戶的手機號注銷超過90天就無法再找回,注銷後的號碼確實會被重新投放進“號碼池”,但被投放時間無法確定。此外,手機號被新用戶激活後,新用戶無法查詢到該號碼過往號主的繳費詳情等相關使用記錄。

中國電信客服人員表示,所有的號碼根據國家規定,都是循環利用的,但用戶的手機號注銷後,會有90天的凍結期限。此期限過後,才可能被重新投放入市場。但後續是否會被投放、有沒有投放,暫無法確定。

此外,該電信客服人員表示,如果想查詢本人名下有多少個號碼,可以在運營商App裏搜索“一證通查”進行查詢,也可以由本人攜帶身份證到營業廳查詢,到營業廳還能查詢到具體的手機號碼。如果號碼在使用過程中收到未注冊過的App、網站等發來的短信,可以撥打相應App、網站等客服咨詢。

中國移動官方客服表示,後續將在工信部的指導下繼續擴大“二次號碼”解綁服務覆蓋的應用範圍,力爭全面覆蓋生活、社交、金融、工作等領域。同時,中國移動將進一步加強客戶營業廳銷號前的解綁提醒,也請廣大用戶在注銷號碼前主動解綁、更換各類應用關聯的手機號碼,尤其是社交、金融等應用,以免影響個人使用與信息、資産安全。如果不明原因收到自己目前未使用的APP、銀行發來的短信,請提高警惕,及時聯系相關企業、銀行等查詢個人信息情況。

部分運營商還推出號碼在多個互聯網平台已注冊信息的統一處理。以中國聯通App爲例,在頂部搜索欄輸入“一號通查”即可找到該服務。“一號通查”服務是碼號服務推進組在碼號服務平台、運營商、互聯網等行業服務單位之間建立了手機號碼信息共享機制,並向用戶開放該服務,即手機號碼用戶查詢接入碼號服務平台的互聯網企業及應用,並可申請清理該號碼下非本人注冊的互聯網應用的服務,以改善用戶在互聯網應用注冊服務體驗。

目前看來,手機號與APP進行解綁是一項“大工程”,運營商內部人士表示,由于目前不同應用解綁手機號的方式和操作不同,運營商也沒有辦法進行統一操作,目前僅能建議用戶在注銷手機號前自行操作進行解綁。

而面對可能遺漏解綁的應用,用戶是否有渠道查詢到自己正在使用的手機號是否爲“二次號”?中國移動移動雲日前推出了一款查詢“二次號”的應用,其原理是在用戶登錄或注冊應用時,通過比對號碼的入網時間和應用的注冊時間來判斷是否爲二次號。(網址:https://ecloud.10086.cn/portal/product/secondnumber),不過該應用目前僅針對企業開發者開放且僅針對中國移動用戶。

如何一鍵查詢手機號過往綁定業務的途徑?

去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推出“一證通查”功能。用戶可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政務微信公衆號“工信微報”、“工信部反詐專班”微信公衆號、 “中國信通院”微信公衆號以及支付寶“一證通查”小程序等方式,查詢名下手機號關聯的互聯網賬號數量。

目前,“一證通查2.0”部分功能升級,支持查詢的互聯網應用賬號的注冊情況從此前的11個新增到16個。同時,還新增“解綁/投訴一鍵跳轉辦理”服務,旨在進一步使用戶對不知情賬號的查詢、解綁等操作更加便捷。

如何使用“一證通查”功能?在微信中搜索“工信微報”公衆號,並點擊關注,在下方菜單欄選擇“政務服務”中的“一證通查”功能。

進入查詢首頁面後,點擊“互聯網賬號”,填寫本人手機號、身份證號後六位和驗證碼,就能查詢到主流互聯網App和網站的賬號注冊情況。查詢結果將在48小時內通過10699000統一的短信端口進行回複。

如需查詢明細或解綁賬號,可以點擊查詢頁面的“解綁與明細查詢說明”,進入相應互聯網企業的頁面進行相關操作。若對查詢結果存在異議,可以撥打企業客服電話咨詢。

但要看到,一鍵查詢功能覆蓋面仍顯不足。目前中國信通院的一鍵查詢功能,只覆蓋了部分主流APP。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張繼紅表示,如今手機注冊的賬戶可能有幾十個,自己也很難想起來,從技術角度的話,用戶注冊過的所有的APP,可以一鍵實現查詢功能,但這可能需要在制度建設上面逐步加以推進和完善。

注銷手機號碼前哪些事需要注意?

注銷手機號碼時,應當增強安全意識。注銷前應及時解綁賬戶,刪除個人信息。如果不能實現全部的解除綁定,有三類賬戶信息要一定要及時更改。一是網銀賬號,二是常用的社交媒體賬號,三是常用的電子郵箱賬號,這三類賬號一旦被破解造成的損失也會比較大。

不只是解綁互聯網賬號,如果手機丟了或者手機卡要注銷,一定要記得做下面這幾件事情:

一是備份電話本。注意及時備份SIM卡通訊錄信息,並及時通知所有聯系人手機號已經變更。

二是及時解綁銀行卡。通過網銀手機客戶端或前往銀行櫃台對手機號進行變更和解除綁定,及時變更U盾、網銀短信通知等銀行業務號碼。

三是及時解綁支付寶等金融類App賬戶,以及證券、基金賬戶的各項關聯業務號碼。

四是更改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體綁定的手機號。

五是及時更改郵箱、網盤、12306網上購票等涉及個人往來信件、照片、隱私等軟件的手機號綁定。

六是會員卡信息修改。一些超市、商場的會員卡或是積分卡等,都是直接報手機號就可以享受折扣並累計積分的,在更換手機號時需要及時修改。

七是及時銷毀廢棄的SIM卡。變更手機號後不要隨意丟棄已經不用的SIM卡,應及時銷毀,以免落到不法分子手中,被冒用進而實施詐騙。

此外,例如學信網、手機賬戶ID(例如蘋果、華爲、小米等手機品牌都有相關ID賬號)等,換號或者注銷也要注意及時解綁、換綁。

(微信公衆號“財智頭條”綜合自:中國證券報、第一財經、央視新聞、北青網等)

編輯:白靜

校對:風華

審核:龔紫陌

0 阅读:6